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遗传、免疫、凝血、感染、环境因素有关.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此病有"泄泻""肠风""脏毒""结阴""血痢"的称谓.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阐明溃疡性结肠炎风邪致病的内涵,认为"肠风"这一称谓更符合临床实际,总结出溃疡性结肠炎为机体阳气动变后感受风邪而发,从而提出调和阴阳、疏风散邪的治疗及防病之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复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治疗溃结的中药类别,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与频率,从而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气""热""虚"关系密切,着重运用"清热理气,收涩止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共检索出140个中药复方,中药136味:其中以清热类(25味)最多,其次为补虚类(21味),收涩类(12味),活血化瘀类(12味);功效以清热、补虚、收涩、活血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总结出高频中药,归纳其中药类别及用药规律,为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最佳组方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痢疾""久痢""下利"的范畴,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常见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气滞血瘀六型,而其中以湿热内蕴型最为多见,患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治疗较为棘手,通过临床跟师学习白兆芝教授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经验进行探讨,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免疫失调有关,遗传基因缺陷,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免疫反应的异常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临床特点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不愈,属中医"泄泻""久痢""血便""肠风"等范畴。为了进一步探索溃疡性  相似文献   

5.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tis)是一种主要以泄泻、腹痛、血便、黏液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炎症,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该病目前被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正逐日上升~([1])。溃疡性结肠炎可归属中医学"久痢""肠澼""休息痢"等范畴。其发病多与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2-3])。目前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6.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属中医学"痢疾""腹痛""泄泻"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多有经验。笔者采用仪征市中医院愈肠灵二号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83-85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形式,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休息痢""肠澼""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吾师魏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了和脾肾阳虚有关,还与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滞、郁、瘀、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兼见肺气不足的表现。魏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当补益肺气,兼顾脾肾,同时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从肺治肠,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着重阐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诊疗思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炎性肠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其主症。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以抗炎抗免疫的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隶属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有肠道湿热蕴毒,瘀血阻滞,以及气血两虚等,临床相应地治宜清热祛湿、解毒、化瘀、益气补血等。文章从马齿苋、大黄、党参、黄芪等中药的多糖成分所具有的抗炎、免疫调节、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等作用,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为契机,总结和探讨了中药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患者多慢性起病、病情轻重不一,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本病属中医学"痢疾""泄泻""肠僻""下利"等范畴。目前,控制炎症反应和对症治疗为西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大量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药在减轻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及减少复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学虽无该病病名的具体记载,但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均有详细记载。笔者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土郁夺之"理论为突破口,根据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立法的选择、方药的配伍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其辨证思路及治疗策略。总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准"土郁"之证,根据"湿浊""肝郁""血瘀"之病机,采取"夺之"治则,在经典理论指导下开阔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有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病变。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临床以脾虚湿困型较多见。自2010年以来,笔者在本院门诊明确诊断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虚湿困的36例患者中,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结肠和(或)直肠黏膜层处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于弥漫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其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以青壮年为多见~([1]);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血、里急后重等。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风""肠澼""下利""久痢"等范畴~([2])。本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等方面~([3])。溃疡性结肠炎与普通的慢性结肠炎不同,其具有反复发作、慢性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优势,该病病机复杂,临床多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湿邪(或兼热、瘀)"为标。针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的病机,应用《伤寒论》名方"黄芩汤"与"理中汤"的合方,"泄""痢"互参,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融"清热燥湿"和"温中健脾"于一方,能切中本病病机,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五脏相关性"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强调"谨守病机,恪守辨证",认为UC的发病与"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及"肾主二便"等功能失调都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中"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活动性炎症及调节免疫紊乱为主,疗效欠佳。中药治疗本病具有改善病情、减少复发、副作用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UC的有效手段。现笔者就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具体如下。1辨证分型,分期内治1.1辨证分型论治:现多数医者根据病证的病机变化,大致可将本病辨为6个证型:湿热蕴结型、脾肾阳虚型、  相似文献   

17.
以"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分子、通路、机制"为主题词查询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近10年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归纳中医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涉及到的分子机制或通路,以期为不同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和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为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真真  韩晓辉  葛宝和 《光明中医》2016,(16):2325-2327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迁延日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难治性慢性胃肠疾病之一。系统总结葛宝和教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病因上强调脾虚为本,湿热疫毒杂合。结合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从脾入手,标本兼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调经验穴和特定穴的灵活运用,重视"治神""守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文从"消托补"理论源流出发,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从消以导引消散、从托以托脓外出、从补以培本固元3个方面分层阐述了"消托补"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消托补"理论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截断其传变。本文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有益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以发热、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过程,为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腹痛"等范畴。临床观察病机多以湿热蕴滞、气血失调、久损脾胃为主。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收集2010—2015年驻马店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