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栓塞(SMAE)是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由于起病急,缺乏特异的检查手段,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治,死亡率高达60%~100%,尽早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为提高对SMAE的认识,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以来收治17例SMA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4例,介入下单纯溶栓、抗凝治疗2例。结果:16例中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11例,随访期间3例失访,其余无再发本病。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应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以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1(3):201-204,i003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体会,探讨常见并发血管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1990年1月~2005年12月年收治3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同时处理合并的内脏血管病变。结果30例获得临床治愈,2例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术后1年复查无栓塞及局部狭窄,CTA示肠系膜上动脉通畅,侧枝循环正常。30例术后随访2~15年,23例无局部狭窄或复发,7例死于心肌梗塞或脑出血。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取栓同时处理伴发疾病,可显著提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血管外科2000年2月~2006年1月共收治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SMAE可使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消失,导致肠壁肌肉功能障碍,肠急性缺血、坏死;是小肠血运障碍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 。临床上SMAE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年发病率约为8.6/10万 ,但其一旦发生,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极高,达70%~100% 。过去由于诊疗技术的落后,往往延误诊断。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病的术前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但该病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 ,因此对本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3例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MA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近十年住院的心房颤动并发A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索到150006例心房颤动患者,有13例发生了AMAE,占比0.087%;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6~87岁,平均(65.5±5.3)岁。共检索到AMAE患者41例,其中伴有房颤者占比31.7%(13/41)。13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期体征不明显,检验指标无特异性提示,由就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7.9小时。13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6.15%(6/13),其中8人接受手术治疗,死亡3人;5人保守治疗,死亡3人。13例患者中仅2人服用抗凝药物,1人为华法令,1人为拜瑞妥,但凝血指标均未达标。结论 AMAE是房颤的少见并发症,但房颤是AMAE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大、体征和检验指标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诊断周期长、死亡率高。及时完善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尽早确诊、准确判断病情作出恰当的治疗决策、规范应用抗凝药物是降低伴有房颤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3例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MA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近十年住院的心房颤动并发A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索到150006例心房颤动患者,有13例发生了AMAE,占比0.087%;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6~87岁,平均(65.5±5.3)岁。共检索到AMAE患者41例,其中伴有房颤者占比31.7%(13/41)。13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期体征不明显,检验指标无特异性提示,由就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7.9小时。13例患者总死亡率为46.15%(6/13),其中8人接受手术治疗,死亡3人;5人保守治疗,死亡3人。13例患者中仅2人服用抗凝药物,1人为华法令,1人为拜瑞妥,但凝血指标均未达标。结论 AMAE是房颤的少见并发症,但房颤是AMAE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大、体征和检验指标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诊断周期长、死亡率高。及时完善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尽早确诊、准确判断病情作出恰当的治疗决策、规范应用抗凝药物是降低伴有房颤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2例(35.5%)。62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58例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5例患者行多次肠管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死亡(25.8%)。术后随访3~24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心脏瓣膜病及既往有急性动脉栓塞病史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 方法  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 (心房纤颤 4例 ;左房粘液瘤 2例 ;慢性缺血性肠病 1例 ) ,行经皮动脉长鞘 (Optimed公司 )吸栓术。 结果  7例均成功取出栓子 ,动脉开通。 5例痊愈 ;1例行开腹探查 ;1例 2 4小时后死亡。 结论 经皮长鞘吸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虽少见,但却极凶险。临床亡酷似绞窄性肠梗阻,常因认识不足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治疗良机,是此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现就我院自1998~2001年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85例,回顾性研究8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85例中治愈46例,占54.1%,死亡36例,占45.9%。死亡组中病程>6 h、有腹膜炎、主干栓塞、未保留导管溶栓、未手术患者的比例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性别及有无合并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以老年患者为主,预后极差。对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外科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符"时,需要高度怀疑肠系膜血管病,高度重视腹部强化CT检查。介入溶栓及外科手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心血管病患者,最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疾病并发心房纤颤的青中年患者,因为此种疾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各有差别,诊断困难,如诊治不及时,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现将我院近期接诊一非典型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加以分析,并回顾本院10年来所见病例加以比较,以促进各位同仁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本组13例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全部治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重点为详细的入院评估,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做好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都实施手术治疗,痊愈8例,死亡9例.结论:Bergan三联征、DSA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准,而及时正确施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取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2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从发病到手术间隔的时间长短分为2组:Ι组为发病后6h内进行手术治疗者,9例;Ⅱ组为发病6h后进行手术治疗者,12例。所有取栓患者术中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术后应用肝素抗凝。结果:取栓和局部应用尿激酶后,观察30min,发现12例小肠血运恢复正常,其中Ι组9例全部恢复,Ⅱ组有3例恢复。Ι组无行肠切除者;Ⅱ组中有9例(75.0%)进行了肠切除,4例为局部切除,5例为长段肠管切除。Ι组病死率为0,Ⅱ组为41.6%。结论: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肠坏死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误诊、漏诊较多。现将我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8例中男6例,女2例,平均76.2(60-82)岁。其中术前确诊2例,术中探查发现并确诊6例。发病时间1d-2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及治疗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30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血清FT3、FT4、T3、T4、TSH水平;选择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血清FT3、FT4、T3、T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以肠坏死组最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素降低,30 d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存在低甲状腺素血症,且以肠坏死患者最明显,治疗后随病情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ME)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腹部急症,该病早期诊断困难,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临床误诊率高,如延误诊治常引起缺血性肠坏死.死亡率高达70%-10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本病发病渐趋增多嘲。本文就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的11例AME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治进行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4例辅以球囊扩张成形术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术。Fogarty导管取栓患者栓子均脱落至下肢动脉,再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完全开通9例,部分开通3例,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35±3.22)个月。复查CTA示SMA主干及分支动脉显影良好,无明显狭窄及再栓塞。2例患者有轻微消化道症状。结论 Fogarty导管介入取栓必要时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