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八届国际手臂振动会议(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and-ArmVibration,HAV’98),于1998年6月在瑞典的Umea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卫生协会(ICOH)振动噪声科学委员会(SCVN)、手臂振动国际顾问委员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召开的。来自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瑞典、英国等近20个国家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交流的论文80余篇(包括作者的一篇),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反映了近几年在…  相似文献   

2.
对某发动机公司314名接触手臂振动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并对6种常用振动工具的振动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接触手臂振动作业每日累计接振时间基本在2 h以内,年累计接振时间为104~457 h,4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值为3.94~18.26 m/s2,白指发生率仅抛光工为3.04%,未检出手臂振动病。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打磨作业伴随振动所致的职业危害。方法对患者的职业史、操作形式、打磨工具、生产环境的调查及有关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诊断。结果按照GB10434—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打磨机的加速度严重超标。3例手持工件打磨的工人出现明显的双手苍白,感觉障碍等雷诺氏征。结论长期接触较强的局部振动的打磨作业者容易患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汽车车轮制造厂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原因,为制定职业性手臂振动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劳动时间、操作方式、打磨工具,检查工作地点并测量手传振动的强度,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轮毂车间操作人员以手持打磨工具立位(强迫性体位)打磨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发生病例的铝铸坯打磨工段日平均接振时间11 h;轮毂车间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符合要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日接振时间与振动诊断级别存在相关性(rs=0.932,P < 0.01);企业近三年未开展手传振动岗位检测与评价工作以及手传振动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结论 企业应及早识别手传振动危害,改变强迫性体位和握力,严格控制振动作业时间,加强个体防护,完善工作场所检测与评价工作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以预防和减少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手臂振动职业危害日趋广泛;有关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的防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为了给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使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对目前有关HAVD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市地处四川省西南与云南省接壤的边缘山区,在我国北纬26~27度的地带,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形成了我国亚热带西段的一个封闭式“岛状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2℃,冬温偏高,平均13.3℃,相对温度为54~65%。局部振动作业对人体的危害,从1911年意大利医生 Logigt 首次报道风动工具出现手指苍白以来,有关局部振动研究报道日渐增多。国内诊断标准以振动性白指为主要依据。由于我国地方辽阔,南北气温、气湿差异较大,局部振动作业对人体危害程度南北有别,为此,我们对亚热带冶金矿山行业局部振  相似文献   

7.
8.
手臂振动作业对工人血压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张强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49-649
手臂振动作业可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可能对血压造成影响。我们对某金矿凿岩工人和某机械厂砂轮磨光作业工人进行了血压的测量和高血压患病的调查。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某金矿凿岩工人 (66名 )和某机械厂砂轮磨光作业工人 (5 0名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 1名 ,女 15名 ;年龄 2 5~ 5 0 (36 2± 7 6)岁 ;工龄 1~ 2 5 (8 7± 6 4)年。凿岩和砂轮磨光工人中有 16名和 2 0名 (共 36名 )振动性白指 (vibration -inducedwhitefinger,VWF)患者 (VWF 组 ) ,其余 80名作为VWF -组。选择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手臂振动职业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砂轮磨光作业工人进行医学查体,对振动性白指患者进行计分和分期。结果 白指组全身及手臂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痛觉阈值和动脉血压明显高于接振组和对照组;白指组计分为12-15 ±10-10 ,Ⅰ期、Ⅱ期和Ⅲ期的白指患者分别为7 人、10 人和3 人。结论 砂轮磨光作业手臂振动职业危害仍较严重,应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手臂振动病的研究,国外早有不少报道,笔者也发表了一些粗浅见解。特别是新近修订、发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2002),以及国家推荐标准《手持式机械作业防振要求》(GB/T 17958-2000)和《手套掌部振动传递率的测量与评价》(GB/T 18703-2002)等,充分反映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某街道职业病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街道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街道近10年来确诊的职业病危害资料,摸底调查辖区内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检索分析日常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近10年来某街道发生职业病52例,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是主要职业病病种,增长速度最快,占82.7%,尘肺病与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应加强工程防护、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某铝粉加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探讨风险评估法中预先危险分析法在预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因素的相应方法 和措施.方法 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该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在预先危险分析结果 显示生产系统评价单元的危险等级为2级,公用辅助生产系统的危险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的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最近13年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危害因素构成以及日常的监测与健康检查结果。结果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是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增长速度最快,矽肺病与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有机溶剂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因素,应加强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与职业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奉珍  李洪翠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17-2218
该文报道了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通过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职业危害预防和工作伤害的防护,以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橡胶防老剂6PPD、IPPD及中间体4ADPA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针对性防护对策。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防老剂成品粉尘、苯胺、硝基苯、甲醇、4-亚硝基二苯胺、4-氨基二苯胺、甲基异丁基甲酮、丙酮等。检测结果表明,防老剂成品粉尘CTWA为0.2~2.4 mg/m3,CSTEL为0.1~34.9 mg/m3;有毒化学物质浓度全部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加强化学品储罐、输送管线等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做好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大型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特点与防制对策。方法对1989-2007年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及健康监护情况进行调查,对各年度粉尘、毒物及噪声作业点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总合格率为73.74%,粉尘浓度合格率61.31%,以矽尘、矽酸盐尘及煤尘危害为严重;企业历年技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不理想,合格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工艺技术及防护设施相对落后,没有重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意见,没有将职业病危害控制作为重要技改目标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介绍了文献报道的正己烷职业中毒概况及防治研究进展。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强蓄积作用。作为有机溶剂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其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近几年来,慢性正己烷中毒事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性危害的预防,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黄灵  刘新荣  沈骏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14-2015
目的通过对氟橡胶聚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氟橡胶生产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过氧化苯甲酰、噪声,超标部位为氟单体回收岗位,定点检测毒物合格率为85%。结论氟橡胶聚合过程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或措施,减少或降低职业病因素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整改后的效果,为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和检查表分析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个体检测粉尘合格率提高了52.38%,定点检测粉尘合格率提高了34.38%,发放的耳塞降噪效果能满足防噪需要。结论建设单位在按照建议内容进行改进后,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