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糖、血脂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对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就诊的56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越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越高。结论对可控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多。据统计,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增加26.1%,女性增加19%,预计到2020年,冠心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将提高50%,高达2500万人/年。  相似文献   

3.
戴瑞鸿 《家庭用药》2011,(11):40-41
长期以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患冠心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据北京市急性心梗发病监测信息平台显示,2007年至2009年以来,25岁以上人群心梗发病率逐步上升,特别是35岁至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3年中增加了31.8%。20岁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以前冠心病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已经开始逐渐瞄上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已大幅度的下降,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却逐年上升;通过黑龙江省一九八四年对836,072人口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工作报告的结果来看,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已跃居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二位,而冠心病又居心脏病死因顺位的第二位。仅次于肺心病。可见开展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以及过度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在传统医学中,  相似文献   

6.
颜丽婷  郑本端  刘菁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78-3178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是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的临床病例.本文回顾2008年9月~2009年9月本中心接诊的60例冠心病病人,分析急救护理在该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冠心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心脏病,而急性心肌梗塞(AMI)又是最常见的心脏急诊.且死亡率高.据1973年全国冠心病会议报道已高达23%.通常也在15%左右。为此.研究和探讨发病率最高的下壁AMI的临床特点和死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AMI的住院死亡率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吸烟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猝死、心肌梗死、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主动脉瘤、外周血管疾病。我国男性27%的缺血性心脏病、9%的出血性脑卒中和24%的缺血性脑卒中归因于吸烟。吸烟促进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吸烟引起不良事件的主要机制。另外,吸烟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反应加强、氧化应激增强、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等。吸烟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1.5倍;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3倍;冠心病死亡的25%与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9.
何莉  彭华 《家庭医药》2022,(7):28-29
<正>冠心病(C H 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因冠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2020概要》,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其中冠心病约占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10%~20%。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总体上都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问题是可以纠正和改变的危险因素,应该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徐锋  邹宝明  鲍正毅 《安徽医药》2013,17(5):866-867
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绝经后男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接近,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心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统计男女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3∶1[1]。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疾病预 防、健康长寿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某些疾病也随着生活的改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系统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已引起世界医药界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全球看,心血管疾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居首位,占死亡人数的40—50%。WHO报告:97年世界上有超过1500万人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50万人死于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美国Centerwatch公司报道,美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已超过20%,其死亡率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医药》2014,(17):37-37
近日召开的“2014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每年定期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今年报告结果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依然持续增加,但自2009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趋缓,有形成平台期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左或右冠状动脉或其分枝因发生硬化产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1 冠心病的流行特征 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的1/3,我国冠心病死亡率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正在呈增长趋势,其重要性日益增加。据卫生部统计资料,农村冠心病死亡资料,1984年为15.6/10万,1988年为19.17/10万,4年间增加了22.8%,其增长速度高于  相似文献   

14.
熊小茜 《贵州医药》2009,33(2):180-181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的女性死因排序中,因心脏病死亡己超过了脑卒中和肿瘤,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因此,女性心血管病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女性在60岁前冠心病发病率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在女性呈现年轻化趋势。为此,本文总结了10例中年女性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店》2014,(23):104-104
天气目趋寒冷,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又是一个考验,稍不注意就易发生意外。秋冬季节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研究证实,气温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呈U型关系,大气温度每下降10℃,总冠咏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3%,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增加11%。中国北方地区因其特殊的寒冷气候,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区,冠心病心梗患者受低温寒冷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导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脏病及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头号杀手。充分认识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对于预防冠心病,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不可分,因此更应注重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营养。本文就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营养教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絮 《家庭医药》2010,(10):53-53
近年来,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究其原因,高血压和吸烟等高危因素固然助纣为虐,但“祸首”其实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不加控制地大吃大喝,加上缺乏运动,使得胆固醇水平急剧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攀升。研究显示,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危险就增加2%。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达到1100万人。传统的冠心病一般分为5个类型,分别是无症状型(又称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及猝死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临床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血脂升高,持续性高血糖状态,本组胆固醇升高达30.7%,甘油三脂升高达35.7%,尤其在1型糖尿病中,有冠心病者升高更明显(P〈0.01),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达2~3倍。虽然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如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及血脂浓度,可稳定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07-1208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很多人认为,低浓度的胆红素是冠状动脉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探讨胆红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5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