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亳州市2013年一所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及抗原变异情况。方法从132名具有流感症状的学生当中随机采集10份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阳性标本接种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并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进行血凝素(HA)作基因测序,分析基因及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10份标本中Realtime RT-PCR鉴定有8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培养6份阳性,并对其进行基因测序,HA基因与疫苗株同源性为98.4%,HA基因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有多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此次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HA序列与我国及其他国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HA基因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异情况,需密切关注甲型H1N1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引起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同类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河池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等。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累计发病6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例为甲型H1N1流感,男生发病41例,女生发病28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46:1。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严格执行校园内的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2009年8月26日至9月7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2例,疫情持续13 d;采集34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RT-PCR方法检测甲型H 1 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13年3月26日出现首发病例,疫情历时2 d,发病12例。其中1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罹患率2.23%。病例全部为学生,其中男生5例、女生7例,男女性别比为0.71:1。病例主要集中在该校七(3)班,均为轻症病例。结论本次发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建议在冬春季节到来之前给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调查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起江西省新余市良山中学暴发疫情于2009年9月9日出现首发病例,9月1724日在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发病,累计发病182例,罹患率为23.04%;发病高峰为9月1821日,共报告135例,占总发病数的74.18%。随机抽取的20例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暴发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樊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686-687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西宁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乡镇中学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d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疫情持续14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96例,罹患率为18.46%。采集5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27份甲型H1N1核酸为阳性,阳性率为50.94%。302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被感染病例。275份社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10.18%。结论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溯源一起外籍船员群体性流感的原因。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集所有船员的鼻咽拭子,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样本进行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甲型H3N2流感及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检测;同时对所选样本进行RT-PCR确证检测及HA基因测序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6例患者的甲型流感病毒及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均为阳性,但均未检出乙型流感、禽流感及甲型H3N2流感病毒;RT-PCR确证实验以及HA基因测序结果也表明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结论引起本次群体性流感事件的原因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引起本次流感事件的病毒株与从香港分离得到的病毒株属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基因特性及抗原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8月-2011年3月闵行区哨点医院流感样患者鼻咽拭子标本,Real-time RT-PCR鉴定流感病毒亚型,犬肾细胞(MDCK)培养分离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HI)确定流感病毒型与亚型。对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进行血凝素(HA)、病毒聚合酶(PB2)片段全基因测序,分析基因和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结果:闵行区于2009年8月-2010年3月发生第一波甲型H1N1流感疫情,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32例,占流感病例总数的54.33%。2010年12月-2011年3月发生第二波甲型H1N1流感疫情,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71例,占流感病例总数的62.83%。HA进化树分析发现,第二波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大多数2009年第一波大流行分离毒株不位于同一主干上,说明HA基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HA蛋白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部分毒株在抗原决定位点上发生了变异。PB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627位和701位点分别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仍为禽源流感病毒PB2蛋白氨基酸位点,但第677位点出现E677G突变。结论:2011年冬春季闵行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毒株与2009年北美流行株比较已经有一定变异,出现了一些抗原漂移和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10.
杨跃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01-2702,271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开封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等。[结果]疫情持续13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40例,其中12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甲型H1N1核酸阳性。109名密切接触者经过7d医学观察,未发生续发病例。[结论]此次疫情为开封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通过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并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疫情监测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9年-2011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的特点,了解江西省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WHO推荐疫苗株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从江西省流感监测网中随机选择19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核酸提取和one-step RT-PCR扩增HA1基因片段,双向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 5.0和MEGA 3.0软件分析HA1基因特征。结果 2009年-2011年江西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序列与疫苗推荐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毒株变异位点逐年增加,部分变异在抗原决定簇位点。结论目前的疫苗仍对人群有保护作用,但存在新型甲型H1N1流感再次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血凝素(HA)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2009-2011年分离的流感病毒采用单项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毒株型别,在此基础上选取分离自中国内地首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首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以及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共计11株,进行HA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与中国代表株A/四川/SWL1/2009(H1N1)相比,2009-2011年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毒株单项血凝抑制效价均无4倍以上差异,与疫苗株A/California/7/2009(H1N1)相比,HA氨基酸具有高度同源性(96.6% ~99.4%).结论 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特性和抗原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3.
徐小冬  李瑞  蒋希宏 《中国校医》2014,(11):848-850
目的通过分析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这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调查,并对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12月27至2014年1月26日,该校共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4例,罹患率为2.37%。病例全部为学生,病例主要集中在二年级。病例均为轻症表现,未出现大规模暴发。采集8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份标本新甲1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结论此次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及早报告疫情、落实隔离、通风、接种流感疫苗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甲流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3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9年9月1日-9月9日3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等,调查资料实时录入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起暴发疫情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85例,3起暴发疫情的罹患率分别为A大学0.99%、B中学6.29%、C中学0.62%,3起疫情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4,P0.001)。C中学发现病例即采取全校停课措施,严格分类管理病例,使C中学暴发流行周期最短。结论3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学校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关键,应高度关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新甲型H1N1流感与中国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进化。方法用非度量多维尺度法分析下载自GenBank的中国人和猪甲型H1亚型流感HA序列及WHO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株HA序列和新甲型H1N1流感HA序列,构建HA基因进化图谱。结果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猪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和中国人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及WHO近年推荐的疫苗株亲缘关系很远,并且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序列在进化上与中国猪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仍然存在一定距离。结论从基因层面上提示我国人群既往免疫和疫苗对新甲型H1N1流感可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病毒有可能会在人群中流行。同时分析结果提示了尚无证据表明这次始于北美的新甲型H1N1流感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6.
贺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0-2211
目的调查分析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为防控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发热或上呼吸道病例的鼻、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和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对收集的资料和流行过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13—19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16例,罹患率为0.24%,学校教师没有发病;经实验室检测,1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感传染性强,播散快,容易在免疫力较低、在聚集生活的人群中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理措施,探讨病例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积累经验。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2月26日出现首例病例,3月13日发生末例病例,疫情持续16d,共发生病例44例,罹患率为6.49%(44/678)。病例分布于全校3个年级的7个班中;接种过疫苗的九年级学生罹患率为0.77%(2/260),未接种过疫苗的七、八年级学生罹患率为10.05%(4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集11份咽拭子标本随机抽取8份进行检测,结果7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起疫情为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通过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并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疫情监测等综合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患病学生咽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该校共发病53例,罹患率为0.34%,流行期为9天。室内聚集性活动及身体疲劳为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及时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消毒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引起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为完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学校晨检记录、校卫生室流感样病例登记资料,以及部分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现场进行查看,分析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例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特征和因素,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加强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学校未严格对流感样病例实施隔离观察,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加时未及时报告疾控部门,疾控部门接到报告后未及时明确疫情性质是造成本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某校暴发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控制学校疫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龙岩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采集病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检测其病毒抗体.结果 该校在校学生甲型H1N1罹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