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辉  刘俊耀  夏广新 《上海医药》2024,(1):65-68+79
临床试验用药品是化学新药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研发)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产品,其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受试者的用药安全性和临床试验结果的有效性。为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在委托制备过程中安全、有效且质量可控,本文阐明了化学新药药学研究在不同阶段下的研究重点,深入分析了工作中对临床试验用药品委托制备的质量管理所遇到的问题,探索出以“技术转出资料管理”“委托合同”“质量协议”三位一体,协同对临床试验用药品委托制备研发质量管理的模式,以期为新药研发企业的研发质量管理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孟锐  李万宝  马昕 《中国药业》2010,19(16):12-13
目的为《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以提高我国新药研发能力与新药注册审评水平。方法对我国及美国的新药创新研发及注册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结论借鉴美国经验,修订完善《药品管理法》,将有利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的提高和新药注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22):3025-3029
目的:为新药研发企业在我国药品注册制度调整后提高注册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家药品政策、法规及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研究和梳理,了解药品注册制度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药品研发剂型、药品专利、现场核查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调整后的药品管理制度对新药、仿制药有了新的定义;对药品的研发条件、研发过程及研发的现场检查均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加大了对于专利和专利权人的保护。其要求新药应评估市场价值和临床优势;对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整。新药研发企业应在实施上市许可人管理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尽早确立药品上市许可人管理制度,提高新药研发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新药研发应关注临床疗效和市场的需求,应重点关注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有良好临床疗效的药品,治疗罕见病、老年人和儿童疾病等的药品可利用"绿色通道"或快速审批通道加快药品注册速度;新药研发企业应改善研发条件,规范研发过程的管理,确保研发有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日本的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为我国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制定、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及比较,阐述日本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日本做法对我国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的启示,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建议.日本的药品价格管理成果显著,尤其在新药定价、创新药评价、市场价格调查、仿制药定价等方面有较为科学的定价流程及依据,而且在定价方法中融入了药物经济学思想,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 自主研发新药和附条件批准药物逐年增多。因我国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制度(尤其是附条件批准制度)和上市后监测管理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自主研发新药的安全性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做好其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和研究。其中包括加强药物安全性监测工作, 做好文献数据的系统性评价, 通过高质量真实世界研究广泛收集药品安全性数据, 对药物安全性报告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等, 为患者安全使用该类药物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4):433-437
目的:了解并完善我国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方法:分析我国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欧盟的药品上市许可制度的特点,归纳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法律授权与内容,并对试点工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合并统一的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存在"新药"概念陈旧、药物资源浪费严重、新药研发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而美国、欧盟施行的是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相分离的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其上市新药数量较多,产能利用率较高,药品安全、质量职责、风险管理等制度相对完善。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欧盟的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为了保障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药品安全管理相关的质量授权管理、药物警戒体系建立、药害救济制度建立等。  相似文献   

7.
吴晶  李剑青  黄泰康 《中国药房》2007,18(7):487-489
目的:为我国制定药品价格提供借鉴。方法:分析国际药品价格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剖析价格制定过程中的难点,探讨国家间价格影响的途径和程度。结果与结论:从市场角度和成本角度设定的价格上线和下线决定了价格的可行范围,将新药额外价值定量化是新药价格制定的关键。我国应该对创新药品和仿制药品分别管理,对创新药品要求提供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定量化额外价值,对仿制药品实行参考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我国新药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及其变更的管理对策,为适应药品研发新形势发展和完善我国药品监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当前国内临床研究阶段申办者和生产场地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监管机构的管理经验,基于风险原则进行综合评估研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管理对策。结果与结论:以确保受试者安全为核心,以鼓励创新、改善公众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为目标,提出关于强化申办者作为主体的责任、加强临床试验药物制备的质量管理、适度放开申请人/申办者与生产场地的跨境及跨境变更的试点情形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药品风险管理指南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竟永华  郭剑非  李行 《中国药物警戒》2005,2(4):193-196,200
目的 简介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并附实例说明.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采取综述的方法,介绍药品风险管理概念在美国、欧盟的发展和药品风险管理的内容.结果 药品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运用多学科方法来记载、监控、评价和干预药品不良反应的科学系统方法.它适用于药品从前体化合物筛选、新药审批、上市后监控直至撤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结论 国际药品风险管理的经验对我国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在药品风险管理方面应逐步与国际接轨,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风险管理指导方案以进一步改善药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朱飞鹏  韩炜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1112-1115
药品研发以高投入、高风险著称。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的药品注册法规的实施,药品的研发与评价较之以往有所不同。文中介绍近年来中药新药注册不批准的情况,对不批准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中药新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中药新药的研究与注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佟笑  何燕钰  陈玉文 《中国药事》2017,31(12):1434-1439
目的:为进行新药研发的医药科研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医药高等院校研究人员提供新药研发资料,以期更好地指导新药研发,降低研发风险。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近15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新药研发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新药研发相结合,已成为医药研发相关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新药研发风险类型的研究,降低和规避新药研发风险的研究,新药研发风险评估和研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针对新药研发某一特定风险的研究等。结论:我国对新药研发风险及风险的管理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从总体看还仅仅表现在意识层面,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笼统、分散,水平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在中药新药研究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专门针对中药新药研发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且研究层次也不够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风险管理是保证新药研发项目顺利进行的强有力措施。因此,建立适合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提高医药项目成功率至关重要。方法 对近5年来“军队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20多个新药研发项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总结出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因素,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明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体系的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按照不同阶段的新药研发项目,分别建立了药物候选阶段、药物临床前阶段和药物临床阶段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结论 本指标体系较为客观准确,有助于新药研发项目中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宗欣  陈罡毅 《中国药事》2019,33(4):365-369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和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具体到药品研发领域,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将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海量药品相关数据的筛选和管理效率,并为研发决策提供科学指引。本文以大数据和特点的分析为导入,着重分析了药品研发战略管理的核心以及大数据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大数据应用于我国药物研发战略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路遥  申琳  鲁雨荍  刘殿娜  王乐  陈旭 《中国药事》2024,38(2):147-151
目的:在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围绕医疗机构,探索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简称“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落地举措,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研发的相关要求,从机构层面加强人用经验研究相关配套建设,从管理层面搭建中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从临床层面规范开展人用经验研究,构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结果: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将临床诊疗数据转变为支持中药新药注册的人用经验证据,通过提高中药研发水平促进中药新药转化。结论:在医疗机构构建基于“三结合”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是“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落地、政策引导研发实践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杨建红  陈宁  张冉  赵芬  杜逸  沈梦娟  王璐  宋佳阳  陈震 《中国药事》2020,34(11):1255-1268
目的: 对我国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非处方药上市路径管理模式对我国的适用性进行调研。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非概率抽样法,选择从事化学药品 OTC 研发、注册、生产、经营的专业人员以及行业协会、监管机构的专家作为调研对象,以微信方式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处方药的专论制度,应完善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转换标准和程序以及非处方药的注册路径和审评程序。结论:本调研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在非处方药上市准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e enormous progress biotechnology, bioinformatics and nanotechnology made in recent year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scientific framework for development of biomedicine and constitutes a paradigm shift in pharmaceutical R&D and drug innovation. By analyzing the dat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D level over the past decades, developmental tendency and R&D patterns were summarized. We found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biologics in the pipeline of pharma companies with successful products already in the market though, small molecular entities have primarily dominated drug innovation. Additionally, small/medium size companies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molecule drugs and biologics in a multi-channel integrated process. More importantly, modern and effective R&D strategies in biomedicine development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efficacy and/or safety of 21st century therapeutic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face new challenges,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in terms of molecular targeted medicine, generic drugs,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protein-based drugs.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ode and policy related to drug innovation in China were deeply discussed as well.KEY WORDS: Bioeconomy, Biomedicine, Drug develop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odels  相似文献   

17.
Betz UA 《Drug discovery today》2011,16(13-14):609-618
Portfolio management in drug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best practice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y contrast, early on in the value chain - the discovery phase - portfolio manage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Nevertheless, owing to the attrition of R&D projects from phase to phas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involved, these early phases of drug discovery play a significant part for the overall cost of bringing new, innovative drugs to the market. This paper describes various approaches to manage a portfolio of projects in early-stage drug discovery and provides cruci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such an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完善我国儿童药品品种、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借鉴。方法:总结美国在儿童药品上市审批方面的政策法规历史沿革及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结合我国儿童药品发展现状,提出保障我国儿童用药可及性和安全性的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自1994年起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鼓励发展儿童药品,目前其儿童药品上市审批主要依据《最佳儿童药品法》(BPCA)和《儿科研究平等法》(PREA)两部法律。1998-2019年,美国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的补充数量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截至2020年4月,已经有854种药品进行了儿科说明书的修改,其中792种药品进行了上市后儿科临床研究,其儿科说明书信息不全等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我国对儿童药品制定的政策主要包括鼓励研发创新、优先审评审批,以及加强研发技术指导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开展儿童药品临床试验困难较大等问题。建议我国借鉴美国儿童药品相关政策法规、儿科研究及儿童药品目录,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药品制度和目录,提高儿童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  相似文献   

19.
创新药物转化研究中ADME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  Hong L  Yu LS  Jiang HD  Chen JZ  Meng Q  Chen SQ  Zeng S 《药学学报》2011,46(1):19-29
新药研发是一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 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 研究周期长。而转化研究有助于构建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新药制造和临床应用的系统研发链, 顺畅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的信息和研究关联, 缩短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研发周期。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 化合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DME) 是其成药性的重要指标。化合物ADME/T性质在创新药物转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贯穿研发过程。因此, 在药物设计及新药开发早期就开展药物代谢研究, 有利于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降低新药开发的成本, 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药学学报(英文版)》2022,12(12):4365-4377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 has introduced significant changes to drug regulations through regulatory innovations to accelerate drug review and approvals, keeping in line with the rapidly grow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 this study, we outlined the revolution of drug regul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 in 1998. More particularly, we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newly approved anticancer drugs in China from the year 2005 to May 2021, as a powerful illustration of how the revolution has changed the drug R&D landscape.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boomed, benefiting in particular from pro-innovation policies as well as expedited program designations by the authority.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oth imported and domestic new anticancer drugs from 2005 to 2021, with the emergence of drugs with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includ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cell therapy products. Drug lag has also been dramatically shortened by more than 70% for imported drugs in years 2016–2020 compared to years 2006–2010. Furthermore, we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cience-based and clinical value-based regulatory and R&D drug ecosystem in China. This review provides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impacts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n drug R&D and suggests that the constantly adapting regulatory ecosystem will speed up drug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worldw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