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桂枝茯苓胶囊与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2000年5月~2001年12月采用桂枝茯苓胶囊与避孕药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并与单用妈富隆治疗的22例作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桂枝茯苓胶囊是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将药物提炼制成的中成药。近年来,笔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以观察其疗效与治疗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未钏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506-5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一种以痛经为主要症状,可引起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症状的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多用激素及手术治疗.笔者2001年起用桂枝茯苓胶囊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单用甲羟孕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即痛经缓解程度及盆腔包块变化情况,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盆腔包块缩小、消失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与甲羟孕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58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药组;电针组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电针药组采用电化学疗法并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的总有效率(P〈0.05),且复发率低于其余各组的复发率(P〈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GZFLC)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散结镇痛胶囊组、GZFLC高、中、低剂量组(0.54、0.27、0.14 g?kg-1)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连续28 d。观察各组扭体反应,测量移植物体积并进行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灶NGF、TRPV1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散结镇痛胶囊组和GZFLC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 < 0.01),其抑制率分别为51.1%、63.2%、60.4%、47.1%。与模型组比较,散结镇痛胶囊组和GZFLC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移植物体积显著减少(P < 0.01),其抑制率分别为61.9%、66.0%、59.1%、56.6%。与模型组比较,GZFLC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大鼠异位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及NGF、TRPV1 蛋白的表达。结论:GZFLC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GF、TRPV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万方数据资源系和维普数据库( VIP)统,检索从建库起截至2016年1 月,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进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一共纳入11个RCT,共9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Meta结果分析显示:(1)总有效率: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OR=3.80,95%CI[2.57,5.62] (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性激素水平:试验组在降低雌二醇(Estrogen,E 2)水平[MD=-18.42,95%CI(-27.19,-9.65)(P<0.0001)]以及降低孕酮(Progestone ,P)水平[MD=-0.15,95%CI(-0.23,-0.06)(P=0.0007)]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MD=-0.07,95%CI(-0.39,-0.26)(P=0.68)]以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 [MD=-0.05,95%CI(-0.39,0.29)(P=0.78)]这两个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妊娠率:试验组妊娠率优于对照组[OR=2.85,95%CI(1.85,4.37)(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复发率: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9,95%CI(0.17,0.49)(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OR=0.45,95%CI(0.24,0.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比单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具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现有研究质量偏低以及纳入研究比较局限,本研究的可靠性仍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是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是单用米非司酮,对比两组的有效率、血清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性激素水平均小于治疗前,且均小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上采取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的治疗方式可获得颇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同时还可以降低性激素水平,并且联合用药具备安全性,因此,此种用药方案在临床上具备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予口服枸橼酸他莫西芬,观察组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的下降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明显,且能有效调节血清CA12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定心方(DXR)在小鼠吸入PM2.5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对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s)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并吸入严重污染的自然空气,随机分为5组,DXR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DXR 9.29,18.59,37.18 g·kg~(-1)·d~(-1);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5 mg·kg~(-1)·d~(-1);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10只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吸入过滤空气设为正常组。1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脂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s数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AS斑块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AS斑块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形成,血清脂质,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IL~(-1)0及TGF-β水平明显降低,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明显减少,Fox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DXR中、高剂量组小鼠AS斑块面积明显减小,血清脂质,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及TGF-β水平明显升高,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明显增加,Fox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DXR可通过上调CD4~+CD25~+Foxp3~+Tregs表达发挥抗PM2.5所致AS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改进制作大鼠EMs动物模型,ig桂枝茯苓胶囊0.256,1.024 g.kg-1,28 d后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膜组织中MCP-1,ICAM-1的分布和表达;采用RT-PCR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胶囊可降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高、低剂量组可使MCP-1,ICAM-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两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降低EMS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ICAM-I的表达,降低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1号对小鼠结肠炎CD4+ CD25+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 (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灌肠1号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NCB+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柳氮磺氨吡啶(SASP)和中药灌肠1号治疗共4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 Tregs细胞的变化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后1~2周,模型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的CD4+CD25+ Tregs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而使用SASP和中药灌肠Ⅰ号治疗后该细胞亚群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s细胞亚群在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及病情转归中可能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灌肠1号通过调节Tregs细胞的数量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模型大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CD34~+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1(IL~(-1)1)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将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贞芪扶正胶囊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及阳性药组(司坦唑醇混悬液,0.00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釆用5-氟尿嘧啶(5-FU)与马利兰联合建立大鼠AA模型。模型成功后,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阳性药组给予司坦唑醇混悬液,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ig 30 d,以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2,IL~(-1)1,E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D34~+抗原和Fas抗原检测为主要观察指标综合评价贞芪扶正胶囊的干预效果。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BMNC,IL~(-1)1,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CD34~+抗原荧光量均明显降低,IL-2,EPO,TNF-α,Fas抗原荧光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司坦唑醇组、贞芪扶正胶囊高剂量组的WBC,RBC,PLT,Hb,BMNC均有所升高(P0.05,P0.01),贞芪扶正胶囊中、高剂量组的IL~(-1)1,CD3~+T细胞,CD3~+CD4~+T细胞比例,CD34~+抗原荧光量升高,IL-2,EPO,TNF-α,Fas抗原荧光量降低降低(P0.05,P0.01);与司坦唑醇组比较,贞芪扶正胶囊中、高剂量组的WBC,CD3~+T细胞比例,CD3~+CD4~+T细胞比例,IL~(-1)1,CD34~+抗原荧光量较高(P0.05),IL-2,TNF-α,Fas抗原荧光量较低(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能够改善AA大鼠外周血细胞状况、骨髓造血组织功能的恢复,增强免疫功能,可能与调控因子EPO,IL-2,IL~(-1)1水平和CD34~+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加减方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中血清及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同时测定用药前后脑组织中Ca2+水平变化及脑水肿的程度。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Glu,Asp,Gly,GAB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的钙。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氨基酸水平及钙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方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复方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RI)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45min后再通法,制备CRI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血塞通对照组(C组),复方桂枝茯苓丸小剂组(D组,含生药剂量为0.42g/m1),复方桂枝茯苓丸中剂组(E组,含生药剂量为0.84g/ml),复方桂枝茯苓丸大剂组(F组,含生药剂量为1.68g/ml)。A、B组均给予0.9%NaCl溶液,C组给予血塞通混悬液,D、E、F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复方桂枝茯苓丸水煎浓缩液。各组大鼠每日给药剂量均为1ml·100g^-1·d^-1,早晚各灌胃1次,连续给药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复方桂枝茯苓丸大、中、小剂量组能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并能升高大鼠血清与脑组织中SOD活性,同时降低血清与脑组织中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不同剂量间以中、大剂量组疗效较为显著,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与血塞通对照组比较,复方桂枝茯苓丸中、大剂量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桂枝茯苓丸对CRI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红外组5组,每组10只。利用Walker-256细胞来源的实体瘤组织移植胃部制备模型。模型成功后,艾灸组予以悬灸中脘、胃俞等穴位;红外组予以短波红外线照射腹部胃脘及背部胃脘投影区;其余组捆绑束缚。干预20 min/次,1次/d,持续21 d。干预结束后,眼眶采血,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比例。处死动物,测算胸腺指数及肿瘤体积生长抑制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生存状态变差,胸腺指数增加,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动物艾灸组动物生存状态改善,胸腺指数进一步增加,瘤体内坏死灶较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1),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P 0. 01);与红外组比较,艾灸组瘤体内坏死灶更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P 0. 01)。结论:艾灸可一定程度改善荷瘤动物生存状态,减少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减少血管增生。这种影响可能与增加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25~+T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CSF)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黄芩汤治疗该病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CD4+T细胞,CD28,CD152,OX40T细胞亚型的表达及分布,通过图像数码采集系统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平均光密度,以检测各分子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CD152,OX40等T细胞亚型升高(P<0.05),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治疗后,黄芩汤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OX40T细胞亚型表达均下降(P<0.05),但CD15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且维持在模型组水平;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以上各分子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的CSF的表达含量从而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髓生血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CD4 + CD25 +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其中模型组连续7周隔天皮下注射苯(1 mL ? kg -1 )、取材10天前开始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L ? kg -1 ),连续3天,第4周将模型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司坦唑醇组、益髓生血颗粒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检测外周血WBC、RBC、HGB、PLT;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脾组织Treg细胞Foxp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BC、RBC、HGB、PLT均显著减少(P<0.01),血涂片示血细胞通透性差、白细胞减少、退化细胞增多,骨髓涂片示脂肪滴明显增加、造血细胞均明显降低、非造血细胞增多;经益髓生血颗粒组治疗后WBC、RBC、HGB、PLT均显著增加(P<0.01),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显示细胞通透性好转、形态趋于正常、脂肪滴明显减少,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加,脾组织Foxp3蛋白及骨髓组织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上调Foxp3的因及蛋白表达,调控AA免疫功能,进而改善AA免疫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发挥治疗AA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CD4+CD8high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对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预后的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36例MRL患者应用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前后CD4+CD8 high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改变。结果 (1)MRL患者3年持续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分别为75.0%、80.5%,5年持续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分别为63.9%、72.2%。(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MRL的CD4+CD8high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显著上升(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RL的NK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均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益气补肾颗粒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CD4+CD8highT和NK细胞的绝对数量,杀伤或抑制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延长MR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