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霞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98-199
目的探讨Anthogyr种植系统在牙体缺损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口腔科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采用Anthogyr种植系统修复42例,植入种植体57枚,采用烤瓷修复体修复。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临床修复效果。结果经过1~4年随访,57枚种植体中52枚观察无松动、功能良好,牙龈及牙周状况良好,均达到了成功标准,修复累计成功率为91.23%。结论 Anthogyr种植系统修复牙列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的1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33枚种植体,上颌14枚,下颌19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根尖部周围骨组织无明显间隙,术后6个月种植体与周围骨质完全结合,无明显透射影及骨吸收.上颌2枚种植体于术后6个月松动并去除,余下31枚种植体稳固,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发生,临时修复体美观,功能及牙龈形态良好.冠修复后31颗种植体颈部边缘垂直骨吸收均< 0.612 mm,种植成功率93.9%.结论 在术前完善牙周治疗,选择合适种植体以及合理应用骨引导技术基础上,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i种植系统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及其稳定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中心采用3i种植系统进行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的患者74例。分别采用即刻种植、延迟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种植体植入术,术后3~6个月进行种植修复,观察随访12个月。随访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经相关检查,74颗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x线投射区及种植体松动、脱落征象,种植体留存率100%。89%患者均对种植体功能及修复美学效果感到满意。结论3i种植系统可以取得满意的前牙修复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姜陵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8):935-936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义齿的临床技术特点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2例患者共34个牙位在拔牙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并同时植骨。平均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暴露种植体,修复牙冠。结果除1颗种植体在愈合期内脱落外,其余未见异常,3年累计成功率92.43%。结论即刻种植义齿方法可行,3年成功率与传统种植方法相同,具有避免骨吸收,手术创伤小,种植体位置与轴向好,修复美学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TIStraumann口腔牙种植系统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以及种植技术在二级甲等医院中小型口腔科室的发展前景。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55例牙列缺损患者植入mStrau—mann常用牙种植体106颗,3~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术,术后观察6~24个月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周围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结果55例牙列缺损患者106颗种植体,术后随访6~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100%,患者满意率达92.73%。结论口腔种植义齿是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好方法,是适合在规模较小的口腔科开展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即刻种植适应证的选择、操作要点及失败原因分析.方法 应用ITI种植体及CDIC种植体即刻种植42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60枚,ITI种植体20枚,CDIC种植体40枚,术后三到四月种植体冠部修复.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及牙龈外形,评价临床成功率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2~5年60枚种植体中,2枚术后2周内感染松动,拔除.1枚3个月复诊时未达到骨结合,拔除.其余57枚种植体无松动,达到骨结合,成功率达到95%.结论 即刻种植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同样与延期种植一样达满意的临床成功率及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国平  林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70-173,190
目的:了解上颌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近期疗效及美学效果。方法对39例41颗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6个月后行永久烤瓷冠修复。随访1-7年,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及相邻天然牙唇侧牙龈的协调性。通过主观评价和临床检查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43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外形正常。其中28枚种植修复体唇侧牙龈缘位置与邻近天然牙唇侧龈位置及颜色协调一致,15枚种植修复体唇侧牙龈外形轻度异常。患者对即刻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满意。结论即刻种植修复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正确的手术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学区多颗牙因外伤连续缺失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美学区因外伤连续牙缺失患者15例,共植入牙种植体47颗,术后1~2周行临时活动桥修复,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制作最终修复体。定期随访1~5年,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及修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发生了良好的骨结合,功能及美学效果良好,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均较满意。结论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可很好地恢复美观及功能,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锥束CT指导下的上颌前牙区不翻瓣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病例,行锥束CT指导下的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愈合4~6个月后永久修复,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的近远中牙龈乳头状况,根据Fühauser的改良红色美学指数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与相邻天然牙唇侧龈缘位置的协调性。结果 10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除2枚侧切牙区种植体外,种植修复体近远中PIS均为Ⅱ级以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均<1 mm。种植修复体与相邻牙唇侧牙龈缘高度无差异4枚,相差<2 mm的4枚,相差>2 mm的2枚。结论锥束CT对上颌前牙区不翻瓣种植体植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常规不翻瓣手术仍具有较高的外科手术风险,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BLB系统种植体行即刻种植,对种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具有即刻种植适应证7例患者行9枚牙种植体植入,牙槽窝较宽者加用CERASORB人工骨植入或联合超薄生物膜覆盖,3个月-5个月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9个种植体植入后,伤口I期愈合,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3个月~12个月,未发现种植失败。结论BLB系统即刻种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牙槽骨损伤,保证充分的骨组织与种植体结合,软组织要充分松驰,伤口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可行性。方法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55枚,术后6个月进行修复并随访6~36个月。结果窦底平均提升高度(2.9±0.8)mm,有12个牙位发生窦黏膜穿孔,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上颌窦炎症状,6个月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有效骨结合,新生骨(2.1±O.9)mm。随访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存留率100%。结论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牙种植在短期效果良好,但临床选择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12.
宁晔  吴海珍  陆钰  胡芳芳  康林  王群 《安徽医药》2016,37(3):301-304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夹层(VIP-CT)瓣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合适的上颌前牙区单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患者共30例,均采用VIP-CT瓣关闭拔牙创口,制作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且术后3个月左右行最终修复。修复完成后当天、6个月及12个月,以粉红美学指数(PES)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美学评价;同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追踪评估期间内,2例患者未按时复诊退出评估,剩余28例患者各时期的PES评分分别为(12.23±1.56)、(11.47±1.42)和(11.35±1.21)分,术后创面均完全封闭,唇侧丰满度较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恢复正常,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采用VIP-CT瓣可以获得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统计分析无牙颌患者采用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种植术后的留存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该手术在严重萎缩无牙颌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19例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进行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同期植入44颗种植体,对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种植体6个月后的总体留存率为86.4%,留存率与植入初始扭矩具有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肿胀、疼痛、瘀斑、出血,19例患者均在12~24 h时出现明显局部肿胀.结论 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技术,可有效用于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体植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ALL-on-4种植即刻修复并发症的追踪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5例患者,共30颗种植体,半口缺失3例,全口缺失2例.患者均在术后24~48 h内带上临时修复体,6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体,平均追踪18个月.结果 30颗种植体有29颗至最后一次复查时稳定,有1颗在术后1个月松动后取出重新植入,种植体存活率为96.7%.术后有3例患者曾患有并发症,发生率为60%.结论 牙列缺失患者在完成ALL-on-4种植修复后存在较高的机械性并发症和生物性并发症的可能,作为医生应从其发生的原因着手通过主动地实施预防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EGO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后牙缺失采用BEGO系统种植修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短种植体,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体。Ⅰ期手术全部采用埋入式种植,3~6个月行Ⅱ期手术,2~3周内完成永久固定修复。对比两组种植体冠-种植体高度比(C/I)、12~18个月后种植体存留率、X线检查边缘骨吸收、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植入42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均获得骨结合。Ⅱ期修复后,上磨牙区一枚植体负重1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经12~18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骨吸收为(0.54±0.36)mm,C/I为(1.14±0.51),种植成功率为97.62%,患者满意度评分为0.9分。对照组患者植入48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均获得骨结合。Ⅱ期修复后,上磨牙区一枚植体负重2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经12~18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骨吸收为(0.58±0.38)mm,C/I为(1.02±0.42),种植成功率为97.92%,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0分。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边缘骨吸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量不足后牙区,通过植入BEGO系统短种植体,可以避开复杂手术,降低风险,缩短修复所需时间,并有较高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进行口腔种植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创不翻瓣技术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翻瓣技术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激素使用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肿痛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激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患者骨高度不足后牙区植入Bicon短种植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的110例种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110例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一共植入150颗Bicon短种植体,36个月之后进行义齿修复同时对修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6个月之后进行义齿修复同时对修复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12个月,每个月一次,150颗种植体骨结合恢复效果良好,并完成义齿修复;经过义齿修复,除去1例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导致其松动二拔除之外,其他修复效果获得患者的满意,种植修复成功率达到99.4%。结论采用Bicon短种植体对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治疗,成功率比较高、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刘思逸  赵晓花  李琴  曹寅 《江苏医药》2012,38(15):1766-1768
目的探讨用三氧化物聚合体(MTA)和Super-Bond C&B树脂修补纵裂后磨牙裂缝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颗纵裂牙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用MTA充填(A组)、Super-Bond C&B树脂水门汀(B组)或直接用磷酸锌充填(C组)修补裂缝。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三组的成功率均达到100%。治疗后24个月时,A组和B组的成功率均为100%;但C组的成功率分别为上颌第一后磨牙58.3%、下颌第一后磨牙50.0%、上颌第二后磨牙28.6%、下颌第二后磨牙28.6%。A组和B组的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后磨牙纵裂用MTA和Super-Bond C&B树脂修补纵裂疗效明显优于用磷酸锌直接充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4例患者共52个牙位在拔牙后植入种植体,其中28例36个牙位于前牙区种植后,在种植体上部完成临时冠修复,另6例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3个月后于种植体上烤瓷冠修复,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0天、3、6、12个月复查一次。结果除2例3枚种植体松动外,其余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X线示种植体周无低密度透光区,4年累计存留率为94.23%。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