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胆道引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治疗,术中PIC后能通过梗阻段者,采用内支架引流或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不能通过梗阻段则直接外引流。结果 用金属内支架作内引流者5例,内外引流者6例,外引流者10例,其中1例肝门区高位梗阻患者作外引流位置欠佳,疗效不好,另20例患者胆道引流充分,术后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氮酸转氮酶均明显下降,症状消失明显。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我科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0~79(平均47)岁。其中胰腺癌11例,中、晚期肝癌造成的梗阻性黄疸13例,胆管癌5例,胆管结石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全部患者皮肤黏膜均有中到重度黄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65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后通过对患者严密观察、指导合理饮食、做好疼痛、引流管、引流液、夹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67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re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langio/biliary drainage,PTCD)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引流能很快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内胆管的压力,使黄疸减轻或消退,改善肝功能和全身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我院于2003-01-2008-01对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PTCD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恶性胆道梗阻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表现之一,手术切除率不足20%,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1].若不解除梗阻,患者可因胆汁淤积在短期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而迅速死亡,故治疗本病的重点是解除梗阻、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Bismuth分级是判断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及术前选择手术方法的标准[1-2]。完全切除肝门胆管癌,切除边缘为阴性,可提高术后长期生存[3],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高风险与术前黄疸情况密切相关[4-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降低黄疸和细菌易位,改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提高了术后肝脏再生的能力[6]。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引流部位选择如果左右肝管汇合处受累,所选管道应引流至少六分之一的肝实质,同时靶叶应无萎缩或门静脉受累,否则即使胆道引流后,因为肝实质功能缺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5年3月187例(237例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次穿刺胆管成功率高达96.2%,2次穿刺胆管成功率100%;穿刺并首次置管成功率90.7%,再次置管成功率99.6%;仅1例经3次置管成功。并发症主要为胆汁带血,发生率7.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安全,置管简便有效,作为多种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厦梗阻性黄疸伴严重感染的一项有效治疗措施,常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PTBD40例分析胆管选择及穿刺方法。结果:40例患者38例成功,其中5例置管位置不理想;2例失败(其中1例因胆管内充满癌栓)。结论:(1)PTBD术胆管穿刺注重胆管、穿刺点、角度选择以及患者呼吸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成功率及引流管置管质量。(2)低位胆道梗阻PTBD首选穿刺右肝管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0例;胆管癌4例,肝癌3例,胰腺癌2例,转移癌1例,胆管直径0.7cm-0.9cm4例,1cm-1.5cm6例,器材用Cook PTBD套盒,全部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放置引流管。结果:10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从局麻到外上流管放置到位使用时间为5-10分钟。无1例出现因操作引起的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作PTBD是一种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有效预防和减少穿刺并发症,医生免爱或少受X线损伤的操作,得有条件的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4.
陈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2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术后发生继发性脓肿(Secondary abscess,SA)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410例经超声引导下PTG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例(2.93%,12/410)患者PTGD术后出现SA,再次针对SA穿刺引流的成功率100%。对良性疾病梗阻、基础疾病、胆囊大小、腹水、凝血功能、血小板、糖化血红蛋白(HbA1C)、短期内引流管脱落/自行拔出等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短期内引流管脱落/自行拔出(OR=6.64,95%Cl:3.34~13.81,P=0.03)和HbA1C>9.0%(OR=3.38,95%Cl:1.22~7.95,P=0.04)是引起术后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是超声引导下PTGD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再次穿刺引流是治疗SA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临床可通过加强对穿刺引流管的保护和应用降血糖药物,降低PTGD术后S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梗阻性黄疸32例,在超声引导下作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PTCD);对于超声显示导管不佳或位置不易确定,肝外胆道显示较差者,再在X线透视下作胆管造影术(PTC)行PTCD。结果: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1次性成功率达81.3%,2次性成功率达93.8%,3次性成功率达100%;单独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成功率达87.5%;超声引导结合PTC行PTCD术成功率达96.9%。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PTCD术应首选超声引导;超声引导结合PTC可提高PTCD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UPTG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接受UPTGD治疗的113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110例(97.3%)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108例(95.6%)治愈。91例于急性胆囊炎治愈后2周至3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的“化学性切除。”1例发生胆囊出血,2例出现胆汁腹腔漏。全组无1人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而死亡。3例行胆囊化学性切除的患者随访分别达1.5、2及3年,患者无症状出现,并且B超证实胆囊腔完全闭锁。结论:UPTGD是治疗老年性胆囊炎患者的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报告1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胆管内置管引流成功经验。10例病人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9例,1例因肝内胆管畸形改变未成功。9例成功引流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一例并发症。进行超声引导下行胆道造影,胆管内置管引流准确性及成功率高,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