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索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为保证给药安全,药物配制后注入人体前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目前一直沿用无菌盘法,但布类无菌巾易变潮,无菌效果差;也有使用一次性无菌治疗巾,但费时、耗材。本院研制出一次性医用无菌注射袋,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用以替代传统铺无菌盘法,自2009年2月使用至今,临床效果好。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一年中我科共有24例糖尿病人接受胰岛素“笔”治疗,有22例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有两例Ⅱ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此两例影响胰岛素“笔”控制血糖的原因,使广人护士认识到掌握胰岛素“笔”的正确操作方法的重要性,最终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教会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具体操作示范,患者独立注射胰岛素时在旁指导,对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胰岛素理论知识、胰岛素注射方法、部位选择及注意事项、注射前准备及胰岛素保存等知识宣教。结果 使96%的糖尿病患者掌握了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结论 避免了因注射不当造成的胰岛素吸收速率不同,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为因素和感染、硬结。  相似文献   

10.
对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已成为都市人群的杀手之一。糖尿病的治疗具体措施以饮食治疗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予以治疗。注射胰岛素是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措施之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在医院治疗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医疗费用昂贵,所以在血糖控制稳定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已成为一个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现在临床上我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以集中讲解、个别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DM)患病率正迅猛增加。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已经接近1亿大关。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引。很多报道表明,为了提高胰岛素的吸收率、减少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12.
综述胰岛素注射给药、肺部吸入、口服、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等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注射通常用于Z型糖尿病患者或口服降糖药不能达到血糖控制效果的又型糖尿病患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胰岛素新剂型的出现和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变得更加有效和安全。许多患者在家中进行胰岛素注射。因此,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使他们掌握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表明,我国2 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胰岛素笔将胰岛素与注射器合二为一,携带方便,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迅速、准确地完成注射,剂量精确到1个单位,针头短而细,注射痛苦小,降低了病人对针头的恐惧感[2]。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定,住院病人治疗操作必须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完成[3]。随着胰岛素笔的广泛使用,胰岛素笔的管理在内分泌科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胰岛素笔将胰岛素与注射器合二为一,携带方便,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迅速、准确地完成注射,剂量精确到1个单位,针头短而细,注射痛苦小,降低了病人对针头的恐惧感。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定,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早期的胰岛素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2 - 0 3~ 2 0 0 4 - 0 4我院均为新诊断的经饮食控制血糖仍不满意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 (根据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 ) ,无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及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影响糖代谢疾患者。均为空腹血糖 >12 .0 mmol/ L和 (或 )餐后 2 h血糖 >14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9%。男 3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42 .6± 8.3)岁。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平均 (42 .3± 8.5 )岁 ;B组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 2 8…  相似文献   

17.
罗桃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783-4785
目的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糖尿病的护理风险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注射方法为多次皮下注射(MSII),观察组则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空腹及餐后血糖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显著,护理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他们一生中,也有超过50%的患者迟早需要接爱胰岛素治疗。由于目前胰岛素通常只能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因此胰岛素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常成为患者拒绝胰岛素、不配合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因。怎样减轻胰岛素注射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和护理人员都关心的问题。在技术方面,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减轻注射时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使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向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现疾病呈高发趋势,对人类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糖尿病的防治已成为当代临床医学、护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死亡,临床上胰岛素的合理应用对有效的控制血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护理界面临的挑战,现将糖尿病患者正确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重症监护室使用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推荐方法,但目前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作为护理操作人员,如今存在多种基于计算机或人工计算而得出的胰岛素输注方案,包括:波特兰治疗方案、耶鲁胰岛素输注治疗计划等,但每种方案均需要护理人员的熟练掌握和应对各种不良反应。本文着重介绍护理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输注方案,在降低血糖的同时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