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对精准定位肺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92例患者共102个肺小结节(直径≤ 2 cm)于VATS前行CT引导下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定位,定位后24 h内行VATS手术切除结节,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02个肺小结节定位成功率为98.04%(100/102),定位操作时间8~45 min,平均(17.26±5.92)min;2例2个结节VATS术中发现弹簧圈自肺组织内脱出滞留于胸壁;定位后少量气胸发生率10.78%(11/102),少量肺泡出血发生率12.75%(13/102),均无症状而未予处理。102个结节均经VATS成功切除,无中转开胸病例。结论 VATS术前CT引导下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弹簧圈可有效定位肺小结节,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视辅助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VATS)术前定位微弹簧圈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肺结节患者(160个结节),均于VATS切除结节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统计定位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60例结肺节均以微弹簧圈成功定位,术中26例出现气胸,37例发生肺内出血,未见空气栓塞。所有患者于次日接受VATS,术中均未发现微弹簧圈移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位(P=0.04)、结节距胸膜距离(P=0.03)及穿刺次数(P<0.01)与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气胸相关,结节距胸膜距离(P=0.03)与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肺内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位、结节距胸膜距离及穿刺次数是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节距胸膜距离则是肺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肺结节VATS术前微弹簧圈定位可出现气胸和肺内出血,前者与结节距胸膜距离、患者体位及穿刺次数相关,后者仅与结节距胸膜距离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为40例单发肺小结节患者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切除术。结节直径5~19 mm,平均(11.0±4.1)mm;距脏层胸膜深度5~23 mm,平均(10.2±4.3)mm。胸腔镜术前在CT引导下采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定位。结果:全组40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记忆合金定位针,“宝塔形弹簧圈”前端均锚定在肺结节附近。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少量肺内出血3例,均无需处理。术中发现定位成功率100%,无“宝塔形弹簧圈”脱位。手术时间平均(31.7±10.4)min,术中出血(8.7±4.5)mL,术后平均住院(3.0±1.5)d。结论:CT引导下一次性使用肺结节记忆合金定位针用于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是安全、有效、简单的定位方法,尤其对于体积小、实性成分少的磨玻璃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39例行VATS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33±11.17)岁。术前应用Mimics Medical 20.0重建肺部解剖结构,并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小结节,术中根据Hookwire的位置、三维重建图像及预先模拟的手术方式,行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8.97±28.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95±17.57)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5±1.68)d,平均胸腔引流时间(4.21±1.95)d。术后并发症5例(12.82%),其中心房颤动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胸腔内出血1例、气胸1例。实际切缘宽度均3.0 cm。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联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有助于进行精准的解剖性肺段切除,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CT下弹簧圈定位肺结节后在胸腔镜下精确切除肺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共4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配至定位组和非定位组,每组各20例,其中定位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1.35±8.47)岁;非定位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50±8.27)岁。术前患者肺结节未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结节大小均≤15 mm。弹簧圈的头端深入至结节旁,尾端留置在脏层胸膜表面以便在胸腔镜下清楚地显露。肺结节在胸腔镜下使用切割闭合器行楔形切除,切下的肺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初次送检即能找出肺结节并明确病理就定义为精确切除。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肿瘤大小、肿瘤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位组精确切除的成功率更高(100.00%vs.70.00%,P=0.008),切除肺结节所需时间更短[(35.65±3.38)min vs.(44.38±11.53)min,P=0.003],切除肺结节所需使用的切割闭合器组件数目更少(3.25±0.85vs.4.44±1.26,P=0.002),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CT下弹簧圈定位能提高腔镜下肺小结节精确切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型肺定位针在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定位时间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于术前0.5~1 h进行定位操作,观察组于术前16~20 h进行定位操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操作相关指标、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VAS疼痛评分(3.25±0.36)较对照组(3.93±0.4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操作时间(14.24±1.73)较对照组(18.63±2.03)明显变短,差异显著(P<0.05);术中观察到观察组定位操作发生术中无症状血胸1例,术中观察到对照组患者发生术中脱钩1例、无症状血胸2例、无症状气胸1例和胸膜反应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P<0.05);测量后观察组中定位准确率(97.50%)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肺定位针在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胸腔镜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时运用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治疗的32例SPN患者,术前做好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观察下对患者SPN进行楔形切除。计算微弹簧圈定位的准确度、定位后平均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微弹簧圈定位十分精准,全部患者均成功定位,手术时间(15.61±5.23)min,其中出现3例(9.38%)肺组织局部出血、2例(6.25%)气胸、1例(3.13%)肺组织局部出血合并气胸,手术全部成功,未出现术中中转开胸的情况,也未出现因微弹簧圈被缝合器切断而残留于体内的情况。结论 SPN切除前使用微弹簧圈进行定位,具有精准度高,并发症少,方法简便、易行,廉价,微弹簧圈不易滑脱等特点,是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术前定位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CT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发现并获得诊断.对于亚厘米的小结节,无论是影像学还是肺穿刺活检其诊断准确率都不高,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活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死率低且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肺小结节活检的首选方法[1-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术前穿刺中应用微弹簧圈定位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肺小结节患者100例,依据术前穿刺中定位情况分为微弹簧圈定位组(定位组,n=50)、未定位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中转开胸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结果。结果定位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0%(50/50)显著高于未定位组84.0%(42/50)(P0.05),中转开胸率0显著低于未定位组16.0%(8/50)(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未定位组(P0.05)。定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0%(7/50)显著低于未定位组24.0%(12/50)(P0.05)。定位组和非定位组患者的恶性率58.0%(29/50)、62.0%(31/5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肺小结节术前穿刺中应用微弹簧圈定位的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切除术前CT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指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例肺内小结节患者(共53个结节,直径30mm)行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将微弹簧圈植入紧邻肺小结节边缘的肺组织内,使22个结节内的微弹簧圈的尾部位于脏层胸膜之外。于定位当日或次日行VATS切除肺内小结节,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VATS下完整切除全部肺内小结节(直径3~26mm)。51个(51/53,96.23%)肺内小结节应用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个(2/53,3.77%)微弹簧圈植入后发生移位;定位术中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气胸6例、轻微肺泡出血9例。结论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小结节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VATS切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CT引导下微弹簧圈与带线锚钩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8月胸腔镜手术前定位的411例483枚肺结节资料,带线锚钩组237例(273枚),微弹簧圈组174例(210枚).比较2组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微弹簧圈组相比,带线锚钩组定位时间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前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肺内小结节手术患者共94枚小结节,VATS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评价术前定位的成功率、并发症、转开胸手术发生率、术后病理类型等。结果 Hookwire钢丝定位72枚,成功率91.7%;亚甲蓝注射定位22枚,成功率86.4%。穿刺后发现并发少量血胸6例(6.4%),并发少量气胸8例(8.5%)。转开胸手术4例,占4.4%。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病灶36枚,占38.3%,恶性病灶58枚,占61.7%。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肺内小结节方法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能提高VATS手术成功率,对肺内小结节的胸腔镜手术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肺小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肺小结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肺结节患者共53枚肺小结节,直径5.0~15.0 mm,均于CT引导下以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病灶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对50例53个病灶均成功植入锚定定位针,定位成功率为100%(53/53)。穿刺过程中9例(9/50,18.00%)穿刺针道附近轻微出血;定位术中14例(14/50,28.00%)出现轻度气胸,1例(1/50,2.00%)发生胸膜反应。8例于定位当日、42例于次日接受VATS;术中按定位针指导均成功找到并切除病灶。结论 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VATS术前定位肺小结节效果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hookwire术前定位在全胸腔镜下切除肺部直径小于2cm的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2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共88个直径小于2cm的肺部孤立性病灶,行全胸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术前均在数字减影(DSA)InnovaCT引导下采用hookwire对病灶穿刺定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34~78(61.4±10.7)岁。对手指触诊阳性率与病灶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手指触诊与hookwire定位的成功率,并总结hookwire定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结果Hookwire定位常见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13例(14.8%),少量血胸7例(7.9%),严重胸痛3例(3.4%)。9个病灶(10.2%)术中发现穿刺针移位。85个(96.5%)病灶可通过Hookwire准确定位,与触诊(53.4%)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手指触诊的阳性率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性质有关,对于微浸润性/浸润前病变、肺部单纯性磨玻璃样结节(pureground-glassopacity,pGGO)的触诊阳性率明显偏低,分别为25.8%和19.2%。结论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胸腔镜手术前hookwire穿刺定位是一项安全的技术。其最佳适应证为直径小于2cm的pGGO。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手术(CAS)系统在胸腔镜肺结节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以肺结节入院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96,应用CAS系统术前评估)与对照组(n=92,未应用CAS系统术前评估).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6例临床资料。手术均为3切口。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总结,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现况、优势及适应证进行分析。 结果86例患者顺利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或改行肺叶切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60.59±42.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06±1.23)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6.78±3.54)枚,平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4.84±2.1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3±1.41)d。术后病理:腺癌78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良性结节6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及死亡。 结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其远期预后效果缺乏前瞻性数据支持,必须严格把控肺段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经胸部CT发现的45例SPN患者,术前采用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然后于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楔形切除肺内病灶。记录弹簧圈定位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弹簧圈在术中的引导作用。结果 CT引导下双弹簧圈可精准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结节,成功率100%,定位操作平均时间为(18.0±5.3)min。定位后无气胸、咯血发生,沿穿刺针道及弹簧圈周围少量渗血8例(8/45,17.78%);未发生弹簧圈移位、脱落。患者均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进入胸腔后均能看到标记弹簧圈并可迅速找到病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采用双微弹簧圈进行SPN胸腔镜手术前精准标记定位,具有安全、准确、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医用胶与Hook-wire在肺小结节(最大径≤30mm)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的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分为医用胶组(88例,共90个结节)及Hook-wire组(19例,共19个结节),比较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胸腔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包括气胸、肺出血、局部疼痛、咳嗽)的差异,并对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病灶位置、结节大小、结节与胸膜的距离、结节良恶性及胸腔镜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定位成功率均为100%。医用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ook-wire组(P均0.01)。定位方法为总体并发症、肺出血、局部疼痛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节到胸膜的距离为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医用胶可用于肺小结节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定位,且相对于Hook-wire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象导航技术(IGS)在术中定位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体表标记,使用吸气末屏气技术行CT扫描。手术时将CT扫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建立两者三维坐标系的重叠,利用体表标记物进行注册,固定有万能适配器的穿刺针在导航仪的指引下穿刺到小结节注入亚甲蓝进行定位,并用胸腔镜切除肺部小结节。结果本组患者的所有结节均被准确定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在术中对肺部小结节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