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用药》2011,(6):56-57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概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统计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等三个方面通报了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从总体看,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有所提高,报告来源基本稳定。医疗机构仍是报告的主要来源,企业报告的比例较上年略有增长,监测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六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引起ADR的因素。方法对我市2010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8614例ADR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 4686例占54.4%,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1343例占15.6%。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尹爱群  安勤玲  杜萍 《中国药事》2007,21(5):356-359
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上报ADR病例报告2423份。为了进一步了解2005年烟台市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因素,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现对烟台市2005年收集的ADR报告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基础和关键.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医、药、护分工协作,积极分析报告病例,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议,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保障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总体情况、基本药物监测情况、抗感染药物监测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率逐年增加;收集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也逐年增多;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居首位。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事业的稳定运行是公众安全用药的有力保障,应当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对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重视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齐鲁药事》2004,23(1):5-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04,15(4):201-201
<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自2004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由此得以规范。该《办法》规定,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上报的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和用药情况等分别统计和分析.结果 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最大.不良反应中涉及最多的系统为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和评价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340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方面,静滴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敏秀  邓智明 《中国药事》2010,24(2):207-208,F0003
目的探讨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对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不同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见。结论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建中  王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93-1794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某市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10年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2010年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占55.05%,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63.66%,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3.14%。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并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方法,了解我国ADR监测的现状,提出对策。结果我国ADR监测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人对ADR危害性认识不足,认知度较低。结论宣传ADR基本知识,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健全该项工作法规体系和监测机构网络,加大投入是减少药害,达到安全用药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4月25日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本刊2011年6月号杂志上刊登过该报告.此后,一些读者纷纷来信和电话,对一些问题提出咨询?为此,我刊专门请王教授为大家做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进一步加强ADR报告、监测与管理工作。方法:对所收集到的345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88.70%);呈报人员以临床医师和医院药师为主;涉及药品共16大类143个品种,其中以中药制剂(占48.70%)和抗菌药物(占29.86%)ADR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重视ADR呈报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最大限度降低ADR的漏报率与重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5年上报的476例有效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6例ADR报告中,年龄分段在0~10岁的婴幼儿患者 ADR构成比较高,占49.16%;静脉给药导致ADR占87.39%;ADR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66.1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1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0.8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 ADR的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13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中的患者因素(性别、年龄、民族)、用药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ADR类型、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213例ADR报告中,≥60岁老年患者呈高构成比(28.64%);男女患者比为1.39∶1,其中汉族、维族构成比较高(52.58%和32.4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主要给药途径(70.42%);抗感染药物的ADR构成比最高(27.23%),其次为中成药、循环系统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 结论: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及持续改进工作,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92 904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9 991份。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15万余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