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在认同度这一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主动参与和认同度上存在专业差异,艺术体育类学生得分高于文理科学生;②人格方面,精神质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独生子...  相似文献   

2.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认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存在年级差异,以大三年级得分最高;②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团体归属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大学生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435名大学生。结果:①团体归属感方面认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存在年级差异,以大三年级得分最高;②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团体归属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大学生团体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自我评价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对10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习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外貌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P<0.05-0.01)。②除消极外部应对之外,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对其他三类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结论: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对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自我评价与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02名大学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1女生人格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F=10.59,P0.001),上海生源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非上海生源学生(F=5.17,P0.05),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5.9,P0.05);2心理弹性的韧劲和乐观两个维度在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状况。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对4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男生和女生在坚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女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坚韧和力量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坚韧和乐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坚韧和乐观维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性别、年龄、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应对方式测试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男生的P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L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应对方式因子分与EPQ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建议高校管理者应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亲教养方式量表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一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自我刻板性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或P〈0.05),在自我灵活性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②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P〈0.05);拒绝、否认方面得分高于女生(P〈0.01),在父亲偏爱方面得分低于女生(P〈0.05)。独生子女在父亲过分干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在父亲偏爱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③父亲教养方式与SCCS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大一学生自我和谐程度最低;女生得到父亲更多的偏爱,而男生得到父亲更多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独生子女得到父亲更多的干涉,非独生子女得到父亲更多的偏爱。父亲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认知需求、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认知需求、创造性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需求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研究性学习问卷对6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研究性学习表现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一年级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大学生。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态度得分高于总分的50%[t(629)=-24.24,P0.001];研究性学习与认知需求正相关(P0.01),创造性人格与研究性学习态度正相关(P0.05)。结论认知需求、创造性人格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对346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家庭经济情况、父亲文化程度及其是否独生子女、党员、学生干部与其人格特征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年龄、专业、年级、籍贯、母亲文化程度与其均无显著差异;②性别和专业对精神质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是否党员或学生干部对外向性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经济状况对神经质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年级和是否党员对掩饰性因子有预测作用;③女生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以及男生的外向性和掩饰性均、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自尊(R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CFMPS)问卷为研究工具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 1全体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平均得分为80.741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上,存在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086,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8,P0.05);3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担心错误"维度(Beta=5.686,P0.001)和"行动疑虑"维度(Beta=0.127,P0.05)能显著预测孤独感;自尊在"担心错误"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行动疑虑"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能预测孤独感,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民族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延边某大学“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平均分为3.5723,中等偏高;政治价值观在“三个代表”维度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1.574,P〈0.05);社会价值观在“政治民主”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及其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3.505,P〈0.01);国家价值观在“和平统一”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一3.067,P〈0.05),在“热爱祖国维度上”存在着及其显著的朝汉族差异,朝鲜族大学生得分要高于汉族学生(t=2.772,P〈0.01);发展价值观在“与时俱进”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t=-2.505,P〈0.05);荣辱观在“辛勤劳动”维度上,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要高于女生(t=2.274,P〈0.05)。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水平是积极向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特别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与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责、解决问题、退避二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封抑郁有较高的预测性;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和抑郁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退避因子上,理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结论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在校大学生体像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自尊与体像存在正相关,体像得分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体像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大三学生体像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学生;有体像烦恼的大学生自尊存在年级差异,其中大二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大三学生。结论体像与自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时间管理倾向上,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维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亲偏爱对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都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应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SPSS11.5中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和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均低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稍高于中等水平;②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分别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拍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恋人格问卷、积极情绪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拍行为问卷对338名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自恋人格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拍行为和积极情绪体验均高于男生;2大学生自恋人格与自拍行为、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自拍行为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3自拍行为在自恋人格与积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占总比的9.2%。结论:自拍行为在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积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方法:采用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定量表,对381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平均水平(t=5.25,P0.01),其中正义与合作、乐观与期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平均水平(t=8.13,5.28;P0.01);(2)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11.72,P0.01);(3)非独生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9.81,P0.001);(4)各年级水平上,积极心理总体得分差异显著(F=68.56,P0.01),各维度表现出年级差异性,大二阶段可能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转折期。结论: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发展良好;女生发展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发展优于独生子女;各年级呈先升后降趋势,大二为发展转折期。  相似文献   

19.
比较成都市某民族高校藏、汉族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抑郁状况的差异,为高校开展民族学生的心理适应教育提供依据。采用Cheek&Buss害羞量表、自评抑郁量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害羞问卷,以167名藏族大学生和101名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藏族大学生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自我苛责得分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藏族女生社交焦虑、社交害怕感受及回避行为、顾虑人意、暴露焦虑、自我苛责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生;而在汉族大学生中,男女生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我苛责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高低羞怯的藏汉族大学生在抑郁、社交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藏、汉族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及抑郁状况存在差异,应根据各民族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民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方法使用自强意识问卷对某师范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强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自强意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自强意识在4个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在总体取向、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自强意识3个分量表上,女生都显著高于男生。结论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