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国眼科学家Albercht Von Graefe第一个提出青光眼以来,眼科工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近年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一、发病机理: 尽管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但近年来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趋于统一,从而更好地解释了青光眼的某些病理变化。机械学说——神经轴浆流传递障碍学说派已肯定了阻滞部位在筛板区,而且承认了贫血会促进轴浆流阻滞。血管学说——眼压所致贫血学说派已证实筛板前区是眼压所致贫血的敏感区,而且承认该区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性萎缩,促进神经轴浆流的阻滞。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目前仍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结合最近几年青光眼方面的流行病学进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特点、危害性、诊断、发病率、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6,自引:4,他引:92  
葛坚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3):192-19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因此,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又一重大研究课题。良好的视觉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必需的条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组织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及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促进了视觉科学的进步,治疗手段的提高,使白内障、角膜病等可复明眼病最终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而青光眼作为当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第二位原因,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损失较大,且由于对其他眼病的有效控制而显得更为突出,预计对青光眼所造成视功能损害的防治研究依然是21世纪防盲治盲及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应用降眼压药物、氩激光虹膜成形术、前房穿刺联合降眼压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除以及房角分离等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青光眼是近年来新疆伊犁地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仅次于白内障居第二位.现将作者35年(1954年冬~1989年)来的部份临床资料综合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一、眼科初诊病人中原发性青光眼的相对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进展和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了近年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的评价和研究进展。小梁切除术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初治疗手段的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可获得更稳定的眼压控制和更高的成功率,术后较少发生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适应证是治疗前眼压大于30mmHg和视野检查有绝对暗点存在。根据眼压和视功能损害程度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合理地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把眼压控制在安全的水平(15mmHg以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华  余敏斌 《眼科学报》2007,23(3):186-192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亚洲、特别是东亚、中国人中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诊疗手段的进步,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特点不断变化;不同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也会导致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流行病学的特征又指导着临床干预措施;这一切都密切相关,因此,PACG流行病学状况对青光眼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内外PACG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有:(1)升压基因学说;(2)胶原基因学说。高度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增高表明,二的基因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最易表达特异性蛋白,这可能与高度近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TIGR基因突变有关。本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遗传学说及机制等方面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新的定义及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其着重于“终末器官损害”,特别是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小梁组织的阻塞或损害。根据此定义,我们对PACG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得到筛查和早期诊断PACG的较好方法,从而可以进行早期治疗并追踪随访,防止青光眼盲目和低视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五年青光眼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Ge 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710-716
由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致病基因筛选及功能测定、视神经损伤与保护、滤过术后瘢痕调控、干细胞培养与自然动物模型形成、流行病学研究等基本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因此有必要回顾我国近5年来青光眼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情况,分析青光眼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青光眼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青光眼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0引言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其致盲率占8.8%[1],而误诊和漏诊又是青光眼致盲的一个重要因素。回顾性分析近3a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但首诊被误诊或漏诊的青光眼33例38眼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38眼),男15例,女18例;年龄11~78(平均45)岁;单眼28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应用降眼压药物、氩激光虹膜成形术、前房穿刺联合 降眼压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以及房角分离等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关新辉  李丽  梁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87-1691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青光眼进展引导分析(guided progression analysis,GPA)技术在判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访36例45眼POAG患者2a,行视盘OCT、眼底照相及视野检查,至少有4次可信的OCT检查结果.根据视野结果将受试者划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根据基线眼底照相判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情况(弥漫RNFL缺损、局限缺损、无缺损及无法判断缺损者).由两位青光眼专家根据眼底照相及视野结果将其分为进展型及非进展型.分析OCT-GPA技术同视野、眼底照相判断的一致性,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眼底照相或视野判断为POAG进展者18眼(40%),OCT-GPA判断POAG进展者15眼(33%).以眼底照相及视野判断为标准,OCT-GPA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38.9%和70.4%.OCT-GPA同眼底照相及视野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κ=0.211、-0.036).以眼底照相为标准,仅眼底照相判断进展者6眼,2眼为新的盘周出血,4眼为盘沿变窄;仅OCT-GPA判断为进展者9眼,8眼为早期,其中5眼基线眼底照相提示弥漫性RNFL缺损,2眼无明显RNFL缺损.以视野为判断标准,仅视野判断进展者7眼,5眼为中晚期;仅OCT-GPA判断进展者12眼,10眼为早期.结论:OCT-GPA在判断早期POAG进展及弥漫性RNFL缺损上有一定优势,但最好联合视野及眼底照相检查共同判断.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青光眼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搞好防治工作,本文对1986年1月至1992年!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经过检查确诊的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病型构成、发病年龄、眼别、性别等进行统计分析如下。统计结果一、发病率:7年间我院收住院各种眼病3981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226例,占5.68%。二、患病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5例,占68.58%;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5例,占24.34%;开角型青光眼16例,占708%。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的比例为2.82。1;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病的比例为1:13.13。三、患病年龄:急性…  相似文献   

17.
1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杨桦  徐亮  吴西施 《眼科》2010,19(3):194-200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全身及眼部危险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青光眼随诊3年以上患者591例.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1987年至2008年间青光眼随诊在3年以上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基线的立体眼底照片与随诊眼底照片在计算机图像配准软件下,进行闪烁对比,发现青光眼视神经进展改变.青光眼进展的标准:视盘盘沿丢失进展及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应用Iogistic回归分析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诊时间、基线青光眼视神经分期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视盘出血、视网膜血管改变、视盘周围萎缩弧与青光眼进展的关系.主要指标眼底照相视神经进展评价.结果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共591例990眼,初诊时年龄平均(61±17)岁,随诊时间3~20年,随诊时间的中位数为5.4年.在990眼中,发生青光眼进展者为512眼,占5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随诊时间、青光眼视神经分期与青光眼进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OR值分别为1.26(95%CI 1.13,1.40)、1.24(95%CI 1.17,1.31)、3.23(95%CI 2.66,3.92).年轻患者较年长患者更易发生进展,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危险性增加.早期青光眼患者进展的危险性较中、晚期患者增加.视盘出血、盘周萎缩弧扩大及视网膜血管管径改变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有关,P均=0.0000男性与女性患者在青光眼进展方面无明显差异,P=0.266.结论 青光眼视神经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中期青光眼,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发生进展者多见.年轻患者更易发生青光眼进展.视盘出血、盘周萎缩弧扩大及视网膜血管管径改变时,预示着青光眼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李美玉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个体眼球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球眼压高于2.8kPa(1kPa=7.5mmHg)可产生视乳头和视野损害,形成真正的青光眼;有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产生视乳头和视野...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流行病学结果证明,除白内障以外,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早期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出现了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对家庭、社会危害极大.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相应的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不论早期或是中晚期患者,降低眼压、将眼压控制在目标眼压范围,延缓视功能损害依旧是治疗的最终目标,本文将对近年来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