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儿童异位输尿管开口的MRU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对异位输尿管开口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平均年龄4.5岁女患儿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IVU)、CT或膀胱镜插管造影检查,同时全部行MRU检查. 结果:B超检查17例,发现发育不良小肾脏3例,单侧肾脏缺如1例,重肾及输尿管积水12例,未见异常1例;IVU检查7例,其中3例肾积水,未显影或显影不清4例.CT检查14例,3例发现发育不良的小肾脏及扩张的输尿管,11例重复肾上位肾积水.膀胱镜检查5例,其中2例发现异位开口;从异位开口插管造影,只显示输尿管扩张段.所有患者行MRU检查,均发现重复肾、异位输尿管形态走行和异位输尿管开口.结论:MRU具有非侵袭性、无肾功能依赖性、能较好地显示尿路解剖情况等优点,其三维结构可展示上尿路病理解剖改变,可作为B超及IVU等未能明确诊断的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首选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两种方法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IVU及MRU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IVU显示6例,可明确诊断,显影不良2例及未显影3例,均未明确诊断;MRU全部显影,均明确诊断.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0例输尿管口囊肿及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IVU及MRU显示清晰,均明确诊断.7例重复肾输尿管,IVU显示5例,明确诊断,2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MRU均明确诊断.2例神经源性膀胱,IVU显示1例,明确诊断,1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MRU均明确诊断.结论:IVU是泌尿系统先天畸形主要检查方法,对IVU不显影或显影不良及做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时,MRU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囊肿伴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6例皆行B超、IVU检查,1例行超声定位下穿刺造影检查,5例行输尿管口囊肿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尿道囊肿切除术,1例放弃治疗,结果:B超诊断输尿管口囊肿16例,重复肾,重复输这,误诊肾积水2例,误诊为肾囊肿2例;IVU检查输尿管口囊肿伴重肾重输尿管4例,误诊为肾积水2例。5例手术均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B超结合IVU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据囊肿及肾功能情况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5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MRU及IVU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MRU全部显影,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3例,可明确诊断,显影不良2例及未显影3例,均未明确诊断.1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5例输尿管口囊肿及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MRU及IVU显示清晰,均明确诊断.7例重复肾输尿管,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明确诊断,2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2例神经源性膀胱,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例,明确诊断,1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结论 MRU已成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尤其对IVU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MRU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U)、CT尿路造影(CTU)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41例重复肾的IVU、CTU、MRU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包括重复肾的位置、形态、功能及重复输尿管的形态与走行。结果:重复肾绝大多数位于上肾段,大部分能显影。重复输尿管可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畸形,常并有输尿管囊肿。IVU能显示具有良好功能的重复肾,对轻、中度肾积水显示良好;CTU不仅能显示重复肾与输尿管的结构和形态,还能了解输尿管的梗阻部位;MRU对功能不佳或积水较重的重复肾都能清晰显示,能观察重复输尿管的形态与走行,具有无创、准确、方便等优势。结论:IVU、CTU与MRU诊断重复肾畸形各有优缺点,合理有目的的选择其中的检查,能明显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异位输尿管开口的定位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收治的7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儿术前经B超、IVU均未明确诊断,行MRU检查全部准确定位诊断.结论MRU可作为IVU的协助手段用于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小儿异位型输尿管囊肿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异位型输尿管囊肿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 ̄2005年收治的18例异位型输尿管囊肿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的诊治资料进行总结。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为80%,B超结合IVU、CT诊断符合率达100%,17例患儿经手术治疗1次治愈,1例行2期手术。结论B超、IVU应为基本的检查手段,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可用于评价囊肿对肾脏的影响,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囊肿切除 输尿管再植,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是基本的治疗手段。根据肾脏受影响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是一种简便、可行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诊断重复肾与重复输尿管畸形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例患者,采用鑫高益OPER-0.2T核磁共振扫描系统,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行常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及MRU(水成像)冠状位扫描。结果:5例患者中发生右侧3例,左侧1例,双侧1例,肾输尿管功能良好1例,上位肾中-重度积水3例,输尿管扩张、末端囊肿3例,先天性狭窄1例,异位开口1例(前庭),肾盂旋转不良2例,并发异位肾1例。5个病例,分别行B超、IVU和MRI检查。MRI检查诊断符合率100%,IVU检查误诊肾上极占位性病变1例,B超误诊肾囊肿2例。结论:按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冠状位T2WI及MRU(水成像)冠状位扫描,在诊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异位于阴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自1980~1998年共收治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并结合国内文献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3(6)/(12)~7岁,平均4(6)/(12).主要症状为既有正常的排尿又持续尿滴沥伴外阴湿疹.7例中重复肾双输尿管4例,异位开口的输尿管全部来自于上部肾盂,1例上部肾功能严重不良,3例为单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可找到异位开口.全部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显示清楚2例,不显影1例,显示造影剂淡、形态不规则的上肾部肾盂及清晰但短小而向下外移位的下肾部肾盂3例,仅显示清楚但短小而向下外移位的下肾部肾盂1例.经异位开口插管成功造影1例.B超检查显示重复肾输尿管4例.7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发育不良的肾及输尿管,1例切除发育不良的重复肾的上肾单位及其输尿管,5例行输尿管膀胱抗返流吻合术.术后排尿正常,无尿液滴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小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患儿行MRU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MRU诊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准确率为100%,而IVU、CT、B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是66.7%、60%和53.3%。结论MRU对小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