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地区36例重症登革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中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登革热患者的起病经过、临床表现、检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广州为Ⅰ型登革热流行,重症登革热所占比例少,5例临床表现为脑膜脑炎、27例有消化道出血、4例有非失血性休克。实验室检查方面36例均有肝功能损害和血小板下降,7例有肾功能损害。结论Ⅰ型登革热临床表现较轻,重症患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消化道出血及脑膜脑炎常见,经积极、及时相关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急性病毒性虫媒传染病,近年来的疫情爆发流行受到人们的关注[1]。2004年10月福州市台江区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我院共收治登革热患者83例,现将有关临床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83例中男38例、女45例,年龄3 ̄85岁,平均34岁。83例患者血清均送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检测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M、IgG(光标法)。二、诊断标准依据199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传染病学》拟定的标准。三、症状与体征1.发热:全部病例均以发热起病,热型以不规则型为主,也有稽留热和双峰热型,发热最短为2d,最长为…  相似文献   

3.
麻疹临床特征35年的变迁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我国自 196 5年广泛推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来 ,麻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麻疹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将本院 2 0 0 0年与 196 5年收治的 135例和 2 2 2例麻疹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作一比较 ,以了解疫苗接种后麻疹发病的规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2 0 0 0年的 135例和 196 5年的 2 2 2例麻疹患者均系本院住院患者 ,根据发热、典型皮疹和口腔黏膜柯氏斑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 196 5年患者均为当年 2~ 4月麻疹流行期间发病 ,有流行病学诊断依据。 2 0 0 0年 1~ 6月的 135例患者均经检测血清麻疹抗体IgM (EIA…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对 5 7例带状疱疹患者联用激素、抗病毒药及抗生素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77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7例 (男30例、女 2 7例 ,年龄 2 0~ 72岁、平均 5 2岁 ,病程 2~ 18天、平均 7天 ) ,对照组 2 0例 (男 13例、女 7例 ,年龄 18~ 70岁、平均 5 0岁 ,病程 3~ 12天、平均 6 .5天 )。两组患者皮损处均见成簇丘疱疹、丘疹、小水疱或融合较大水疱 ,部分水疱壁较完整、未破 ,部分疱壁已破 ,露出潮红糜烂面 ,其上附着痂皮或分泌物 ;患处疼痛剧烈 ,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 ;个别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白…  相似文献   

5.
散发性不典型登革热(附6例报告)梁增近十多年来,华南地区的登革热流行已有报道,但非病例集中流行期间的散发病例,特别是与其他疾病共患的登革热,作者尚未见报道。我院1991年发现这样病例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例,女5例,年龄31~48...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1978至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广州市登革热发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 对广州市1978至2006年法定传染病年报、疫情监测、实验室监测、历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以及相关的调查报告、疫情简报和阶段性汇报材料等数据进行收集、提取和分析.结果 全市各区、县级市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数13 301例,死亡12例.先后有13个年份出现不同规模大小流行,有8年无病例报告,其他年份有散发或输入病例报告.登革病毒血清型的4个型别曾在广州市流行,除1991年出现登革1型和登革Ⅳ型两种病毒血清型的交替流行外,其他年份为一种血清型;5至12月份为流行期,8至9月份为发病高峰,疫情发生与控制程度有关;临床类型以典型登革热为主,病死率较低;性别、年龄和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较广;疫情多由输人性病例引起.  相似文献   

7.
谢伟乾  李仕雄  朱宇佳 《内科》2008,3(6):861-862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目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治疗周期长,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确切。以往有应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报道。为了探讨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现对感染科门诊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应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曼酯胶囊联合香菇多糖片治疗的38例CHB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蔼研究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等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有报道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和艾滋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这些疾病的病期、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作者至今未见有关登革热(DF)患者血清sIL-2R变化的报道。本文作者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DF患者血清sIL-2R,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38例DF患者系本院1991年7月~1991年12月收治的患者。男18例,女20例,年龄8~60岁,平均32.2岁。临床诊断标准参照《登革热防治试行方案》,其中轻型7例,典型31例。正常对照25例为本院卫防科体检健康者,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对老年登革热病例(老年组)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转归等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与同期非老年登革热病例(非老年组)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老年组头痛、肌肉骨骼关节痛、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明显小于非老年组(P0. 05)。老年组入院时登革热的确诊率显著小于非老年组(P0. 01),且以肺部感染、其他呼吸系统急症、心血管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为主要诊断入院的比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 05)。老年组合并出现肺部感染、重症感染、呼吸系统重症、心血管系统重症、神经系统重症的比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 05)。老年组重症登革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 01),其中严重器官损害及急性心肌炎发生率著高于非老年组(P0. 01)。结论老年登革热患者需警惕不典型病例,尽早诊断和治疗,除了一般治疗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病、并发症,监测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8例带状疱疹患者,男35例,女33例;年龄16-65岁。病程均在1周内;未用抗病毒药,无肝、肾疾患,无白内障、光过敏病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相似文献   

11.
据医学空间网10月19日报道(原载J Med Virol 2004;74:21-28),恩夫韦地(Enfuvirtide,ENF)对抗多种抗病毒药的HIV感染病人有免疫学和临床益处,也有助于部分治疗期间持续病毒血症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西岑溪市地区308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10月31日在岑溪市人民医院确诊的308例登革热患者临床信息,根据年龄,将308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登革热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非老年组患者的皮疹、瘙痒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51%、49.81%,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均<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PLT及AL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2.56%和81.4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均<0.05),2组患者的其他血液指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患者胸部CT或胸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结论 本次登革热暴发流行首起病例的传染源尚不明,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尚无疫苗可有效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以切断传染源为主,而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西岑溪市地区308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10月31日在岑溪市人民医院确诊的308例登革热患者临床信息,根据年龄,将308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登革热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非老年组患者的皮疹、瘙痒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51%、49.81%,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均<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PLT及AL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2.56%和81.4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均<0.05),2组患者的其他血液指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患者胸部CT或胸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结论 本次登革热暴发流行首起病例的传染源尚不明,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尚无疫苗可有效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以切断传染源为主,而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并对病原体的可能来源进行追踪。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数据以及病毒分离株的序列信息,分析、阐明暴发的流行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并进行病毒序列测定,分析本次暴发可能的病毒来源。结果本次暴发为登革II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暴发流行。共报告确诊病例103例,波及5个乡镇,发病主要集中在9月8日-10月8日,多数病例发生在1-2个村(街道),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特征,病例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登革热特征,无临床严重或死亡病例。从病毒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导致暴发的病毒来源可能为东南亚。外界病毒传入、高白纹伊蚊密度和临床漏诊可能是导致该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本次暴发流行为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在当地扩散造成的登革II型病毒暴发,病毒的来源可能是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全部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8~58岁。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且复制指标阳性。治疗前3个月未用过抗病毒药。无急、慢性肾炎或肾功能不全史。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联合山豆根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超 《肝脏》2003,8(2):39-39,56
苦参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抗病毒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部分患者ALT升高 ,影响药物的使用。山豆根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降酶作用。我们将苦参素和山豆根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一定效果。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共 89例 ,所有患者HBsAg、HBeAg和HBVDNA均阳性 ,血清ALT异常 ,且水平在正常值上限 1~ 5倍。所有病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独应用苦参素组。治疗组共 43例 ,男 3 1例 ,女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登革热的临床病程及诊治特点,为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 年8 月~2013 年11 月期间我科收住的68 例登革热患者从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血白细胞下降等。治疗以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为主,预后较好,本组临床治愈67 例,1 例重型登革热表现为持续高热、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对于持续高热伴有皮疹、肌肉关节痛、血白细胞下降等的患者应注意排查诊断登革热,登革病毒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本病。治疗以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梧州市区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0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患者中,属本土发病患者47例(78.33%),输入性患者13例(22.67%),全组患者呈急性发热起病,热程3~7 d,平均4.92 d,出现皮疹36例(60.00%),白细胞(WBC)减少56例(93.33%)例,中性粒细胞(NEUT)减少55例(91.67%),血小板(PLT)减少45例(75.00%),无红细胞压积(HCT)升高病例;重症登革热发生率为8.33%,全组患者平均住院(4.13±1.75)d,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地处亚热带的广西各地,可能存在着登革热隐性感染者或隐性疫源,应该重视和加强监测;及时定点集中治疗、密切监测、防蚊灭蚊是有效治疗患者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对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的445例 HBV 相关 ACLF 住院患者(其中 LAM治疗333例,ETV 治疗1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症、临床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抗病毒药使用情况、人工肝治疗及24周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24周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及 Mann -Whith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组的球蛋白(Glb)、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 评分)较 ETV 组高,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 ETV 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死亡组的年龄、肝硬化、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霉菌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TBil、INR、白细胞(WBC)、MELD 评分较存活组更高,白蛋白(Alb)、GGT、胆固醇、胆碱酯酶、血钠、PTA、甲胎蛋白(AFP)、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HBeAg 阳性率较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抗病毒药物使用(LAM∶E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碱酯酶及PTA 降低、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是24周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抗病毒药 LAM和 ETV 之间的选择并不影响 HBV 相关 ACLF 患者的短期预后,年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碱酯酶及 PTA 降低、DBil 升高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5-2020年珠海市登革热的流行情况与病毒基因特征。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基本信息,采用RT-PCR对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分型,阳性标本用RT-PCR扩增E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获得的基因序列用MEGA6.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5-2020年珠海市共确诊登革热患者156例,其中131例患者的标本成功测序,包括DENV-1型96份,DENV-2型25份,DENV-3型10份;DENV-1型全部属于基因I亚型,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分支上,这三个分支分别与柬埔寨、越南,斯里兰卡和柬埔寨、泰国等流行株进化距离较近;DENV-2和DENV-3病例主要为输入病例,与其对应的输入国流行株进化距离较近。结论近年来珠海市登革病热疫情为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流行,需加强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边境城市的登革热输入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