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告了应用颞浅筋膜瓣完成的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的5侧颞下颌关节高位截骨成形术。介绍了手术设计和手术方法,讨论了颞浅筋膜瓣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应用的优点,分析了手术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应用颞浅筋膜瓣完成的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的5侧颞下颌关节高位截骨成形术。介绍了手术设计和手术方法,讨论了颞浅筋膜瓣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应用的优点,分析了手术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颞浅筋膜瓣充填颞部凹陷在除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颞浅筋膜瓣在除皱术中充填颞部凹陷的效果,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额眶部骨膜下除皱的同时,根据颞部凹陷的程度切取相应面积的颞浅筋膜瓣翻转后充填颞部凹陷.结果经3~4年随访,该法用于颞部凹陷患者除皱的辅助治疗,不仅能获得满意的远期丰满外形,还使面部轮廓得以改善.结论采用颞浅筋膜瓣在除皱术中Ⅰ期充填颞部凹陷,能够使面部同时达到提紧及轮廓整复的目的,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人体头面部皮肤软组织量有限,较大的缺损无法通过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我科2004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8例头面部颅骨外露创面的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颞浅筋膜瓣转移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头面部颅骨外露患者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39岁。电接触性损伤5例,头面部瘢痕溃疡伴鳞状细胞癌2例,火焰烧伤1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cm×10cm~12cm×15cm,颅骨暴露面积3cm×6cm~7cm×12cm.  相似文献   

6.
颞浅筋膜瓣在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在全耳再造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以颞部为蒂的颞浅筋膜瓣包裹整个Medpor支架行全耳再造。结果:共完成25例,术后随访期平均10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颞浅血管为蒂的筋膜瓣血管吻合支丰富,血运好,厚薄均匀适中,且供区隐蔽,组织供量大,再造耳轮廓及耳甲腔等细微结构清晰,立体感强,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7.
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减少供区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6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筋膜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0.0 cm×7.0 cm,以肌皮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侧吻合,受区筋膜瓣行断层植皮覆盖.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6例筋膜瓣全部存活;术后7 d,筋膜表面植皮成活大于90%4例,80%2例.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例皮瓣臃肿,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5例皮瓣略臃肿,外观满意.小腿供区仅留线条瘢痕.结论 腓动脉穿支筋膜瓣是在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上的改良,目的 是减少供区创伤,改善小腿外观.筋膜瓣本身可以填充组织缺损,为功能重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颜面部因肿瘤、外伤或先天畸形造成组织不足,可以选择合适的组织瓣进行修复。由于颞浅筋膜瓣的独特性质,它能满足各种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需要,是修复颜面部缺损一种理想的组织瓣,我们自2005-08~2009-08,应用颞浅筋膜瓣加游离植皮对19例颜面部缺损进行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股前外侧筋膜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介绍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股前外侧筋膜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带选择性观察血供皮岛的股前外侧筋膜瓣加皮片移植Ⅰ期修复26例手部创面的病例,进行手术回顾和疗效随访.结果 术后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并血管移植后皮瓣成活,其余病例均顺利成活.供区皮肤均直接缝合,切口Ⅰ/甲级.经6~32个月随访,修复后的创面外形良好,臃肿不明显,瘢痕挛缩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 吻合血管的带选择性观察血供皮岛的股前外侧筋膜瓣加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Ⅰ期修复手部创面,受区外形好,臃肿不明显,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一种有价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蒂颞顶筋膜瓣修复前额深度烧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6岁。因浓硫酸致全身多处烧伤 ,伤后 2h入院。查体 :前额上至发际、下至眉弓处创面呈黑褐色 ,无痛觉 ,质硬 ,边界清楚 ,邻区伤后肿胀。诊断 :烧伤总面积 15 %TBSA ,Ⅲ度。术前用多普勒血流仪定位标记颞浅动脉及其顶支走向。伤后 7d行额、颈部创面切痂术 ,术中见前额创面颅骨骨膜坏死 ,骨外露 6cm× 10cm。凿除薄层骨皮质无渗血 ,作头皮正中矢状位切口 ,切开全层皮肤 ,在皮下浅筋膜紧靠毛囊下向后及两侧作锐性分离 ,深面勿损伤颞浅动脉分支及与之相伴行的耳颞神经 ,浅面勿损伤毛囊。逐步掀起三角形的头皮瓣 ,显露出颞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面积大小约2.5 cm×3.2 cm~3.8 cm×5.0 cm的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穿支动脉与手部动脉、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与手背静脉吻合,小腿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1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存活,4例皮瓣术后3个月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手部皮瓣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小腿供区隐蔽,创面仅留线状瘢痕.结论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4月,对14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以桡侧副血管为蒂重建皮瓣血供,以皮神经重建感觉,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9.0 cm×5.5cm.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8个月,3例皮瓣略臃肿(2例手背皮瓣3个月后行整形手术),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 以桡侧副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肤穿支丰富,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逆流颞顶筋膜瓣翻转修复顶额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逆流颞顶筋膜瓣悉转移转术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颞浅动脉颞顶分支与耳后,枕动脉支,前额分支与眶上,滑车上动脉支有丰富吻合或与对侧主要血管支直接交通,构筑跨区供血的解剖学基础,设计以颞浅动脉轴型血管及其吻合支为蒂的逆流颞顶筋膜 瓣,向顶枕侧或前额顶部移转覆盖充填骨外露缺损区,表面行皮片移植术,结果,自1996年11月始,临床已应用7例,最大筋膜瓣13cm*7cm,术后筋膜瓣及植皮区完全存活,外形较为满意,癌肿病例术后3周接受放射治疗。结论 逆流供血的颞顶筋膜瓣血运可靠,是顶额枕部深度组织缺损即期,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手部套脱伤的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手部套脱伤的分型及对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0—2004年,对我院44例手部套脱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按皮肤撕脱范围分为以下四型:Ⅰ型(单指型)15例,Ⅱ型(多指型)8例,Ⅲ型(多指合并手掌背部皮肤套脱伤)12例,Ⅳ型(全手皮肤套脱伤)9例。Ⅰ~Ⅲ型根据是否合并拇指损伤又分为A、B亚型。分别采用手部岛状皮瓣转移术、腹部插袋术、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游离皮瓣移植术、蹰甲瓣或第二足趾移植术进行修复和重建。结果 除2例皮瓣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存活。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例,良15例,可10例,差5例。结论 手部套脱伤的分型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判断;一期游离复合组织瓣的移植可缩短疗程,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第一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修复多指皮肤缺损而设计了足内侧,第一趾背、足外侧的三叶皮瓣。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的三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多指皮肤同时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3例三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有二叶坏死。结论: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皮瓣游离移植的应用成功,为临床多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以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目的应用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手部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伴行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拇指桡、尺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第三、四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共5种15块,修复指部皮肤缺损15例。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cm×3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创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足部一蒂多瓣同时修复手部多处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例19处手部创面采用一蒂多瓣的方法进行修复,其中以第一跖底动脉为蒂的第一、二趾侧方皮瓣修复5例12处;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皮瓣及第一、二趾侧方皮瓣修复1例3处;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及(足母)趾趾腹皮瓣修复2例4处.结果 术后8例19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 36个月,皮瓣外形逼真,两点分辨觉为5~11 mm,有排汗功能,术后供区植皮创面Ⅰ期愈合.结论 足部一蒂多瓣是同时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的理想方法,它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应根据损伤类型、面积选择最合适的皮瓣.  相似文献   

18.
游离足背皮瓣静脉桥接术修复断掌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利用皮瓣浅表静脉桥接断掌指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例手掌指部离断伴有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桡动脉的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同时利用足背浅表静脉桥接解决断掌、指的静脉回流,皮瓣切取面积为6cm×6 cm~11cm×9cm.其中1例携带第3、4趾趾长肌腱,2例因掌指关节面损伤严重伴缺损行掌指关节融合,2例动脉缺损行静脉移植.结果 4例12指及4块皮瓣全部顺利存活,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手指、皮瓣外观良好,无臃肿,皮肤质地、色泽接近正常,温痛觉及触觉恢复;供瓣区、供皮区均无明显瘢痕形成.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75%.供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游离足背皮瓣静脉桥接术是解决断掌,指静脉缺损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小腿不同区域皮肤穿支血管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在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8侧下肢标本,其中12侧用于全程追踪各穿支血管的来源与分布;另26侧用于观察并测量外径≥0.5 mm穿支血管的穿出部位、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等.1998年5月至2010年11月临床应用多普勒血管测听仪测听穿支血管,并根据小腿穿支血管走行轴线设计带穿支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邻近转位修复6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男50例,女12例;年龄7~78岁,平均40岁.创面部位:胫骨上段10例,胫骨中下段32例,足踝部20例.缺损面积为2cm×3cm~9cm×l6cm.结果 解剖发现小腿内侧、后侧、后外侧及前外侧有4条明显的营养血管链,其中内侧隐神经与后侧腓肠神经走行区营养血管链的穿支最多.本组59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例逆行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结痂,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行二期植皮.62例患者术后获3~4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无一例患者发生骨髓炎.结论 在小腿4条链状血管丛走行区,以纵向走行的穿支血管为纵轴线切取离创面最近的筋膜蒂皮瓣,其切取方法简便、对穿支血管干扰小、血供可靠,为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第二掌背动脉肌腱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介绍第二掌背动脉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伴肌腱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第二掌背动脉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伴肌腱缺损 11例。其中 ,伴屈肌腱缺损 3例 ,伸肌腱缺损 8例。皮瓣顺行移位 3例 ,逆行移位 4例 ,游离移植 4例。结果  10例肌腱皮瓣移植后完全成活 ,1例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伤口愈合。 8例术后随访 12~ 5 7个月 ,3例失访。两点辨别觉 :手指背侧 8~11m m,指腹 5~ 7mm。手指伸屈功能均恢复至健侧的 60 %~ 70 %。结论 第二掌背动脉肌腱皮瓣是修复手指或手部小范围皮肤伴肌腱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