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0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超声可显示扩张的输尿管,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及大小,正确诊断出101例输尿管结石,有4例未检出,正确诊断率为96.2%。结果与结论 超声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掌握解剖特点,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是提高正确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在急性胆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于5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行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常规检查及ERCP,经ERCP或内窥镜鼻胆管引流收集患者的胆汁,通过普通光和偏振光显微镜查找微结石.结果 54例患者行常规检查提示36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阳性诊断率为66.67%.54例患者均行ERCP,3例ERCP插管失败.ERCP提示39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阳性诊断率为76.47%.12例ERCP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中,9例在显微镜下检查有胆道微结石,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的阳性诊断率为94.12%,与常规检查和ER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可以提高急性胆管炎的阳性诊断率.临床上不明原因的急性胆管炎与胆道微结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的检查方法与技巧,提高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对已经证实为输尿管结石的1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超声确诊112例(占84.8%),复查确诊14例(占10.6%),漏诊6例(占4.5%)。结论超声是诊断非梗阻型的输尿管结石简便、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必要时口服利尿剂或复查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CT、MRI及MRCP结合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MRI(核磁共振成像仪)及MRCP(核磁共振胆管成像仪)结合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道系统结石病人的CT、MRI及MRCP结合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CP结合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总准确率97%,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总准确率93.9%,CT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总准确率90.9%。MRCP结合MRI与MRI、CT诊断总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CP结合MRI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胆囊癌为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胆囊癌的症状与胆囊炎性病变或其他胆道疾病的症状无特异性差别,主要表现为腹痛与黄疸,仅靠临床表现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目前超声检查及CT是诊断胆囊癌的最常用方法.由于B超及CT的诊断正确率仅为50%~60%.而临床诊断率更低.因而分析胆囊癌的误诊原因,对提高诊断正确率很有必要.本文就胆囊癌的误诊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家德 《现代保健》2009,(27):129-130
目的分析32例胆总管结石的CT表现,探讨C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2例胆总管结石病例。结果27例胆总管结石CT诊断正确,准确率约为84%,5例软组织密度结石因未做增强而诊断不明确。结论CT对胆总管结石的正确诊断率较高,与其他检查相比优势明显,并讨论了增强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有48例患者为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检查为主,而另外48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肾结石诊断准确率95.83%(46/48)、输尿管上段、中段及下段诊断率分别为89.58%、95.83%、89.58%;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诊断率85.42%、膀胱结石诊断率91.67%,对照组患者肾结石诊断准确率83.33%(40/48)、输尿管上段、中段及下段诊断率分别为83.33%、29.17%、89.58%;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诊断率70.83%、膀胱结石诊断率72.92%,相比之下,除输尿管下段结石诊断率差异无意义外,观察组患者的结石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测量值整体相比对照组患者更加精准(P<0.05),其中<5mm范围,观察组患者结石测量大小为(4.83±0.93)mm、对照组患者结石测量大小为(3.43±0.7...  相似文献   

8.
于孝媛 《健康必读》2008,7(4):144-144
本文对经B超检查诊断并经手术或胆道造影证实的480例胆系结石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了如何提高结石诊断率的体会。认为:①B超检查简便易行,显示率高,可作为诊断胆系结石的首选方法;②胆系结石可分为典型胆结石、胆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胆系多发性结石八种类型;③采用改变病人体位,调节仪器增益,加用水囊袋及脂餐试验等方法可提高胆系结石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CT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其中14例伴有肝外胆管结石(肝总管6例,胆总管结石8例),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分别行薄层FRF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及FIESTA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检查,比较其对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之后对所有病例进行手术或ERCP证实。结果:30例胆内胆管结石中,MRCP+FRFFSE组阳性17例,符合率为57%;MRCP+FIESTA组阳性27例,符合率为90%,两者肝内结石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4例肝外胆管结石均为阳性,伴假阳性1例,符合率为100%,肝外结石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FIESTA序列对胆道结石,尤其是肝内结石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最大程度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总结长垣县中医院外科2005年1月—2012年8月3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其中漏诊误诊17例,正确、及时诊断率为47%.结论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是比较困难的,漏诊误诊率较高,对及时有效的治疗常造成影响.胸部X线、CT、B超检查等常常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手术术中、术后共检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56例患者。结果 5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33.93%(19/56)降为21.43%(12/56),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1.67%(11/12)。结论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胆管结石直观、安全高效,结石取净率高,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手术术中、术后共检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56例患者。结果 5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33.93%(19/56)降为21.43%(12/56),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1.67%(11/12)。结论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胆管结石直观、安全高效,结石取净率高,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3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并清除结石.结果: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47.8%),10例成功取出结石,阴性探查12例(52.2%),其中8例发现胆总管下段粘膜充血水肿,提示可能有过结石存在,已排入肠道.结论:对继发性胆道结石,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提高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阳性诊断率及降低结石残留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丘红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384-1385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间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 21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5%(195/213),漏诊4例(1.9%),误诊14例(6.6%)。所有患者均经冲击波体外碎石、药物排石或手术取石治疗。结论 B超检查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其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胆管病变诊断中体表超声与体内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胆管病变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诊断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体表超声检查,实验组实施体表超声联合体内超声检查,对比2组胆管病变患者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胆管病变患者经超声诊断,其主要的疾病均为硬化性胆管炎、胆道炎性狭窄、乳头肌病变、胰头癌、胆管癌、胆道微结石、胆管总下端结石;实验组胆管结石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管病变诊断中体表超声与体内超声联合应用,能够将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高,减少出现误诊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陆琴 《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24-124
目的 探讨B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应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经体外震波碎石排石证实,符合输尿管结石18例,符合率为90%,其中诊出上段结石6例,符合率为100%;中段结石5例,漏诊1例,符合率为83.3%;下段结石7例,漏诊1例,符合率为87.5%.结论 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应用B超,具有无损无痛、简便易行,可多次重复检查的优点,并且不受肾功能情况、结石成分及过敏的限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进行探讨。方法:收集经手术确诊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40例患者中有35例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正确(占87.5%)。有5例误诊(占12.5%)中4例结石患者在胆总管下段,B超只显示胆总管扩张没有显示结石。1例结石患者在胆总管中段,超声只发现管壁回声增厚、毛糙、增强。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经腹超声进行诊断便捷无创,检查手法易于熟练掌握,确有需要时可与其它检查手段相结合使诊断率明显提高,误诊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临床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进行探讨。方法:收集经手术确诊的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40例患者中有35例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正确(占87.5%)。有5例误诊(占12.5%)中4例结石患者在胆总管下段,B超只显示胆总管扩张没有显示结石。1例结石患者在胆总管中段,超声只发现管壁回声增厚、毛糙、增强。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经腹超声进行诊断便捷无创,检查手法易于熟练掌握,确有需要时可与其它检查手段相结合使诊断率明显提高,误诊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微小肾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微小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结石直径1~3 mm 33例,3~5 mm 27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X线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准确率及不同直径肾结石诊断率。结果 X线联合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单纯超声诊断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石直径3~5 mm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结石直径1~3 mm的诊断准确率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石直径1~3 mm微小肾结石患者行超声诊断率较3~5 mm肾结石患者低,为确保诊断准确率,应给予超声联合X线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对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80例B型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的资料,并通过随访对照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和结合临床证实,诊断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结果B型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准确率达96.25%,漏诊、误诊率占3.75%。结论熟悉胆道的解剖特点,并应用适当的检查方法,是发现胆道蛔虫病的关键;同时提高胆道蛔虫病的准确率,对明确有无合并症有着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