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表现为不典型的原因。方法收集因AMI就诊并行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175例患者的心电图,其中10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分析心电图表现为不典型的原因。结果 1例为急性再发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右冠脉第一转折处闭塞,心电图除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外,还有V1~V3导联ST段及T波升支呈弓背向上型改变。2例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闭塞,心电图除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外,还有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超声心动图发现少量心包积液。1例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第一对角支闭塞,心电图除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外,还有Ⅰ、aVL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2例为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第一对角支闭塞,心电图表现为Ⅰ、aVL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2例为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第一钝缘支闭塞,心电图表现为Ⅰ、aVL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例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回旋支中段闭塞,心电图表现为V7~V9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例为急性再发前壁心肌梗死伴左前游离壁显性房室旁道,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闭塞,心电图无明显ST-T动态变化。结论当冠脉走形、管腔大小、供血部位发生变异,存在基础心肌病变,以及合并其它疾病如心包积液、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时,AMI心电图可呈现不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
作者前瞻性地研究了1.50例连续的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入院时心电图上至少有二个相邻导联上ST段抬高1mm或以上.这些病人没有接受过溶栓治疗和冠脉成形术.在出院前(平均为梗塞后10±3天)进行了冠脉造影、核素心室造影图和~(201)铊运动试验.150例病人中依照心电图分类,77%为Q波型心肌梗塞,23%为非Q波型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三支冠状动脉痉挛在12导联心电图上的各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冠脉痉挛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和T波改变,R和S波电压改变,出现Q波,改变QT间期及发生心律失常。作者报道4例弥漫性三支冠脉痉挛在心电图上的各种表现,包括无ST段改变。4例皆为男性。例1,47岁。入院后发作严重胸痛时的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上移1—3mm,在IaVL及V_2-V_4导联ST段对应性下移。一周后冠脉造影正常,静注麦角新碱0.4mg后引起左右冠状动脉严重而弥漫的收缩,剧烈胸痛,但当时心电图无变化。例2,44岁。右冠脉造影显示自发的弥漫性痉挛,病人有胸痛但无ST段改变。右冠脉造影显示自发的弥漫性严重痉挛,发作胸痛,心电图示Ⅱ、Ⅲ、aVL导联ST段水平型上移2mm,在Ⅰ、aVF及V_2-V_4呈对应性改变。例3,53岁。左冠脉造影显示自发的弥漫性痉挛,病人有胸痛而心电图无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ST段或T波变化及病灶特征与 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缺血性ST段或T波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所示病灶特征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38例拟诊UAP患者分别依据胸痛发作时心电图(ECG)短暂性的ST段或T波改变及冠脉造影下病灶特征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例患者外周血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阳性表达的血小板比率,比较组间GPⅡb/Ⅲa受体表达差异。9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结果胸痛发作时22例患者ECG有短暂性ST段变化,另16例表现为短暂性T波异常,ST段变化组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4.4±2.1)%,显著高于T波变化组(2.7±1.6)%,P<0.01。冠脉造影示对应于ECG变化的罪犯病灶23例为复杂病变,13例为简单病变,2例未见有意义狭窄。复杂病变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4.6±2.5)%,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2.2±1.1)%,P<0.01。结论UAP患者胸痛发作时伴短暂ST段变化或冠脉造影示复杂性病变提示血小板功能增强,可能更适合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前ST段压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电图(ECG)ST段压低产生的机制说法不一,尤其在下壁Q波性AMJ初期,心前ST段压低的机制更是众说纷云。以往把ST段抬高看作为产生Q波性AMI的必具条件,而把ST段压低(有或无继发T波倒置)看作为心内膜下缺血的标志。近来几项研究表明:ST段抬高是产生Q波性或非Q波性AMI的决定因素,非Q波性AMI初期ST段抬高竟达三分之二。非Q波性AMI发生机理:梗塞初期,相关的冠状动脉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6.
1.急性冠脉梗阻后早期,心外膜及心前区ST段抬高值可提示前壁心肌急性缺血损伤程度及预测前壁梗塞范围。2.梗阻后24小时,心前区R波振幅的降低和/或Q波的出现及加深的程度对前壁梗塞范围具有定量价值。3.心前区ST段抬高的导联数(NST)及Q波出现的导联数(NQ)则与前壁梗塞范围的相关性欠佳。多导联ST段和QRS波标测同时应用,可提高对前壁AMI范围的定量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庆博  李宗清 《山东医药》2002,42(20):67-6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其可分为两类 ,即 ST段抬高的 ACS(Q波心肌梗死 ) ;ST段不抬高的 ACS,包括ST段不提高的心肌梗死 (无 Q波心肌梗死 )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 ,对 ACS的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1  ST段抬高 ACS的治疗决策ST段抬高的 ACS即 Q波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 ,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 ,治疗 AMI的关键是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 (IRC…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造影示仅左前降支近端有明显狭窄(>50%)且在40岁以前发生的Q波型急性前壁心梗之存活者,分析残留狭窄和侧支血供的预后价值。急性心梗后3周~1年(中位数3个月)作冠脉造影。在平均35(23~39)岁的102例,33例(32%)梗塞区供血冠脉残留狭窄50~74%,43例(42%)残留狭窄75~99%,26例(25%)完全闭塞。造影示52例(51%)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有侧支血管:4例侧支血管显影模糊(1分),17例侧支血管显影中等(2~4分),31例侧支血管显影良好(>4分)。侧支血管的存在率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 ,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AMI中合并ARVI 18例 ,发生率为 3 6%。下壁、正后壁AMI 2 3例中合并ARVI 12例 ,发生率 5 2 2 %。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 ,其后ST 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 导联Q波消失 ,STⅢ /Ⅱ 抬高 >1,STⅡ 抬高≥ 1mm ,V1 ~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 ,STV2 ↓ /STaVF↑≤ 5 0 %等表现。结论 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 ,动态ST 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择51.4±11.2岁的79(男59、女20)例首次发生广泛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的患者,均未经溶栓治疗并于梗塞后2.4±1.7个月进行心导管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心血管造影诸变量与左室壁瘤形成之间的关系.依左前降支(LAD)闭塞或/和左室壁瘤形成与否分组:组Ⅰ25例LAD闭塞伴室壁瘤,组Ⅱ27例LAD闭塞但无室壁瘤,组Ⅲ23例LAD畅通且无室壁瘤,组Ⅳ左前降支畅通但有室壁瘤.  相似文献   

12.
作者运用冠脉造影、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探讨AMI溶栓治疗后冠脉早期和晚期再通对AMI范围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108例起病3.75h内入院的AMI患者,随机接受rt-PA(55例)或安慰剂(53例)治疗。47例在治疗开始后17±0.8h作冠脉造影(A组),61例在第10天作冠脉造影(B组),梗塞区供血冠脉TIM 0~1级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冠脉造影的268例AMI患者的资料,患者被分为A、B两组:A组为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共148例,B组为ST段抬高型AMI(STEMI),共120例。结果:非ST段抬高型AMI组冠脉造影病变的血管数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ST段抬高型AMI组的(P〈0.01)。4年随访中NSTEMI组死亡19例(12.8%)。STEMI组死亡9例(7.5%),NSTEMI组死亡率显著高于STEMI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型AMI的病情较ST段抬高型AMI更重。  相似文献   

14.
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学新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 (LCX)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为 2 4%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为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特异性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特异性为 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70例患者(并束支阻滞者除外)的心电图结果显示:Ⅱ导联ST段有或无抬高,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1mm,且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即STⅢ/Ⅱ>1)者,在并有右室梗塞的29例中有26例(89.66%);无右室梗塞的41例中有15例(36.66%),二组间ST段抬高Ⅲ/Ⅱ>1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作者认为ST段抬高Ⅲ/Ⅱ>1可作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之一,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6%、63.41%。阳性预告值为63.41%。本资料还显示:Ⅱ导联ST段无抬高,仅Ⅲ导联ST段抬高≥1mm对右室梗塞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的ST段改变。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337例的常规12导联作为指标,经心肌酶谱测定,冠脉造影证实为AMI中的42例NQMI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其ST段的改变。结果42例中sT段下降有28例,占66.67%;ST段抬高仅7例,占16.67%;单纯T波倒置6例,占14.29%。结论NQMIST段改变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试图发现其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快捷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4-0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TEMI患者IRA为第一对角支(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电图资料28例,分析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各导联ST段抬高、压低的情况及演变期q波或Q波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19例(67.9%),孤立性对角支病变为13(46.4%)。28例患者从发病至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图形的时间大约为240(252±71)min。28例患者均有aVL导联ST段抬高;27例(96.4%)有I导联ST段抬高,其中15例(55.6%)患者ST段抬高介于0.5~1.0 mm;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导联依次为:V2导联21例(75.0%)、V3导联16例(57.1%)、V1导联12例(42.9%)。ST段压低最明显的Ⅲ导联28例(100%),其次为a VF导联27例(96.4%)、Ⅱ导联22例(78.6%)。演变期q波或Q波形成最多的是a VL导联22例(88.0%),其次为V2导联10例(40.0%)、V3导联9例(36.0%),Ⅰ导联7例(28.0%)。结论: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图形表现为a VL和Ⅰ导联ST段抬高,但ST段抬高幅度近一半不到1.0 mm是其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X综合征患者运动负荷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Likoff等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但有心绞痛发作且运动心电图示缺血性改变者,命名为X综合征。 54.8±7.5岁的16(男7、女9)例X综合征患者(X组),造影未见冠脉狭窄50%以上也无室壁活动异常,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下垂型或水平型压低0.2mV以上。53.1±7.0岁的9(男8、女1)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AP组)造影示单支狭窄75%以上。50.5±8.0岁的18(男9、女4)例正常对照者(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R波低)或T波增高(T波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在TET中出现R波低或T波高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结果:20例在TET中出现R波低,同时伴ST段水平压低(≥1 mm,持续2 min以上)4例,出现在、V4~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4例;10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高,同时伴ST段压低2例,出现在V2~4导联8例,Ⅱ、Ⅲ、aVF导联2例;运动中发生心绞痛5例;30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前降支病变20例,同旋支4例,右冠脉2例,左前降支加右冠脉4例.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30例,支架置入术26例.结论:TET诱发R波低或T波高是判断冠脉病变的可靠阳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下壁急性心梗 (AMI)时侧壁、下壁导联ST段压低 ,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 将 2 4例下壁AMI早期ECG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①下壁AMI 62 5 %RCA阻塞 ,2 5 %LCX阻塞 ,②STⅠ、aVL下降≥ 0 1mV诊断RCA的敏感性 93 3 % ,特异性 83 4%。STaVL >STⅠ 诊断RCA阻塞敏感性 73 3 % ,特异性 10 0 % ;STⅢ  >STⅡ 诊断RCA阻塞敏感性 86 7% ,特异性 83 4% ;STⅡ  >STⅢ 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 7% ,特异性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