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淑娴 《校园心理》2011,9(4):243-244
<正>同一性几乎是当代社会科学无所不在的概念[1],这一概念由被誉为"同一性之父"的埃里克森于1946年引入心理学。并于1963年,他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将之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这种状况影响了自我同一性这一重要概念潜在的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中生同伴自我表露、自我同一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同伴自我表露问卷、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对安徽省芜湖地区3所高中的312名高中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就同伴自我表露而言,在对最好的同性朋友(t=-5.882,P=0.000)和自我表露总分(t=-2.334,P=0.02)及其一些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就自我同一性危机而言,在总分(t=-2.298,P=0.022)及一些维度上有性别差异,在总分(t=-2.563,P=0.011)及其一些维度上是否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同伴自我表露总分和自我同一性危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161,P0.01);回归分析表明,同伴自我表露能够显著预测同一性危机的总分及其一些维度(B=0.008~0.359,P0.05)。结论高中生在同伴自我表露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自我同一性危机上存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显著差异,同伴自我表露会显著影响自我同一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青少年劳教人员和同龄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其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对64名青少年劳教人员和94名同龄中学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EIPQ)、自尊量表(SES)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AADQ)。结果①两组被试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扩散型、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劳教被试在4个同一性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χ2=11.375,P<0.05),接近一半的劳教被试属于扩散型(42.20%);②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探索和承诺维度(除人际探索外)和自尊、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劳教被试的人际探索、人际承诺和探索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探索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③2×4多元方差分析表明:被试类型和自我同一性类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主效应显著(被试类型:F自尊=19.54,P<0.001,偏η2=0.115和F社会适应能力=13.85,P<0.001,偏η2=0.085;同一性类型:F自尊=4.48,P<0.01,偏η2=0.082和F社会适应能力=4.59,P<0.01,偏η2=0.084),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劳教人员(t=4.28,t=3.80;P<0.001);在两组群体中,获得型青少年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显著高于扩散型和早闭型(P<0.05),延缓型显著高于扩散型(P<0.05)。结论青少年劳教人员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两个群体的同一性状态对其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2个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龄人、社会发展影响等,个体内部因素包括了个体人格特征、认知因素、个体因果取向特征。此外,还有二者间中介变量的影响。最后,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测评也是基于以上因素而对其发展状态和发展程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2个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龄人、社会发展影响等,个体内部因素包括了个体人格特征、认知因素、个体因果取向特征。此外,还有二者间中介变量的影响。最后,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测评也是基于以上因素而对其发展状态和发展程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会议信息     
经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研究决定,于2011年7月24日-28日在中国福建.厦门市召开"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同时召开"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工作会议"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工作会议。会议期间进行大会交流,国内外著名心理学专家、教授专题演讲报告;组织金门岛等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点的相关及性别差异.方法:使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及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对203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就型同一性与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0.41),与忧虑性呈显著负相关(r=-0.38);弥散型同一性与人格特征的显著相关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r=0.18~0.38);排斥型同一性与恃强性、敢为性呈显著负相关(r=-0.17~-0.21);延缓型同一性与怀疑性呈显著正相关(r=0.19).男生的成就型同一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5,P=0.009),弥散型同一性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17,P=0.031).结论:同一性状态、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性别差异与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特征。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随机抽取广州医学院33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88.6%的医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延缓状态;②医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存在显著差异(χ2=960.838,P<0.001);③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成就型(R2=0.035,P=0.05)和早闭型(R2=0.050,P<0.01)有影响,但影响不大;④男女生在人际获得上存在显著差异(t=22.779,P<0.05);⑤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意识早闭上存在显著差异(F=4.876,5.060;P=0.01)。结论大多数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处于延缓状态,比普通大学生成熟。  相似文献   

9.
孔子人格心理学思想及人格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梁漱仅先生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即是讲空话。”[‘]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孔子的心理学思想作了不少富有成效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对孔子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及其人格分类作些探讨。1入格心理学思想孔子非常重视人的培养,特别是人的人格塑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论语}}通篇教诲人们如何做人行事,其中不乏有关人格心理学思想的论述。1.1基本观点:1.1.1学习现。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在人的本性中,与生仅有的先天的东西都是接近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方法:选取705名高一至大四年级年龄在14-25岁之间的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结合访谈法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特点进行考察。结果:①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年级差异显著,同一性获得表现出随年级而递增的趋势;同一性延缓得分在各年级间无显著差异;大二、大三年级的同一性早闭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三的同一性早闭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同一性扩散上表现为高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②同一性获得、同一性早闭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③同一性获得、同一性早闭得分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④同一性发展的各个状态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随年龄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个维度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对55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结果显示:(1)自我同一性各领域的发展状况:意识获得状态方面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高于高中生;人际获得状态方面初中生的发展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模式不稳定,在意识领域出现后退的现象,在人际领域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格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心理学概念中,“人格”一般指的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整合体,尽管不同的人格理论对“人格”有不尽相同的定义。人格与心理异常密切相关。早在西方医学起源之初,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四种体液说,将其与躯体及精神疾病联系起来[1] 。在现代心理学中,任何一种完整的人格理论都必须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因为,每种人格理论都为心理异常提供了相应理论模型和解释;心理异常也为研究人格问题提供了突破口,即通过正常—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格问题。在DSM -Ⅲ中,开始将人格障碍单独列在5轴诊断的轴Ⅱ诊断中,与轴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国内外有关乐观主义的测量现状,探讨乐观主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展望。方法文献综述法。结果介绍了乐观主义的概念,包括乐观人格倾向和乐观解释风格;乐观主义的结构及相应的测量方法;乐观主义在国内的测量状况。结论乐观主义是一种积极的稳定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乐观主义是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开展乐观主义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沟通分析疗法是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立于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近年来,这一疗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和关注。在此,我们为心理学同道们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这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在这一理论中,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人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并讲述了人际互动、沟通等一些实际、便于理解、可应用的概念。在现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问卷、生涯发展状况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对生涯态度与生涯行动有直接预测作用,也通过自我同一性起间接预测作用.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2.674(P=0.102),GF=0.997,CFI=0.993,NFT=0.989,NNFI=0.957,SRMR=0.021,RMSEA=0.065.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通过采用卡特尔 1 6PF、SCL— 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 ,对由首都经贸大学二年级选修《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组和以随机方式抽取的同期学生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 发现《人格心理学》课程教育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非常明显 ,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则不明显。结论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人格心理学教育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黑龙江省某综合性大学的864名大一和大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归因方式、自我同一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三者的关系。重点考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①归因方式的内归因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效果显著,即自我同一性、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影响。②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维度在归因方式的内归因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华峰 《校园心理》2012,10(6):387-390
探讨中等职业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自我和谐、人格因素的关系。对188名新生进行了MHT、EPQ和自我和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困扰中等职业院校新生的主要问题有自责倾向、人际焦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7个方面。在这7个因子上及总体焦虑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②自我和谐水平高、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程度低的人心理健康水平高。外向、情绪稳定的人比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要高。③各回归方程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E维度、N维度是影响中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表明性别、自我和谐、性格特征直接影响焦虑的发生,应重视与加强中等职业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对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概要的介绍与评述.方法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文献资料的回顾,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在幸福的概念构成、测量评估及积极干预方面的主张.结果 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的概念划分为快乐、投入、意义3个层次,并且分别都已有实用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积极干预在建构快乐、投入与意义方面的功效,积极干预将成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有效的补充.结论 积极心理学将有助于拓宽临床心理学的视野,打破仅仅关注于痛苦和如何减轻痛苦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促进大学生同一性发展,本研究采用张日先生修订日本学者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郑州市3所大学本科生进行自我同一性状况调查。结果表明:①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偏低,自我同一性地位处于同一性扩散一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的占52.4%,大部分学生仍处于延缓时期;②未发现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地位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地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