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完善的尿动力学检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并对其术前、术后3~6个月的尿动力学资料及IPSS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平均最大尿流率(6.45±3.5)mL/s,最大逼尿肌收缩压(68.3±49.6)cmH2O,膀胱最大容积(356±203)mL,IPSS评分(23.3±5.4)。术后3个月,排尿困难14例中逼尿肌功能未恢复12例,并发膀胱颈挛缩2例;尿失禁2例均为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性膀胱。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治疗方法,预测治疗效果,杜绝手术盲目性,提高术后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结果 72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40例伴有不稳定膀胱(DI),占55%.6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减弱.65例尿流率(UFR)低平,7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6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膀胱15例,占21%,包括5例低顺应性膀胱.结论 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患者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括约肌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病人及术后疗效判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BPH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BPH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80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其中41例伴有不稳定性膀胱,占52%;78例逼尿肌压力正常或增强;72例尿流率降低,8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7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性膀胱24例,占30%,包括6例低顺应性膀胱(术前为低顺应性膀胱),2例逼尿肌无力(术前为高顺应性膀胱)。与术前相比,膀胱顺应性升高,而膀胱压及尿道降落压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详细的、规范的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BPH患者有无BOO、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尿动力学对评估前列腺增大 (BPE)及下尿路症状 (LUTS)的作用至今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 ,虽然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症状、尿动力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 ,但有证据证明 ,尿流率及压力 /流率测试对膀胱出口梗阻 (BOO)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帮助。临床医师常常对LUTS患者作出最初诊断后 ,就按BPH治疗。因此 ,从尿动力学角度探讨LUTS及BPH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一、对单纯尿流率测定的认识尿流率测定不能区分BOO及逼尿肌反应 ,但它是最常用的尿动力学检查。第五届国际BPH咨询委员会建议B…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症状指数和尿流率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1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评分和痛苦评分及最大尿流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前列腺患者的痛苦程度与症状评分相关,不同痛苦程度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症状评分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不同症状组的最大尿流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最大尿流率组的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症癍评分与年龄无关,与病程和剩余尿相关。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8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发现3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6例可疑BOO,39例有不同程度的BOO,并发逼尿肌不稳定(DI)9例,逼尿肌收缩无力(逼尿肌收缩为W-以下)5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低顺应性膀胱6例。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TURP或耻骨后前列腺开放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加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手术、药物治疗三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判定BPH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客观量化指标,引流尿液及使用新斯的明和加兰他敏是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尿动力学检查(UDS)是直观、量化反映尿路功能的方法,UDS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可为BPH的诊治提供了功能和形态依据.综述近年来UDS在BPH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旨在使UDS在BP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BPH病人进行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残余尿测定,应用P-Q图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术后随访,行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结果 尿流率Qmax<15ml/s 98例;低顺应性膀胱1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63例;通尿肌不稳定42例;通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84例,减弱18例;压力-流率测定P-Q图示膀胱出口梗阻84例;残余尿<100ml 50例,>100 ml 52例。术后随访80例症状消失,排尿顺畅。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BPH有无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人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手术期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H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资料,判定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患者年龄49~87岁,平均(65.4±7.3)岁。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者3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者263例,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者186例。结果486例患者术前均存在BOO,伴不稳定膀胱者306例(63.0%),低顺应性膀胱者80例(16.5%),不稳定膀胱伴低顺应性膀胱者76例(15.6%),逼尿肌收缩功能中重度受损者99例(20.4%)。术后3个月复查疗效不满意者79例,其中排尿困难61例,尿失禁18例。排尿困难61例中残余梗阻8例(13.1%),并发膀胱颈挛缩4例(6.6%),逼尿肌功能未恢复44例(72.1%,),假性排尿困难5例(8.2%);尿失禁18例中尿道外括约肌受损4例(22.2%),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膀胱11例(61.1%),两者均有者1例(5.6%),残余梗阻2例(11.1%)。79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疗效满意75例。486例总疗效满意率99.2%。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BPH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并发症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术前逼尿肌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 ,指导术后药物治疗。 方法 对存在逼尿肌功能障碍的 114例BPH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并分析结果。 结果 术前存在逼尿肌功能障碍者术后多数逼尿肌功能逐渐恢复 ,最大尿流率 (10 .2±2 .8)ml/s ,较手术前的 (5 .5± 2 .1)ml/s明显提高 (P <0 .0 5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明显降低(术后 18.1± 3.2 ,术前 2 7.1± 4 .9,P <0 .0 5 )。针对术后功能障碍类型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症状逐渐改善。 结论 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测可明确患者逼尿肌功能障碍的类型 ,对合理选择病例、指导术后治疗、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普通电切术中失血量。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0例BPH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P);自2008年4月至7月,收治的30例BPH患者行普通电切(TURP)。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KRP组年龄(74.2±7.0)岁,前列腺体积(49.3±33.1)ml;TURP组年龄(73.2±7.2)岁,前列腺体积(51.1±23.2)ml。收集术中所有冲洗液,测冲洗液体积,混匀后精确测血红蛋白浓度。结果PKRP组手术时间(111.3±42.5)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0.1±14.3)g,失血量(86.3±79.9)ml,每克前列腺组织平均失血量(3.7±1.9)ml/g;TURP组手术时间(108.0±42.2)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3.6±13.1)g,失血量(201.8±178.7)ml,每克前列腺组织平均失血量(8.3±6.1)ml/g。PKRP组和TURP组手术时间及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术中失血量少于TURP组(P〈0.01)。PKRP组每克前列腺组织平均失血量少于TURP组(P〈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中失血量少于普通电协。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与TURP治疗BPH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4例BPH患者随机均分成PKRP组和TURP组,比较两组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结果:PKRP组72例、TURP组7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PKRP组尿道外口狭窄2例,膀胱颈挛缩1例,TURP组尿道外口狭窄6例,膀胱颈挛缩4例;PKRP组Qmax为(22.6±4.6)ml/s,PVR为(8.6±4.4)ml,IPSS为(4.6±1.2)分,QOL为(1.2±0.6)分;TURP组分别为(24.2±4.2)ml/s、(9.6±3.6)ml、(4.4±1.0)分、(1.4±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与TURP治疗BPH疗效相近,但PKRP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较TURP明显减少,手术安全性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82,自引:5,他引:177  
报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8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47~87岁,平均69.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和尿潴留。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TUR综合征2.7%,包膜穿孔和尿外渗1.7%,切破静脉窦而中止手术0.6%,术中出血和术后继发性出血3.9%,暂时性尿失禁38%,永久性尿失禁01%,排尿不畅和尿道狭窄2.1%,阳萎120%,逆行射精450%。对上述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PKRP组78例,TURP组7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KR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个月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术后4周内继发性出血及3个月内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4±21)min,(247±84)ml,26.9%(21/78),1.3%(1/78)和2.6%(2/78),TURP组分别为(78±18)min,(432±132)ml,48.7%(38/78),10.3%(8/78)和12.8%(10/7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PKRP组术后IPSS为4.6±1.2,QOL为1.1±0.8,Qmax为(26.1±4.6)ml/s; TURP组分别为4.8 4±1.1、1.3±0.8、(25.3.4±4.2)ml/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RP与TURP比较,治疗BPH疗效相近,但安全性更好,是治疗BPH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气化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uvP联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70min。术中输血5例(0.8%),术中前列腺包膜穿孔7例(1.1%),出现电切综合征(TURS)10例(1.7%),因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3例(0.4%)。无永久性尿失禁病例。术后随访378例,随访时间3-120个月,IPSS由术前21.1下降至7.6;最大尿流量由术前10.3ml/s增加至19.3ml/s。结论联合应用TUVP和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除术(TURP)前停用阿司匹林的时间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至2015年间接受TURP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停药时间分为停药7 d组(40例),停药>7 d组(42例)及对照组(术前未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三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围手术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相关指标。 结果停药7 d组、停药>7 d组与对照组三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无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停药7 d后行TURP手术,延长停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所致电切综合征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所致电切综合征(TURS)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施行的2100例TVP所致27例TU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发生TURS的特点、与手术操作的关系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27例中,21例均出现不同的TURS症状,出现症状前可伴有血糖升高及低钠血症、中心静脉压升高以及血压波动。术中有22例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88.2%),经利尿和补充高渗氯化钠溶液等处理后,症状均获改善,未发生死亡。结论:TVP中发生TURS,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严密观察先兆症状及监测血糖、电解质、中心静脉压等,可较早发现TURS。利尿及纠正低钠血症是防治TUR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mm曲卡行膀胱造瘘制造低压膀胱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其中行膀胱造瘘者20例(造瘘组),未行造瘘者15例(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麻醉ASA分级、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中中心静脉压、输血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造瘘组记录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术前PSA均无统计学差异;造瘘组术前前列腺体积45~249ml,平均(107±52)ml,对照组术前前列腺体积24~126 ml,平均(65±31)ml(t=2.92,P< 0.05);麻醉ASA分级(Ⅱ/Ⅲ)分别为7/13和14/1(x2=9.84,P< 0.05).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造瘘组和对照组术中平均中心静脉压分别为(4.7±2.6) cmH2O和(7.6±4.2) cmH2O(t=2.56,P< 0.05);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12.9(64.2)h和184.5 (23.4)h(Z=3.13,P< 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 (1.8)d和9.0(3.0)d(Z=2.77,P<0.05);造瘘组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为68.4(65.8)h.两组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输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2 mm曲卡膀胱造瘘制造低压膀胱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可使膀胱保持低压状态,降低手术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7年7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37例患者出血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出血原因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的因素.37例患者经加大冲洗速度、牵引力度及膀胱镜下再次止血等相应处理后止血理想.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术前、术中、术后及时准确的处理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影响因素再认识(附600例报告)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再认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疗效影响因素 ,提高TURP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熟练掌握技术后 6 0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TURP资料。年龄 5 2~ 92岁 ,平均 6 4 .8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 16 .3~ 2 10 .4ml,平均 4 6 .2ml。最大尿流率 (Qmax)平均 8.4ml/s,平均尿流率 (Qave)平均 4 .3ml/s ,剩余尿量 (RU)平均 75ml。IPSS评分平均 2 3分。 结果  6 0 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 ,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 31.8g ,电切时间平均 5 1min ,术中输血 38例 ,无因穿孔或无法控制的出血需改行开放手术的病例 ,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TURS)先兆 4例 ,无TURS发生。 5 0 8例(85 % )患者随访 1~ 32个月 ,Qmax平均增至 16 .9ml/s ,Qave平均增至 10 .8ml/s,RU平均降至 15ml。IPSS平均 8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认识TURP疗效影响因素 ,使TURP规范化 ,可进一步提高TURP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