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和加拿大Canada Vigilance数据库挖掘磷酸氯喹导致的可疑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对FAERS自2015年至2019年和Canada Vigilance自1965年至20...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目前没有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磷酸氯喹是一个经典的抗疟药,曾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治疗,也可以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HIV。本文就磷酸氯喹用于治疗COVID-19的机制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体重58 kg,因发热、咳嗽4 d于2020年2月10日入院,无基础疾病,肺部CT提示双肺病变,且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入院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无异常。2月10日即给予口服莫西沙星、阿比多尔颗粒治疗,2月14日将阿比多尔更换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继续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异常,无特殊不适。2月22日复查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方法临床药师通过问卷星调查、康网系统、查阅病程等方式收集ADR,对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过敏史、报告类型、怀疑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ADR共45例,ADR发生率为12.4%,其中一般的44例(已知的39例、新的5例)、严重的1例。ADR发生较多的为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LPV/r)、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MP)、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结论临床使用多种药物治疗COVID-19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以及患者基本情况、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关注疗效同时对ADR也应积极宣教、及时发现与上报,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李冬艳  张锦文 《医药导报》2020,(12):1650-1654
目的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简称同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20年2—5月收治的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新的/严重的比例、涉及的怀疑药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构成比女性高于男性,主要发生在61~80岁人群,新的、严重的ADR 35例,占51.47%。引发ADR的药物前三位是抗病毒药物(32例,占47.06%),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各4例,均占5.88%)。68例ADR报告中,累及器官或系统合计80例次,消化系统损害最多(37例,占46.25%),其次为皮肤损害(17例,占21.2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药物发生ADR的主要原因是超说明书用药,老年患者治疗用药更易发生ADR。超说明书和老年人用药临床应加强监测,降低用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丁香园用药助手、《新编药物学》,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Micromedex及UpToDate临床顾问等药品信息,结合临床药学实践经验,分析联合用药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武汉方舱医院和抗疫定点医院常用36个药品品种存在较多相互作用,有发生潜在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存在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且中西药联用需加强药学监护。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较多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西药联合治疗需整体评估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实践与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型COVID-19治疗过程,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制订磷酸氯喹抗病毒治疗方案,找出失眠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磷酸氯喹治疗COVID-19可能有效,但具有神经系统毒性,可致严重失眠,与莫西沙星合用会增加该类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护。方法隔离收治明确诊断的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盐酸阿比多尔片、磷酸氯喹、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联合抗病毒用药≤3种,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结果截至2020年3月5日,治愈出院患者9例,在院患者6例,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均好转,核酸检测为阳性,1例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2例危重型患者转为重型;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达73.33%,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例患者出现皮疹伴瘙痒,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肝酶轻微升高,根据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级,2例为新的不良反应,9例为一般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有限的诊疗方案推荐下需要摸索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疗程,药物在临床治疗时需进行不良反应监护,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避免因药物引起的机体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川东北地区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ADR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22日,南充、广安、巴中3个地区累计收治确诊患者92例,其中84例使用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各地区患者ADR发生率分别为52.94%,58.62%,66.67%,无明显差异(P>0.05);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恶心、皮疹等,其中腹泻、恶心的发生率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川东北地区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冠肺炎的ADR发生率均较高,其中腹泻、恶心的发生率及总ADR发生率在不同疾病间的差异显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临床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某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用药,对医院2020年1月30日至3月1日收治的19例COVID-19患者开展用药分析。结果确诊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以30~50岁为主,多为亲属间传播,临床分型多为普通型;42.11%的患者入院前曾用药治疗,入院后多接受两联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余对症治疗药物包括抗菌药物(47.37%)、呼吸系统药物(63.16%)、消化系统药物(10.53%)、保肝药物(36.84%)、抗焦虑药物(26.32%)、免疫调节药物(42.11%),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同时联用率为89.47%;47.37%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19例COVID-19患者用药基本符合现行诊疗方案,但部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1.
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的治疗试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从各药的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01—01~2013—08—31收集的407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07例报告中。女性患者较多(60.69%);年龄介于18~59a的有306例(75.18%);93.37%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2例次,26.38%)、胃肠系统损害(139例次,20.14%)和全身性损害(116例次,16.81%)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加替沙星的禁忌症,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5):261-266,271
目的检索与分析长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个案报道文献,设定服药3个月以上出现的ADR/AE为长期应用导致的ADR/AE,总结与CQ/HCQ可能产生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85篇,其中视觉损伤51篇,出现黄斑病变35例,视力下降15例,视网膜病变1例,色盲1例,失明2例,停药后好转15例,未恢复38例,长期用药>5年、累积剂量超过1000 g的视觉损伤多不可恢复。心脏ADR/AE共24篇,病例31例,ADR/AE包括传导阻滞25例,心肌损伤17例,心衰15例;其中死亡4例,植入起搏器6例,心脏移植4例。皮肤ADR/AE纳入5篇,其他ADR/AE纳入5篇,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结论临床长期使用CQ/HCQ可出现严重ADR/AE,包括心脏毒性、黄斑变性、听力减退等需注意监测;CQ/HCQ主要经CYP450酶代谢,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截至2020年2月15日发表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药物相互作用、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9篇文献,120例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39.6±14.8)岁;艾滋病110例,艾滋病毒暴露后预防10例。不良反应中位出现时间为1.0(0.3~5.0)个月,用药10天内出现的有40例。所有时间段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内分泌代谢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为主;用药10天内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损害为主,其中急性肾损伤、白细胞减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血小板减少、心律失常、皮疹、瘙痒等较为多见。120例不良反应中48例是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主要涉及氟替卡松、曲安奈德、长春碱、他克莫司、华法林、左甲状腺素、多西他赛、麦角胺等。经过治疗后,111例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好转,4例患者症状恶化,5例患者死亡。结论应重视用药初期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点。方法:对我院352例ADR/ADE报告从发生ADR/ADE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ADR/ADE的类型及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ADR/ADE报告中,10岁以下的患者80例,占22.73%;涉及的药品为133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占59.94%,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3.07%;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有330例,占93.75%;主要的ADR/ADE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17%。结论:ADR/ADE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ADR/ADE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必要参考,降低了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 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曾亚  徐珽 《中国药业》2021,(5):95-96,I0001-I0003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14例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ADR及其转归。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ADR,男女比例相当;发生人群集中在41~50岁;平均用药疗程为(13.8±4.45) d。ADR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构成比最高,其次为腹泻、胆红素血症、恶心呕吐、肝药酶升高等,无新发或严重ADR。ADR处理包括停药、药物干预、停药并药物干预,83.33%的患者在出院前治愈或好转,58.33%的患者在10 d内治愈或好转。12例患者中,11例有联合用药情况,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结论 LPV/r易发生ADR,但转归较好,很少出现停药情况。其所致ADR存在个体差异,多数为营养代谢异常、胃肠功能紊乱和肝胆损伤。密切监护、及时处理、用药疗程尽量不超过10 d是安全用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山东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新的和严重的ADR病例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及用药原因、过敏史情况,给药方式、合并用药、ADR转归等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诊疗方案推荐的治疗COVID-19中抗病毒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Pubmend、Embase、CENTRAL,建库至2020年3月5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磷酸氯喹四种抗病毒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16篇,共计报道上述四种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1452例,其中利巴韦林1193例、磷酸氯喹为67例、阿比多尔为35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157例。利巴韦林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不适较多见;磷酸氯喹所致ADR以心脏毒性多见;阿比多尔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多见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及血脂异常多见。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