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巨细胞病毒DNA与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在小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疑似HCMV感染的患儿339例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疑似HCMV感染患儿尿HCM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HCMV-Ig G和HCMV-Ig 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尿HCMV-DNA和血清HCMV-Ig M阳性率检出率分别为41.00%和45.7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56.64%,高于单一方法;HCMV-Ig M(+)HCMV-Ig G(-)组、HCMV-Ig M(+)HCMV-Ig G(+)组和HCMV-Ig M(-)HCMV-Ig G(+)组的尿HCMV-DNA阳性率检出率分别为72.50%、63.48%和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运用两种检测方法可提高疑似HCMV感染患儿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尿HCMV-DNA对确诊患儿的疗效监测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HCMV抗体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7例SLE患者及72例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HCMV Ig G和Ig M抗体阳性率及浓度,分析结果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抗HCMV-Ig G抗体的阳性率为98.61%,SLE组阳性率为100.00%,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抗HCMV-Ig M抗体的阳性率为0.00%,但SLE组阳性率为8.0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人群的抗体浓度发现,SLE组的抗HCMV-Ig G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抗HCMV-Ig M抗体浓度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HCMV血清学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的HCMV抗体浓度其临床指标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特征。结论HCMV感染与SLE存在相关性,具体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HIS)及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并对有HCMV毒感染的婴儿、HIS及肝功能异常的患儿进行随访,判断其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00例(HIS)患儿为肝炎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婴儿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婴儿晨尿行HCMV DNA检测,采集静脉血行人巨细胞病毒Ig M的检测。同时选择医院同期收治的HCMV患儿132例为HCMV组,对HCMV组和对照组婴儿行肝功能5项指标检测。结果肝炎组患儿HCMV DNA阳性60例,检出率为60%,HCMV Ig M阳性39例,检出率为39%,PCR法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种方法阳性均为1例,检出率为1%,显著低于肝炎组患儿;HCMV组和对照组进行肝功能5项指标检测,HCMV组5项指标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值参考范围,对照组5项指标均值均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两组肝功能5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MV引起的肝炎综合征及肝功能异常患儿随访1~2年,发现其远期预后均良好。结论 HCMV感染是婴儿HIS重要的病原体,其与婴儿肝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母乳及婴儿尿液、血液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探讨两种方式在诊断婴儿HCMV感染中临床效果以及母乳对婴儿HCMV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婴儿均疑似感染HCMV,采集所有对应患儿母亲的乳汁及患儿的尿液、血液,定量检测HCMV的DNA水平,分离患儿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HCMV-IgM抗体。结果 96例疑似患儿的尿液荧光定量检测HCMV-DNA阳性60例,阳性率为62.50%,血液检测中HCMV-DNA阳性46例,阳性率为47.92%,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HCMV-IgM的阳性率(P<0.05);疑似患儿母乳HCMV-DNA检测中阴性37例,阳性59例,阳性率61.46%,阴、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检中阴性36例,阳性60例,阳性率62.50%,阴、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感染HCMV是婴儿HCMV感染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免疫化学检测方法相比,检测婴儿血液中HCMV-DNA水平对于诊断婴儿HCM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而检测婴儿尿液中HCMV的DNA水平确诊婴儿HCMV感染更加有效且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儿童的白细胞介素12(IL-12)亚基p40 3非翻译区+1188(A/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25例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108例HCMV潜伏性感染儿童和110例健康儿童IL-12p40 3非翻译区+1188(A/C)位点的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尿液HCMV DNA载量.结果 HCMV活动性感染组、潜伏性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AA、AC、CC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P=0.032);HCMV活动性感染组A、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2.8%、47.2%,潜伏性感染组分别为63.4%、36.6%.对照组分别为67.70k、32.3%,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7、P=0.003);HCM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活动性感染组(潜伏性感染组+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0.P=0.001;ORA=0.805,95%CI:0.703~0.922;ORC=1.372,95%CI:1,141~1.650);不同基因型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的尿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5,P=0.006),其中CC基因型患儿尿HCMV DNA载量高于AA基因型(P=0.008).结论 HCMV感染与IL-12亚基p40 3非翻译区+1188(A/C)位点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利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婴儿尿液、血液、配对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 DNA水平对婴儿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301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尿液、血液、配对母乳中巨细胞病毒DNA的阳性率。结果母乳HCMV DNA阳性206例,阳性率为68. 4%,婴儿尿液阳性215例,阳性率为71. 4%;血液阳性175例,阳性率为58. 1%,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新生儿组母乳阳性率最高,阳性率高达91. 7%,其次是28 d~3个月,阳性率为70. 6%,3个月~6个月组尿液阳性率最高,达80.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标本检测,对提高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Free-β-hCG水平与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孕中期妇女520例,检测孕中期妇女血清与羊水中HCMV-DNA含量,以血清HCMV-DNA阳性和(或)HCMV-Ig M阳性且羊水HCMV-DNA阳性者为感染组,血清HCMV-DNA阳性和(或)HCMV-Ig M阳性,但羊水HCMV-DNA为阴性者为非感染组,其他血清HCMV-DNA阴性和HCMV-Ig M阴性孕妇为对照组,通过对三组孕妇血Free-β-hCG水平的检测,以分析血Free-β-hCG水平与HCM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经检测,520例孕中期妇女中血清HCMV-DNA阳性且羊水HCMV-DNA阳性共12例,HCMV宫内感染率为2.31%。与对照组、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Free-β-hC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HCMV宫内感染能够降低血Free-β-h CG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观察新生儿的感染情况。结果502例产妇乳汁阳性率12.15%,血液阳性率15.7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6,P〉0.05),而血液中平均拷贝对数值高于乳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6,P〈0.05)。且乳汁与血液HCMV—DNA拷贝数对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502例疑似HCM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检测共63例阳性,阳性率12.55%。母乳HCMV阳性组与母乳HCMV阴性组、母血HCMV阳性组和母血HCMV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阳性检测率均升高(x2值分别为438.69、63.71、407.48,均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孕产妇血液与乳汁的病毒载量存在相关性,乳汁携带病毒为婴幼儿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婴幼儿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因肝功能异常或黄疸住院确诊为HCMV感染的患儿(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并与同期住院的46例无感染疾病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生期感染患儿49例(围生期感染组),占64.5%(49/76);生后感染患儿27例(生后感染组),占35.5%(27/76).围生期感染组GGT、TBIL分别为(63.04±18.19) U/L、(28.99±7.96)μmol/L,均显著高于生后感染组的(49.02±19.06) U/L和(18.78±9.3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HCMV感染患儿HCMV DNA拷贝数经对数转换后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316,P<0.05).结论 早期行肝功能指标检测有助于HCMV感染致婴幼儿肝损害的诊断,而血TBIL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将8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进行血清HCMV抗体检测,并选取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HCMV感染阳性率为42.0%,健康对照组为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与>2支病变组HCMV感染经造影检查表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6例,阳性8例占22.2%,多支病变者45例,阳性26例占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与HCM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HCMV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检测HCMV抗体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提示,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浆HHV-8 Ig G和HCMV-Ig G抗体,并分析HHV-8 Ig G和HCMV-Ig G阳性率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273名无偿献血者的HHV-8 Ig G抗体阳性率为14.65%,465名无偿献血者的HCMV-Ig G抗体阳性率为24.09%。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献血者的HHV-8 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Ig 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5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工人/农民HCMV-Ig G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HV-8和HCMV感染,建议增加相关筛查,特别是高龄、低文化程度和工人/农民职业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出生的活动性HCMV感染新生儿和潜伏性HCMV感染新生儿各80例,以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活动性感染组和潜伏性感染组,根据相关标准,将活动性感染组进一步分为原发感染组和再激活感染组。针对TLR2基因rs1898830、rs3775291和rs179008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法检测三个位点基因分型。结果活动性感染组rs1898830位点AA基因型频率高于潜伏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3804100、rs179008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活动性感染组rs1898830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潜伏感染组,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潜伏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3804100、rs17900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rs1898830 AA基因型、rs1898830 A等位基因为孕期HCMV活动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原发感染组与再激活感染组rs1898830基因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1898830 AA基因型是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危险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危险等位基因,但该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感染或再激活感染无关,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标本人巨细胞病毒核酸(HCMV DNA)检测在婴幼儿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4例疑似HCMV感染的肺炎患儿,同时采集其血液、尿液、痰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MV DNA载量;比较不同类型标本间的差异,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194例肺炎患儿血液、尿液、痰液的HCMV DNA阳性率分别为15. 46%,40. 21%和41. 24%,不同类型标本HCM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液标本阳性率最高。有30例患儿的血液、尿液和痰液标本HCMV DNA均为阳性,HCMV DNA载量对数M(P25~P75)分别为3. 76(3. 04~4. 14)、4. 78(3. 90~5. 16)和6. 86(5. 62~7. 20),不同类型标本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痰液为最高。22例患儿在接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痰液HCMV DNA载量明显下降,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婴幼儿肺炎中的HCMV感染率不低,需引起儿科医生高度重视。痰液HCMV DNA检测更适用于婴幼儿肺炎HCMV感染的诊断及抗病毒治疗疗效监测,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液态芯片技术检测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例组)和20例非感染性脑病患者(对照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IgM抗体及脑脊液中各病毒的D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脑脊液中HSV-1 DNA阳性率为56.2%(9,16),对照组为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SV-2、HCMV DNA两组均未检出.联合检测表明,病例组HSV-1阳性率为93.8%(15/16),对照组为20.O%(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HSV-1、HSV-2、HCMV 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V-1感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状况.方法 选取9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两组HCMV-DNA含量,比较两组HCMV-DNA阳性率.应用FQ-PCR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进一步分析病例组中高病毒含量(>104拷贝/ml)患者和低病毒含量(≤104拷贝/ml)患者HCMV-DNA阳性率的差异.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不同患者肝脏损害状况.结果 病例组HCMV-DNA阳性25例,阳性率为26.3%(25/95),对照组HCMV-DNA阳性5例,阳性率为5.3%(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 0.01).病例组中高病毒含量患者(43例)HCMV-DNA阳性21例,阳性率为48.8%(21/43),低病毒含量患者(52例)HCMV-DNA阳性4例,阳性率为7.7%(4/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0,P<0.01).病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HCMV-DNA阳性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CMV-DNA阴性患者(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更易合并HCMV的活动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时,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HCV RNA水平与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35名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HCV RNA水平,按HCV RNA检测结果 <500 IU/mL、500~10~7IU/mL和>10~7IU/mL分别划分为阴性组、低中病毒水平组、高病毒水平组。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8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HCV RNA阳性率为71.06%(167/235),不同HCV病毒水平组之间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在7.23%~48.51%,其中不同HCV病毒水平组间的ALT、AST、GGT指标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LT和AST异常率随病毒水平逐渐升高,GGT异常率在有病毒感染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不同HCV病毒水平组间,ALT、AST、GGT、ALB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水平与ALT、AST、GGT水平正相关(r=0.505、0.407、0.284,P<0.05)。结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进行HCV RNA和肝功能的检测,有助于准确诊断丙型肝炎的感染、监测病毒活动以及评估肝脏的损害,对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对出生胎龄≥32周新生儿/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以及感染结局,为患儿提供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2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经孕检发现其中286例孕妇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Ig G阳性且Ig M阴性,新生儿出生孕周均≥32周,出生后检测母体与新生儿血清巨细胞病毒感染Ig M和lg G抗体。同时按照出生后新生儿喂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母乳喂养)139例和对照组(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147例。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结局、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同月龄婴儿Ig 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月龄Ig G阳性婴儿Ig 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的婴儿CMV Ig G阳性率高于剖宫产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婴儿CMV 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士提供的病情观察、皮肤护理、营养干预、健康指导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9~10个月时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 Ig G阳性、阴性婴儿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是新生儿感染CMV病毒的途径,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感染CMV病毒,但对机体身高、体重发育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血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并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5例CMV-DNA阳性CMV感染儿童为DNA阳性组,18例CMV-DNA阴性CMV感染儿童为DNA阴性组,14例未感染CMV患儿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3组婴儿外周血T、B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总T细胞水平:正常组显著高于DNA阴性组,DNA阴性组显著高于DNA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细胞:DNA阳性组明显低于DNA阴性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细胞:DNA阳性组明显高于DNA阴性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K细胞及B细胞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感染人体后可使T细胞明显降低,而对NK细胞及B细胞无明显影响,且DNA阳性者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GCV)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儿先天性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肝等治疗,GCV治疗组(35例)在常规护肝等治疗基础上加用GCV,联合治疗组(44例)在GCV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或γ.观察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黄疸消退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GCV治疗组和对照组,GCV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7.2±1.1)d,GCV治疗组为(11.5±0.5)d,联合治疗组为(7.1±0.6)d,GCV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短于GCV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CMV-IgM转阴率与GCV治疗组相同,但HCM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GCV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CV联合干扰素治疗婴儿HCMV感染疗效优于单用GCV,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 DNA),探讨对儿童HCMV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疑似HCMV感染的1 301例门诊和住院患儿,采用qRT-PCR技术对血清标本进行HCM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HCMV DNA检测总阳性率为8.84%;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8.46%和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1岁组的阳性率最高,为10.88%;其次是1岁~组(1.75%),3岁~14岁组最低,为1.2%,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7,P0.05)。临床诊断主要以黄疸、巨细胞病毒感染、肝损害、肺炎为主。结论≤1岁组的儿童易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加强对HCMV DNA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肝、肺等器官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