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致HL7702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②采用光镜对给药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③检测给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肝功能指标(ALT、AST、ALP、LDH)。结果:①MTT法显示,2.5~5mg/mL的苦参碱对HL770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5mg/mL的氧化苦参碱能够显著性降低肝细胞活力(P<0.05);②光镜结果显示,给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后,细胞出现皱缩,变圆,体积变小,亮度增加,且药物浓度越大,呈现此状态的数目越多,苦参碱对HL7702细胞形态的影响大于氧化苦参碱;③5mg/mL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能明显升高细胞上清液中的AST、ALP、LDH水平(P<0.01或P<0.05),相同剂量苦参碱的上清液中AST、ALP、LDH水平的升高程度大于氧化苦参碱。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脏可能具有毒性作用,且苦参碱的肝毒性作用大于氧化苦参碱。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醋炙前后芫花二氯甲烷提取物对于大鼠正常肝细胞BRL及大鼠正常肾细胞NRK的细胞毒性变化。方法:选择BRL及NRK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与NRK活性的影响;测定NRK细胞中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BRL细胞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DH,GSH的含量,用于评价生、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BRL和NRK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生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NRK和BRL细胞具有显著毒性,显著提高NRK细胞中BUN和LDH的含量(P 0. 05,P 0. 01);显著提高BRL细胞中AST,ALT,ALP和LDH的含量(P 0. 05,P 0. 01);降低NRK和BRL细胞中的GSH含量。与生芫花二氯甲烷部位相应剂量组相比,醋芫花二氯甲烷部位相应剂量组能提高NRK和BRL的细胞活性,降低NRK细胞中BUN和LDH的含量,降低BRL细胞中ALT,AST,ALP和LDH的含量;提高NRK和BRL细胞中GSH的含量。结论:醋炙可降低芫花二氯甲烷部位对大鼠肝肾细胞的毒性,提高大鼠肝肾细胞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4,(1)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商陆皂苷甲所致的肝毒性。方法 MTT法测肝细胞(L-02细胞)活力;以不同质量浓度的商陆皂苷甲与肝细胞共培养后,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和LDH(乳酸脱氢酶)水平,并在光镜下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Hoechst-PI双标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取KM种小鼠分为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的小鼠每天尾静脉注射10 mg/kg商陆皂苷甲,连续给药7 d,考察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MTT的结果显示,商陆皂苷甲能显著抑制肝细胞活力,其IC50为360.18μg/mL;400μg/mL的商陆皂苷甲能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的AST、ALP和LDH(P<0.01)并使肝细胞出现变圆、减少和死亡的现象;300和350μg/mL的商陆皂苷甲能使肝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体内实验表明,小鼠血清中的AST和ALT(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小鼠肝脏多出现肝细胞多发灶性坏死及肝细胞再生现象。结论大剂量的商陆皂苷甲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吴茱萸炮制减毒的原理。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L0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组、生吴茱萸组可明显降低L02细胞的活性(P<0.01)与形态,显著升高L0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P<0.05);与生吴茱萸组比较,甘草制吴茱萸组、盐吴茱萸组可显著降低对L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与形态变差的趋势,显著降低L0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P<0.05)。吴茱萸各炮制品体外对L02细胞的毒性作用顺序为: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结论: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体外对L0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炮制可降低吴茱萸的体外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醋制降低甘遂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甘遂醋制前后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差异,初步探讨甘遂醋制减毒机制。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Ca2+-Mg2+-ATP酶等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甘遂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与形态,并显著提高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降低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增加MDA含量(P<0.01),显著降低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醋制后,与生甘遂各剂量组比较,醋甘遂可显著降低生甘遂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可显著降低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醋制可降低甘遂肝毒性,其可能机制为通过降低甘遂对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减轻氧化损伤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物与细胞实验,比较栀子苷与京尼平、栀子蓝体内外肝毒性,进一步明确中药栀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为栀子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体内实验部分:采用动物实验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2)体外实验部分: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栀子苷、京尼平及栀子蓝的细胞毒作用;试剂盒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ALT,AST的活力。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栀子苷灌胃给药0.4、1.2 g·kg~(-1) 24 h后都表现为ALT、AST、TBIL值明显升高(P0.05,P0.01),腹腔注射0.4、1.2 g·kg~(-1) 24 h后生化指标未表现出异常。京尼平腹腔注射0.1 g·kg~(-1) 24 h后AST、TBIL明显升高(P0.05,P0.01),0.2、0.4 g·kg~(-1)组全部死亡,京尼平灌胃0.2、0.4 g·kg~(-1)组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栀子蓝腹腔注射1.5 g·kg~(-1) TBIL明显升高(P0.05),栀子蓝灌胃6 g·kg~(-1) ALP、ALT、AST、TBIL均无明显变化。(2)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栀子苷给药组800、1000μg·mL~(-1)抑制人体肝细胞L-O2细胞的增殖(P0.01,P0.05),同时ALT测定结果显示,800、1000μg·mL~(-1)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的活力(P0.01,P0.05)。栀子蓝给药组200、600、800、1000μg·mL~(-1)可抑制人体肝细胞L-O2细胞的增殖(P0.01),ALT测定结果显示800、1000μg·mL~(-1)可显著增加ALT活力(P0.01)。京尼平给药组50、100、150、200、250、3000μg·mL~(-1)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P0.01),ALT测定结果显示100、150μg·mL~(-1)明显提高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活力(P0.05)。结论:京尼平具有明确的体内外肝毒性,推测京尼平可能是栀子苷在体内的毒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玉郎伞黄酮(YLSF)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YLSF高(YLSFH)、YLSF中(YLSFM)、YLSF低(YLSFL)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BPDC).NC组及MC组以生理盐水ig,各剂量YLSF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YLSF(112,56,28 mg·kg-1)和BPDC(150 mg·kg-1) ig,连续给药7d,每天1次.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白蛋白(Alb)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光镜观察小鼠肝损伤程度.结果:YLSF高、中剂量YLSF能降低血清AST、ALT、ALP含量(P<0.01)及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血清Alb含量(P<0.01),提升血清T-AOC水平(P<0.01)及肝组织T-SOD活力(P<0.01);低剂量YLSF能降低血清AST、ALP含量(P<0.01或P<0.05)及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血清Alb含量,但对小鼠血清ALT含量、血清T-AOC水平及肝组织T-SOD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各剂量YLSF均能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P<0.01,P<0.05).结论:YLSF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逍遥散保护受损肝细胞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逍遥散对CCl4诱导的肝细胞(HL7702)损伤模型及HSC-LX2细胞OD值,ALT,AST,SOD,MDA,LDH,Hyp和TIMP-1的影响。结果 0.008~0.200mg·ml-1逍遥散治疗组的OD值,SOD活力,ALT,AST,LDH,MDA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0.200,0.040mg·ml-1逍遥散组的OD值、Hyp、TIMP-1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逍遥散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ALT,AST,LDH,MDA含量保护受损的肝细胞,通过抑制肝星形细胞增殖,降低上清液中Hyp和TIMP-1的含量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使用微载体进行LO2肝细胞系高密度培养的方法,探讨雷公藤内酯醇的肝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在限制贴壁的条件下,以Cytodex-3为材料进行LO2肝细胞的三维立体培养,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探究雷公藤内酯醇对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对细胞上清液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以及裂解细胞样品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雷公藤内酯醇100 g·L-1组可明显抑制肝细胞的增殖,降低肝细胞活性,使细胞ALT,AST,LDH的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随剂量增加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作用机制与其所致细胞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栀子苷对正常大鼠急性肝、肾毒性的时-毒关系,为栀子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组(0.5,1,2,4,8,12,24,48,72 h组),除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外,其余组按剂量1.2 g·kg-1灌服栀子苷。按组在灌胃后相应时间眼眶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活性,观察肝肾毒性损伤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给药12 h后AST,ALP,ALT,TBIL,BUN,Cr明显升高(P0.05,P0.01),在给药24,48 h后AST,ALP,ALT,TBIL,BUN,Cr出现峰值,72 h后明显下降,240 h可见基本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不同程度的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胆管轻度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结论:栀子苷(1.2 g·kg-1)对正常大鼠存在急性肝、肾毒性且存在一定的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DNA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东  顾振纶 《中草药》1998,29(11):748-750
以人白血病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3H-脱氧胸苷(3H-TdR)掺入实验,JAM实验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槲皮素对HL-60细胞DNA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槲皮素15μmol/L~120μmol/L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DNA合成及诱发DNA链断裂;槲皮素主要是阻滞G1期向S期移行,使G1期细胞蓄积,S期细胞减少。槲皮素的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孟庆琦  米妍  侯悦 《中草药》2021,52(17):5445-5454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极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脑卒中的治疗从单一的神经元保护转变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组成部分的保护。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在脑卒中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与“风”“痰”“瘀”“火”“气”“虚”密切相关,其中“虚”“瘀”“痰”贯穿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始终。研究表明,从“虚”“瘀”“痰”论治的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中药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各组成部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及其单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王楠  谭睿  王琴  顾健 《中草药》2022,53(24):7915-792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基因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通过归纳总结现有文献,主要从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中药及其单体诱导BMSCs多向分化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找到新的移植细胞来源。方法采集SD雄性大鼠骨髓细胞,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单核个细胞,种植于提前包埋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中培养,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重组上皮生长因子(EGF)作为诱导剂,将72h后贴壁细胞(A组)和非贴壁细胞(B组)分别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数量变化,取A组在第14天,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祖细胞系列标志。结果A组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后大量扩增,在28d时仍有强大扩增的活力,呈铺路石样,而B组细胞短期内可以大量增殖,呈长索样,之后逐渐变少;在细胞迁移实验中,A组细胞可以相互融合形成血管结构,而B组细胞之间则不能融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凋亡;A组经过CD34免疫荧光、CD133、FLK-1免疫组化鉴定呈阳性,并能特异性吸附FITC-UEA-和内吞DIL-Ac-LDL。结论自体骨髓细胞通过贴壁换液后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取贴壁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后大量扩增,并通过表面标记物鉴定可以确认为内皮祖细胞,而非贴壁细胞不能大量增殖,故将贴壁分离方法来筛选内皮祖细胞,此方法简易,并能满足细胞移植的需要,因而,在移植治疗脑缺血引起的内皮损伤应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方法和现代应用情况,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深人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资料,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与制备、诱导成骨细胞的方法、在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可在体外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在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有必要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为其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提供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泽漆根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鹰  王晶 《中药材》1999,22(2):85-87
本文研究了泽漆根水提取液(EWE)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通过活细胞计数法、MTT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活细胞计数结果表明EWE对7721、Hela、MKN-45细胞株72小时IC_(50)分别为1.26、1.98、1.72mg/ml;EWE对三种细胞降解MTTIC_(50)值分别为 1.43、1.67、0.97mg/ml;EWE4mg/ml对三种细胞集落抑制率分别为59.8%、66.4%、70.5%。说明EWE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并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薇  赵菲 《光明中医》2007,22(1):49-51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对肾炎患儿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黄芪治疗组肾病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并以同期常规治疗组患儿30例作对照.结果:黄芪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X2=2.31,P<0.05.黄芪组治疗后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2.04±4.92)%和(2.81±2.65)%.常规组治疗后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06±4.56)%和(2.58±2.34)%,TH1/TH2比值治疗后均升高,在黄芪组患儿治疗后为(4.26±2.12),常规组治疗后为(3.51±2.27),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和常规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在体内是通过促进TH2细胞向TH2细胞迁移,逆转肾病患儿TH2细胞占优势的免疫失衡而使肾病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体外模拟心肌缺氧复氧微环境,观察丹酚酸B(SalB)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向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设对照组(A组)、心肌细胞裂解液(TJ)组(B组)、SalB组(C组)、TJ+SalB组(D组)。培养4周,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TnT的表达。[结果]除A组MSCs无明显的肌样细胞形成,各诱导组均有肌样细胞分化,D组与C组相比,cTnT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细胞裂解液可以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心肌微环境的建立有利于SalB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沙丁胺醇气雾剂平喘,合并细菌感染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均治疗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采用ELISA法检测IL-17和IL-10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h17细胞[(5.91±0.83)%比(7.23±1.25)%,t=2.346]明显降低(P<0.05)、Treg细胞[(7.32±1.24)%比(5.32±1.03)%,t=2.352]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IL-17[(14.62±3.24)ng/ml比(22.52±5.14)ng/ml,t=2.412]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15.84±2.23)ng/ml 比(11.72±2.12)ng/ml,t=2.365]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t值分别为2.264、2.437、3.406、2.258、2.352, P值分别为0.048、0.032、0.034、0.046、0.0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46/58),观察组为94.8%(5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P=0.04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调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的Th17/Treg细胞平衡,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是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近57万人死于食管癌,且这一数字逐年攀升.近年来,尽管针对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不断精进,但由于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及患者机体耐受度的不同,食管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20%.肿瘤微环境(TME)是以肿瘤细胞为核心的多种细胞及相关成分构成的一种乏氧、酸中毒、慢性炎症及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