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即子宫)。奇恒有异乎寻常的意思。奇恒之腑形体类似腑,作用又类似脏(因为有贮存精气的作用),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在人体中与一般脏腑的作用有所不  相似文献   

2.
"奇恒之腑"——胆 中医认为,胆为奇恒之腑(是指在形质结构上有异于脏,而在生理功能上却类似于脏的一类组织器官),中医藏象学中被称为"奇恒之腑"的有脑、髓、骨、脉、女子胞与胆. 此外,胆也是六腑之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是以通为用,且有助于食物的消化,符合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特点,故属于六腑之一. 因此,"胆"对...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文中结合藏象实质的研究,探讨奇恒之府之象,以促进中医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郝强收 《自我药疗》2013,(10):61-61
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珍稀树种,被宗教界誉为“神圣之树”,风水学界称为“招财之树”,种植者称为“黄金之树”,中医医生称为“止痛奇香”,这就是檀香。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理气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定人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1,12(9):573-574
理气剂具有疏畅气机、调理肺腑功能的作用,是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用以治疗气滞、气逆之证的制剂,统称理气剂。1 理气剂的功效 理气剂具有调理气机、解郁散结或降逆止呕,使气机通畅而脏腑功能协调,升降正常,阴阳平衡之功用。2 理气剂的分类 人体气素来源于脾胃,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与腑腑功能关系非常密切。若外感内伤,脏腑受病,则气机郁结或气逆不降,发为“气病”。气病涉及的范围,从广义上说,有气滞、气逆、气虚等,包括实证和虚证两个方面。而这里所指的“气病”,是从狭义上来说的,仅仅…  相似文献   

6.
中医解剖失传,至今无完备的脏腑形态学说。脏腑究竟是六脏六腑,还是五脏六腑,男女奇恒之腑的差异,《内经》小心、命门的诠释,相火在脏器的归属,六脏在三焦的正确分配,肾不藏精,特别是六脏之一的心包络与三焦的脏腑形态等,一直是中医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以清初医家程知的理论为基础,以《难经》命门学说为核心,以《内经》小心、命门理论为指归,以心包络脏为主体。阐述了心包络脏在男女的异同,各别的脏器形态,所处的位置、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经络循行、脉诊部位,以及与五脏、奇经八脉的相互关系,提出心包络不是心脏的外卫组织,而是藏精、主生殖的实质器官,将小心、女子包、相火、命门、手厥阴心包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中医脏腑学说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前列腺作为解剖器官的名称,并不见于中医学中,而奇恒之腑中的女子胞,在男子并无对应。《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胃家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胃家实”三字,历代注家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胃家实”是单指邪热从阳明经进入阳明胃腑,与肠中燥屎相互壅结而形成的有形燥热之腑证而言;也有人认为“胃家实”三字不仅指阳明腑的实证、热证,而且也包括阳明经证的无形邪热等热性病在内。以上两种说法的不同点,是在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在五行学说基础上建立的藏象体系,确立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的思想,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脑的结构和主宰精神意志等功能的决定性作用上缺乏透彻的认识并将脑归类为奇恒之腑,目前临床及理论研究对脑与五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以肾与脑关联这一方面为切入点,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肾脑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什么是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腑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功能,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中西医论述六腑的功能,大体上还是一致的,但也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三焦是中医脏腑学说所独有的;又如中医所说的六腑,联系到脏腑学说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麻痹,是病毒感染、寒冷刺激等原因所致的茎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祖国医学称为“口眼喎斜”。因本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故又称“春夏痹”。中医认为本病多系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失和,脉络空虚,加之风寒之邪乘虚侵入,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近十几年来收治面神经麻痹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针药并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太阳蓄水证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变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病性争议颇多,但大多认为是太阳之邪,随经入腑,以致热与水互结于膀胱所致的太阳腑(膀胱)证。太阳之邪如何循经入腑?又如何使热与水互结于膀胱?很难理解,且《伤寒论》中并无“膀胱蓄水”一说。因此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可进一步揭示《伤寒论》太阳蓄水证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脏腑是中医学的概念。脏是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腑通常指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五脏与六腑,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恢复期病机浅探(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恢复期是指发病后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此期是中风病人恢复的关键时期,笔通过临床65例治疗的有效验证,结合中医理论,从“理”“用”两方面提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元气虚、阴津虚是致病之本,痰浊、瘀血、腑实为致病之标,而联络不通是致病之枢。  相似文献   

15.
脾胃共居中焦,其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但脾是脏属阴,胃是腑属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以其不同的功能互相配合,输布营养精微,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它在脏腑中占有重要地位。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则影响脾胃正常功能而出现病理状态。因此,探讨脾胃升降功能理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法之一的下法,是以通下肠腑,祛除实热、寒实所致积滞以及宿食、痰饮、水湿、瘀血等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即《黄帝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意。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力衰竭)以胸闷、心悸、气急,甚至不能平卧、面浮肢肿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胸痹”、“心悸”、“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受损。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不管累及何脏何腑,最终均与“后天之本”——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脾胃与心力衰竭的生理、病理关系及主要临床证治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惠萍 《河北医药》2004,26(9):751-751
脑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恢复慢,治疗不及时常留有严重后遗症。中医谓“中风”之风中经络.是以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或不语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主要为虚、火、风、痰、气、血相互影响,内风邪热,痰浊淤血,腑实窍闭,脏腑经络功能陡失常度,阴阳之气逆乱,而形成临床各型的不同表现。为此,临床护理中注重辨证施护脑梗死患者,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也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属中医 “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路老认为,临床诊治时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分证分期辨证治疗。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  相似文献   

20.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土穴,合穴是经气会合于脏腑的部位,用于治疗六腑病症,有调理肠腑,固卫解表之功。刺激其对人体的很多疾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本文对曲池穴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