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水平在小鼠外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肝机械性损伤与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不同力度打击(5、10、和20g)造成小鼠肝外伤,检测不同打击力度和作用时间下,血清GST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的相关性。结果 在时间关系上,小鼠血清GST、ALT和AST活性均在打击后Ih达高峰,之后血清GST急剧平滑下降,呈单峰变化;而血清ALT与AST下降缓慢,呈双峰改变。在量效关系上,随打击力度的增加,血清GST呈显著上升趋势,表现为良好的量效关系;而血清ALT虽也增加但无明显重量依赖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清GST汀与血清ALT、AST活性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血清GST是一项能较好反映肝外伤程度的灵敏指标,通过对其活性监测可及时反映外伤性肝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作为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EIA法动态监测14例肝移植受者血清α-G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业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变化。结果 术后2周内未出现特殊并发症的10例受者血清、AST和ALT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为2d、4d、5d。3例急性排斥受者血清α-GST每日变化率显著高于AST和ALT,冲击治疗后血清α-GST降至正常的时间化AST和ALT提前1-2d。结论 血清α-GST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变化的更敏感指标,优于传统的AST和ALT检测。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转氨酶异常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抽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IJT)、谷草转氨酶(AST),按化验结果分为转氨酶升高组和转氨酶正常组。转氨酶升高组包括ALT〉50U/L和(或)AST〉50U/L。分析两组间GOS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区别;同时比较转氨酶升高组中不同GOS预后评分的ALT、AST水平。结果转氨酶升高组预后良好率低于转氨酶正常组(x2=4.71,P〈0.05),而死亡率高于转氨酶正常组(x2=5.42,P〈0.05)。转氨酶升高组中ALT、AST水平与GOS预后明显相关,且转氨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致转氨酶异常,转氨酶升高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监测及保护肝功能有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病人术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同时评价应用乌司他丁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 4 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LC的病人均分为两组 :A组为乌司他丁治疗组 ,在术前 1d、术中及术后第 1~ 3天给予 2 0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 ;B组为对照组 ,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肝功能和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1、3天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较术前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A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术后第 7天两组病人ALT、AS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术毕、术后第 1天B组病人C反应蛋白 (CRP)、皮质醇 (Cor)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 0 1) ,术后第 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 ;A组病人术后CRP、Cor无明显变化。结论 乌司他丁对LC术后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还可缓解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原因和预后。方法  1997~ 2 0 0 0年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 14 9例 ,按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类 ,与同期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对比 ,以发生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分析其预后。结果 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人总数的 5 3 0 3% ,其中胆源性胰腺炎占 6 6 4 4 %。急性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谷 丙或谷 草转氨酶升高 (4 6 31% ) ,或同时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4 2 5 9% )。入院时病人的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糖增高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受损有关 (P <0 0 5 ) ,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不全、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等与肝功能损害无关 (P >0 0 5 )。结论 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胰腺外器官功能障碍 ,其发生可能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结果 ,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肝功能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肝功能变化特点。方法收集50例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病例(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功能指标与肝炎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肝脂肪变程度、病毒基因型及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显著升高,ALT及AST的水平在不同活动程度的复发性丙型肝炎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γGT随着肝炎活动程度加剧而明显升高(P<0.01),上述3个指标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脂肪变程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不同HCV基因型者ALT、AST和γG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排斥反应者的ALT、AST和γGT均明显高于无排斥反应者。结论肝移植后复发性丙型肝炎的肝炎活动程度与γGT密切相关;γGT的变化在评价肝移植后复发性丙型肝炎活动程度以及有无排斥反应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已注意到腹部手术后肝功能试验有暂时紊乱,可由于麻醉剂或术中循环不全所引起,有关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肝功能试验改变尚缺乏报道。作者曾遇及1例LC病人出现黄疸和严重肝功能异常,如天门冬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酸(ALT)增高,胆红素值增加3.5倍,病人情况仍良好,ERCP检查排除  相似文献   

9.
术前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肾功能衰竭是影响肝移植病人术后死亡率的蕈要因素.Caestecher等[1]报道,胆汁酸(TBA)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状态,肝脏合成与代谢及肝细胞损伤三方面的血清学指标,其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受肾功能的影响.笔者通过检测肝移植术后病人血清中胆汁酸变化,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比较,探讨胆汁酸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TACE与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栓塞(TAI+TA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及介入治疗资料;其中TACE组111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77例次,TAI+TAE组84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50例次。结果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合并肝炎、病灶类型、远处转移、门静脉癌栓、基线腹腔积液、介入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治疗前,TACE组与TAI+TAE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LB)、白蛋白(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01),PALB、ALB明显减低(P均0.001)。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值(ΔALT、ΔAST、ΔTBIL、ΔPALB、ΔALB)中,ΔALT、ΔAST、ΔPAL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ΔTBIL、ΔAL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CE组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53.20%、33.30%、23.40%)高于TAI+TAE组(42.90%、22.60%、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TACE较TAI+TAE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程度轻微,患者生存期更长,更有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在等待择期胆囊切除期间有反复发作胰腺炎的危险,由于有这一危险,通常的做法是在病人第一次住院的症状缓解期即予施行胆囊切除术。有的作者考虑到壶腹部持续梗阻可使发作增剧,因此更积极主张在发病48小时内做急症手术或经内窥镜切开十二指肠乳头,以松解嵌顿的胆石。为此,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病人是否合并有胆石情况很有必要。近年来,一些作者认为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当天如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值升高是同时存在胆石的诊断依据。为了弄清这一简易诊断方法是否可靠,作者对215次急性胰腺炎发作时的AST、硷性磷酸酶(AP)、胆红素(BR)和淀粉酶(AM)与结石的相互关系作了详细分析,认为AST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胆道择期手术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麻醉方法对胆道择期手术的肝功能影响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肝功能正常的胆道择期手术病人和其他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共90例,分三组:组Ⅰ(30例)静吸复合全麻胆道手术组;组Ⅱ(30)例为为硬膜外麻醉胆道手术组;组Ⅲ(30例)为静吸复合全麻非胆道腹部手术组。三组在术前及术后24小时均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胆汁酸(BIR)、总胆红素(STB)和直接胆红素(SDB) 。结果: 组ⅠALT、AST比其他两组术后24小时有明显升高,分别比基础值升高153%和111% 。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胆道手术病人术后肝功能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及肝功能指标与胆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及对病情的预示意义。方法 采用生化检测仪对128例胆结石患者和86例健康人进行血清胆固醇(TC)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胆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利用尤登指数计算诊断分界值。结果 胆结石患者的TC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间接胆红素(I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LT、AST、ALP、TB和IB在胆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TC4.36 mmol/L、ALT40.20 U/L、AST38.53 U/L、ALP142.66 U/L、TB10.68μmol/L、IB6.39μmol/L。结论 TC和ALT、AST、ALP、TB、IB与胆结石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早期胆结石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前白蛋白变化在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脾亢病人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及常规肝功能变化,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1例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脾亢病人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和肝功能变化,并探讨与术中有无行脾动脉结扎及其与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异常发生率高于常规肝功能(P<0.01);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波动比常规肝功能明显(P<0.01);行脾动脉结扎比未结扎病人术后肝功能改善较明显(P<0.05);有并发症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比无并发症患者明显降低,术后恢复明显差(P<0.01),常规肝功能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较常规肝功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脾亢病人的肝脏损害,动态观察PA值变化有助于了解肝功能损害、把握手术时机并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如有可能,术中行脾切除前应先结扎脾动脉。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在肝切除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临床60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肝切除和护肝治疗;实验组35例,除同对照组治疗之外,术前ld到术后第7天静脉使用乌司他丁20万U。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第l、3、5、7天肝功能: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J)。结果 实验组在术中第一肝门阻断10min以上组和右半肝切除病例中,术后AST、ALT以及TB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术后l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乌司他丁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列地尔促进移植肝功能早期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 6例肝移植患者从术中开始通过中心深静脉用微量泵给予前列地尔 (治疗组 ) ,术后同法持续 2 4h给予 ,拔除中心静脉插管后通过外周静脉缓慢输注 ,直至术后 2 0d ;另有 4例除不用前列地尔外 (对照组 ) ,其余处理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 2 1d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和直接胆红素 (DBil)水平 ,记录胆汁引流量 ;记录各例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留置时间。结果 术后第 1d两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 ,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 5d后前述指标均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两个组术后血清TBil和DBil均开始缓慢升高 ,但治疗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升高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胆汁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需要重症监护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对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胆总管囊肿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黄疸的关系。将近 3年间收治的 4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分为黄疸组 2 0例和无黄疸组 2 2例 ,术前测定血清肝功能 ,包括总胆红素 (TB )、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并与 2 0例非肝胆疾病患儿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黄疸组中TB和DB值均高于其他 2组 (P <0 .0 5 ) ,DB/TB值大于 0 .5 ,但在各组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无黄疸组中TB ,DB值在正常范围 ,但ALT和AST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ALT在有无黄疸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AST在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胆总管囊肿患者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存在肝脏功能损害 ,其程度随出现黄疸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了解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2014年6月—2018年6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开放手术组。记录患儿入院第一次抽血、术后2 h、术后3 d、术后6 d的肝功能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总蛋白(TP)水平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 h腹腔镜组ALT、AST、TBIL、GGT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术后可快速恢复患儿受损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预处理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以及肝组织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以及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损伤情况. 方法 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按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S组)、I/R组、小剂量依托咪酯预处理组(E1组)、大剂量依托咪酯预处理组(E2组).S组仅分离肝门不结扎,I/R组、E1组、E2组分别于肝缺血前30 min静注生理盐水、0.6 mg/kg依托咪酯和1.5 mg/kg依托咪酯,建立肝I/R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1、2h4个时间点取血清测ALT、AST值.术毕取肝组织测MDA含量、SOD活性,并HE染色,在光镜下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I/R组、E1组、E2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S组(p<0.01),E1组、E2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活性均低于I/R组(P<0.01),且E2组更显著[再灌注2 h:ALT:(2911±89) U/L(I/R组)、(863±95) U/L(E2组) ;AST:(2722±103) U/L(I/R组)、(1056±115) U/L(E2组)].与S组比较,I/R组、E1组、E2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I/R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E1组、E2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 ;与I/R组比较,E1组、E2组肝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且E2组更显著[MDA:(21.70±2.01) nmol· mg-1·prot-1(I/R组)、(12.69±1.02) nmol· mg-1 prot-1(E2组)、SOD:(191±12)nmol· mg-1· prot-1(I/R组)、(634±26) nmol·mg-1· prot-1(E2组)].E1组、E2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轻于I/R组,且E2组更明显. 结论 依托咪酯预处理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URl)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且大剂量依托咪酯预处理组的保护作用较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2倒原发性肝癌,按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分为2组。ChildA级102例(A组),ChildB级40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病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清胆红素于手术后均升高,术后3d迭较高水平,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A、B两组在升高幅度及下降趋势上差异有显著性,肝功能ChildA级病人2周后上述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的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与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