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检测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探讨其机理和意义。方法 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膜迷路积水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μg·kg-1·d-1,共1周,诱导其内耳膜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豚鼠内耳中有AQP0、1、2、3、5、7、8的表达,其中AQP0仅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较弱的表达;AQP1分布于包绕骨迷路、内淋巴囊、内淋巴管的纤维细胞,基底膜鼓阶面细胞、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纤维细胞、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椭圆囊壁、球囊壁、螺旋神经节等;AQP2表达在血管纹、Corti’s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内淋巴囊中;AQP3、7、8三者的分布类似,在螺旋神经节和包绕膜迷路的组织中表达,包括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椭圆囊壁、球囊壁、内淋巴囊等;AQP5则表达在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纤维细胞。实验组豚鼠内耳中,血管纹AQP2的表达与对照组较正常豚鼠表达增加,其它亚型AQP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豚鼠内耳中有多种AQPs表达,膜迷路积水后豚鼠内耳中AQP2的表达增强,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与AQP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耳蜗Ca^2+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Ca^2+-ATP酶在耳蜗活动位点及膜迷路积水后耳蜗Ca^2+-ATP酶的变化。方法 选成年健康、Preyer反射正常豚鼠14只,左耳装圆窗电极一阻塞肉淋巴,经声反应阈(CAP阀值)证明膜迷路积水形成;右侧为对照耳。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测定Ca^2+-ATP酶,在透射电镜下Ca^2+-ATP酶以磷酸铅黑色颗粒显示。结果 对照耳Ca^2+-ATP酶活动部位在蜗管前庭膜内淋巴侧、内外毛细胞皮 相似文献
3.
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不同亚型的定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兔抗大鼠AQP1、AQP2、AQP3、AQP4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相应AQP蛋白亚型在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在耳蜗组织中,AQP1、4广泛分布于耳蜗的各个区域,如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缘、螺旋神经节等,AQP3除了在血管纹表达呈弱阳性外,其余区域的表达与AQP1和AQP4相似,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在内淋巴囊组织中,AQP1、AQP3和AQP4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纤维组织均呈强阳性表达,只是AQP3的表达强度稍弱于AQP1和AQP4,而AQP2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水通道蛋白1、3、4以相似的方式广泛分布于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而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提示不同亚型的AQP可能在不同区域协同作用参与内淋巴的调节,从而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5.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4)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目标建模的有效方法。方法 80只豚鼠分成四组,每组20只,包括手术单耳建模,手术双耳建模,注射醛固酮组,注射血管加压素组。1月后,取存活的豚鼠的颞骨,分别进行火棉胶和冰冻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建模状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组间动物的成活率、建模的成功率、耳蜗积水特点、以及制片因素对成像效果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的方法可以分别建立单耳模型和双耳模型,成功率100%(22/22),死亡率分别为15%(3/20),75%(15/2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的方法建立双耳模型,醛固酮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89.4%(17/19);血管加压素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73.7%(14/19),成功率在药物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总死亡率为45%(18/40),药物组总死亡率为5%(2/40),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90.9%(20/22),中度18.1%(4/22);药物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21%(8/38),中度47.3%(18/38),轻度31.5%(12/38)。火棉胶和冰冻切片的选择不影响组织切片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目标进行选择建模方法,可以节约动物成本,提高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6.
氢廓清法测定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耳蜗血流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阻塞性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基础上,用氢廓清法分组测定膜迷路积水耳蜗外侧壁的血流量。结果:本组动物积水发生率为77.78%,耳蜗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在顶回。血流量测定在术后30天以后有显著减少。积水在前,血流量减少在后,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因积水过重,时间过长而引起耳蜗血流量减少,两者可互为因果。本文将氢廓清法测定组织血流量与微球法、激光多普勒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具有定位准确、可持续测定和动态观察、测定血流以绝对量表示等优点。并对积水时蜗顶损害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探讨膜迷路积水的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一周后,对比两组豚鼠血清电解质的浓度,心、肺、肝、肾的组织学和耳蜗膜迷路的横截面积。结果两组豚鼠血清电解质的浓度无明显差异,心、肺、肝、肾的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模型组中有6只(6/10)豚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可以导致豚鼠膜迷路积水,有效建立了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水通道蛋白-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AQP-1,3的表达。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耳蜗螺旋韧带基底部、Corti器基底膜及鼓阶内侧上皮面及内淋巴囊上皮细胞下的基质组织中;AQP-3主要表达于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内淋巴囊的上皮细胞及其下的基质成分中。结论:AQP-1,3在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存在广泛表达,但其功能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9.
蒋丽元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4):426-431
在肾脏集合管,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通过AVP-血管加压素受体2(vasopressin type 2 receptor,V2R)-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调控通路引起AQP2表达改变,实现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参与人体水电解质的调节机制改变。膜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重要病理特征,AVP-AQP2调控通路功能失常与膜迷路积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VP-AQP2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其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迷路炎时,豚鼠耳蜗IL-2、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迷路炎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4只豚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只、36耳,将1mg.ml-1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0.2ml缓慢注入中耳腔,对照组6只、12耳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6h、48h、14d耳蜗的病理变化;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L-2、TNF-α mRNA在耳蜗的表达,用Tiger 92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图象.结果(1)耳蜗形态学改变鼓室注药后6h,实验组豚鼠耳蜗的血管纹、螺旋韧带、蜗螺旋轴静脉等即可见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Corti器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轻度肿胀、变性;48h时加重;14d时耳蜗各部分结构恢复正常.对照组豚鼠耳蜗各部分结构无改变;(2)IL-2 mRNA的表达对照组耳蜗无IL-2 mRNA表达;鼓室注射LPS后6h,实验组耳蜗的螺旋神经节、螺旋缘呈阳性表达,血管纹、螺旋韧带呈可疑阳性;而48h、14d无表达;(3)TNF-α mRNA的表达对照组耳蜗无TNF-α mRNA表达;鼓室注射LPS后6h,TNF-α mRNA广泛表达于实验组耳蜗的螺旋神经节、Corti器、螺旋缘、血管纹、螺旋韧带等部位,48h表达明显增强(P<0.01),14d时仅螺旋神经节呈弱阳性染色.结论IL-2、TNF-α可能与急性迷路炎的发生有关,TNF-α则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红目豚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山羊抗GLAST抗体为标记物,观察正常豚鼠耳蜗中GLAS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内、外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均有GLAST阳性表达。结论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主要分布于内、外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化学法,通过观察NADPH-黄递酶的活性了解一氧化氮合酶在豚鼠耳蜗内分布。方法 经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后,取出耳蜗,经3%依地酸脱钙后,作厚10μm冰冻切片,用辅酶Ⅱ孵育液在37℃条件下孵育l小时。结果 发现在耳蜗内、外毛细胞底部与耳蜗神经末梢接头处及毛细血管球内皮细胞有明显NADPH-黄递酶活性,此外在内、外柱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也有NADPH-黄递酶活性反应。结论 NO在维持耳蜗正常神经传导及毛细血管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在豚鼠耳蜗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在正常豚鼠耳蜗中的定位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听觉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杂色豚鼠20只,制备耳蜗石蜡切片,用兔抗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NGF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豚鼠耳蜗中,NGF在螺旋神经节细胞、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听觉神经纤维中均有表达,细胞内定位主要在胞浆。结论NGF在听觉感受器和听觉通路中有分布,表明在听觉功能的维持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外淋巴液,观察两组术后3、6、9天ABR反应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3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9天无恢复;对照组术后第3天8只动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6天和第9天全部动物引出ABR波形,平均阈值分别为62.50±5.25、47.50±6.18dB 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AST抗体灌注后时间延长,实验组内、外毛细胞及纤毛出现不同程度缺失,透射电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及神经末梢胞浆、线粒体空化,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早期征象.对照组的损伤较轻,与ABR阈值改变相一致.结论 耳蜗内GLAST抗体灌注后出现耳蜗毛细胞、神经末梢的损伤及ABR波形消失,提示GLAST抗体阻断耳蜗Corti器中的GLAST,导致谷氨酸的神经毒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观察耳蜗Ca^2 -ATP酶的定位,建立一种检测内淋巴积水的超微细胞化学手段,进一步探讨CCa^2 -ATP酶在调节耳蜗钙浓度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柠檬酸铅超微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12只豚鼠耳蜗内Ca^2 -ATP酶活性。结果Ca^2 -ATP酶活性反应产物是柠檬酸铅颗粒,主要表达在前庭膜内淋巴侧的细胞膜表面和微绒毛上,内、外毛细胞的静纤毛和皮板上,外毛细胞的基底侧细胞膜和血管纹基底细胞的内皱折膜上也可观察到Ca^2 -ATP酶反应产物。结论柠檬酸铅组织化学一步法能系统测定Ca^2 -ATP酶在耳蜗的定位,为探索此酶在耳蜗的作用建立了一种观察手段。本文结果提示Ca^2 -ATP酶在调节内耳钙浓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低位模拟失重对豚鼠耳蜗听功能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采用头低位模拟失重法,身体纵轴与水平线呈-30°,于实验前、失重5天后即刻及脱离失重3天后分别测试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然后取耳蜗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对照组豚鼠ABR反应阈为23.48±6.04dB SPL,实验组实验前为24.22±4.04,模拟失重5天后即刻ABR反应阈为41.61±7.01dB SPL,与实验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失重3天后实验组ABR反应阈为27.50±3.54dB SP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失重5天后即刻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散在缺失,纤毛融合、倒伏;透射电镜检查见内、外毛细胞细胞局部空泡形成,脱离失重3天后上述病变均有明显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模拟失重5天即可以导致豚鼠耳蜗听觉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损伤,脱离失重3天后听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其超微结构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基甙类药物对内淋巴积水豚鼠前庭及耳蜗功能的影响。方法8只内淋巴积水模型豚鼠全身应用链霉素,观察给药前后豚鼠行为学、眼震电图(ENG),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后未出现头偏斜、走路不稳等前庭功能紊乱的行为征象,连续给药第10天、停药后第7天摆动幅度90°,停药后第21天,摆动幅度为90°、120°时积水侧眼震反应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杂色和白色成年豚鼠正常听反应阈及耳蜗血管纹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用听觉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杂色和白色豚鼠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及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豚鼠耳蜗血管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差异。结果杂色和白色豚鼠耳蜗血管纹中间细胞PCNA染色均呈阳性,但前者PCNA的表达显著强于后者;两种豚鼠的听反应阈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杂色和白色成年豚鼠血管纹中间细胞均具有增殖能力,但前者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后者,不过这种差异并不造成两种豚鼠的正常听反应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在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在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30只,其中生后1~2周、3周、4周龄豚鼠各10只,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其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的表达,采用MPLAS-500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豚鼠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3周龄与4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较1~2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dr1mRNA存在于正常耳蜗外侧壁中,随着耳蜗外侧壁的发育其表达强度不同,可能是不同发育阶段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不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