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测量指标与血脂异常患病关系。方法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4个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随机抽取8400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运用偏相关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身比(WHtR)等肥胖测量指标与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关系。结果江苏省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0%,肥胖率为13.7%,中心型肥胖率为50.8%。不同BMI、WC和WHtR组别间的TC、TG、HDL-C和LDL-C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WC和WHtR等肥胖测量指标与TC、TG和LDL-C成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随着肥胖程度的增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显著上升(P<0.05),且BMI、WHtR和WC每增加1个标准差,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分别增加75%(OR=1.75,95%CI 1.67~1.84)、77%(OR=1.77,95%CI 1.68~1.87)和80%(OR=1.80,95%CI 1.71~1.89),BMI、WHtR和WC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影响依次升高。结论 BMI、WC和WHtR与血脂异常患病密切相关,血脂异常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吴善玉  朱文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77-2779,2781
目的分析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3个肥胖指标与MS及其他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延吉市某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资料完整的886例对象按照不同的BMI、WC水平进行分层,比较分析代谢异常组分患病情况。对WHtR指标与MS其他组分异常数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寻找适合的切点,分析其对MS的患病风险。结果调查对象中肥胖程度比较严重,且各项指标存在性别差异;各项代谢异常患病率均与BMI和WC有关,两者均异常时,各项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的OR值明显高于BMI与WC各单项异常组(P﹤0.01),但仅有腹型肥胖时,其OR值均高于BMI超重而WC正常者;WHtR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479,P﹤0.01),当WHtR超过0.50时,个体MS患病危险度显著增加(OR:1.564,95%CI:1.046~1.896,P﹤0.01)。结论 BMI和WC异常可增加代谢异常疾病的患病风险,WHtR是较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在防治MS其他组分时应将体脂增多同时伴有脂肪分布异常者列为重点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测量指标BMI(体质指数)、WC(腰围)、WHR(腰臀比)、WHtR(腰身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乡镇/街道≥35岁的居民1159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体检,分析BMI、WC、WHR、WHtR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常熟市≥35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18%,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66±1.32)mmol/L.不同BMI、WC、WHR、WHtR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WC、WHR、WHtR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BMI、WC、WHR、WHtR最高分位组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是最低分位组的4.40、2.50、2.26、2.13倍(P值均<0.05).BMI、WC、WHR、WHtR每增加1个标准差,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0.0%、50.4%、52.3%、46.2%.结论 肥胖测量指标BMI、WC、WHR、WHtR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中心性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的筛查价值优于BMI.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高血压亚型患病现状,探讨不同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患病的关系,为制定中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描述≥45岁中老年人群中3种高血压亚型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WC)、腰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14 848名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为17.44%,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病率为1.80%,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患病率为9.01%。ISH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BMI增长,3种高血压亚型的患病率均逐渐上升;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中ISH、IDH、SDH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显著相关,肥胖人群与ISH、IDH、SDH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95(95%CI:1.69~2.24)、3.04(95%CI:2.18~4.23)和3.28(95%CI:2.80~3.86)];高WC中心性肥胖人群与ISH、IDH和SDH高患病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85、2.20和2.20;高WHtR中心性肥胖人群与ISH、IDH、SDH高患病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2.02、1.89和2.22。结论各亚型高血压患病均与肥胖密切相关,且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北京市农村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不同BMI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20 655名18~76岁农村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农村居民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的年龄别标化率分别为68.1%,24.2%和7.7%.正常体重、超重、肥胖1~3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4%,27.5%,34.8%,44.3%和50.7%,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9%,5.0%,6.4%,8.1%和11.2%.正常体重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最低(13.8%),肥胖2级最高(35.1%).正常体重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低(5.6%),肥胖3级居民最高(15.1%).超重和肥胖1~3级分别是正常体重患高血压危险的2.6、3.1、3.8和4.7倍,肥胖3级糖尿病(OR=4.5)和代谢综合征(OR=3.2)患病危险最高,肥胖2级血脂异常(OR=3.4)患病危险最高.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超重和肥胖级别增加而升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江苏省老年人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0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60岁老年常住居民的数据,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BMI、WC与血压、血脂和血糖及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常见主要慢性病的关系。结果江苏省老年人肥胖、中心性肥胖和慢性病粗患病率分别为13.5%、54.3%和82.6%,患病率居于前3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BMI、WC均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LDL-C、TG和FPG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肥胖、中心性肥胖、BMI和WC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显著相关,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BMI和WC的增加而不断升高(P0.05)。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SD),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升高79%(OR=1.79,95%CI:1.61~2.00)、67%(OR=1.67,95%CI:1.52~1.84)和56%(OR=1.56,95%CI:1.38~1.76);WC每增加1个SD,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升高63%(OR=1.63,95%CI:1.47~1.80)、74%(OR=1.74,95%CI:1.58~1.91)和66%(OR=1.66,95%CI:1.46~1.89)。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江苏省老年人常见主要慢性病。BMI、WC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广西城乡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确定高血压高危人群和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所确定的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4个城市所辖的4个城区18岁以上1 487名城市居民和4个县12个乡镇18岁以上1 532名农村居民,分别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分析不同BMI、WC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 BMI从18.5,18.5~23.9,24~27.9,≥28,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1%、15.3%、30.1%、46.5%,差异十分显著(P<0.01);男性WC从<85,85~89,≥90,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9.1%、28%、41.2%,女性腰围从<75,75~79,≥80,患病率分别为10.3%、16.0%、37.8%,也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同年龄组随着BMI增大患病率不断上升,同BMI组也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随着上升;而男性WC除60岁以上老年组外、女性WC则除30~45岁组外,各年龄组均呈现出随着WC增大而高血压患病率也明显上升.研究还发现双重肥胖者(BMI≥28,同时男WC≥90或女性WC≥80)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6%,农村居民双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8.3%,是成年居民平均患病率的2.1倍.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而腹部(WC)肥胖除个别年龄组外,同样随着WC的增大患病率而上升,均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双重肥胖者更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人群.因此控制或保持BMI和或WC在正常范围内是有效防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宜昌市夷陵区35岁以上居民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C)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宜昌市夷陵区35岁以上居民共9 871人进行身高、体重、WC、臀围、血压测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资料完整者9 849名,有效应答率为99.78%。其中,男性4 066名(41.28%),女性5 783名(58.72%)。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8.71%和34.20%;男女性居民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BMI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者其SBP和DBP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后,男女性居民肥胖指标罹患高血压风险BMI的OR值最大(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80和1.12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男女性居民中,W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WHR的曲线下面积最小,但三者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BMI、WHR、WC各指数均能较好地预测高血压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肥胖指标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测量辽宁、河南、湖南三省1022名18~69岁成年居民的身体数据,描述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和体脂率(BF%)判定的超重/肥胖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体测指标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能力。结果各项身体测量指标的比较中,男性WC显著高于女性[(86.1±10.2)vs.(80.7±9.9),P0.001],腿围(T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5.3)vs.(51.7±4.5)],而腿围身高比(THtR)男性低于女性[(0.31±0.03)vs.(0.33±0.03),P0.001]。根据各肥胖指标判定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WHtR(58.7%)WHR(50.4%)BMI(49.1%)BF%(35.7%)WC(35.3%),其中BMI的肥胖检出率为13.2%,大幅低于其他指标。以高血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男、女性WHt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最高,切点值分别为0.53和0.56;以高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男、女性WHR的AUC均最大且在男性中为唯一有意义的指标;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BMI、WC、WHtR、WHR、BF%的预测效果相当;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ThC和THtR的预测效果优于BMI、WC、WHR等常用指标,尤其在男性居民中差异更加显著,得到男、女性ThC的切点值分别为52.50和55.40,THtR的切点值分别为0.31和0.35。结论男性脂肪更易囤积于腹部,女性脂肪易于在腿部蓄积;WHtR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肥胖指标,在预测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中切点值较稳定且性别差异小,适宜切点值在0.51~0.54之间;血脂异常的不同临床分类与肥胖指标间的关系不尽相同:WHR在预测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中效果最好,ThC和THtR在预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风险中效果优于BMI、WC等常用指标,在男性居民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系,为中山市居民制定适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8—12月采用多阶段的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24个镇区的6 150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2.9%、10.4%和40.4%。不同BMI、WC组间血压、血糖和血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的影响后发现,BMI、WC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BMI和WC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上升,BMI≥28.0 kg/m2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分别是BMI 18.5~24.0 kg/m2组的4.899倍(OR=4.899,95%CI:4.056~5.918)、3.237倍(OR=3.237,95%CI:2.540~4.126)和2.483倍(OR=2.483,95%CI:2.098~2.937);WC≥90.0 cm组3种慢性病患病风险分别是WC 75.0~83.0 cm组的3.729倍(OR=3.729,95%CI:3.096~4.492)、3.582倍(OR=3.582,95%CI:2.763~4.642)和2.375倍(OR=2.375,95%CI:2.039~2.7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和WC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21.1%和88.2%(OR值分别为2.211、1.882),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84.0%、83.6%(OR值分别为1.840、1.836),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增加69.7%、58.5%(OR值分别为1.697、1.58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山市成人BMI、WC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建议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倡导合理、健康、规律饮食,增强体育锻炼,保持理想体重,从而有效降低慢性病患病带来的疾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吉林省延边地区不同指标肥胖汉族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特点。方法于2008-2009年在延边地区安图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所学校高三汉族学生1 785人,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测量全部学生身高、体重、腰围(WC)及血压,分别以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结果在BMI正常、超重和肥胖男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5%、39.1%和56.0%,女生分别为6.7%、14.3%和33.3%,不同体重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男2=37.8,χ女2=17.9,均P<0.00);在腰围正常和异常男生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8%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学生高血压患病危险性明显升高,其OR值分别为6.008和2.668;BMI和WC均异常组、单纯BMI异常组及单纯WC异常组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OR值)依次为3.586、2.777和0.500。结论青少年BMI对血压升高的影响可能大于WC,且具有计量反应关系;BMI合并WC明显升高高血压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17124户中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体质指数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6%、23.8%、34.1%和42.7%;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3%,24.2%,33.8%和43.5%;除男性体型偏瘦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群(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BMI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485(1.319~1.672)、1.827(1.536~2.191)、2.849(1.659~4.893);中心性肥胖女性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642(1.112~2.425)、1.530(1.363~1.717)、1.644(1.299~2.080)、3.529(2.001~6.225)。结论 BMI与WC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价值;应将腹型肥胖尤其是全身性肥胖合并腹型肥胖的人群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腰围(WC)和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或治疗的386例老年人,分析其WC、BMI指标的分布情况,探讨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结果:386例老年人BMI平均为(22.98±6.23),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24%、6.74%;除腰围、收缩压外,其余各测量指标的男女性别差异并不显著;超重、肥胖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患者,尤其中心性肥胖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非中心性肥胖患者明显要高,可见BMI、WC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P0.05),并随着BMI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结论:BMI、MC与高血压成正相关,超重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贵州省8个县/区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病主要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相加尺度分析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6. 4%,调整年龄、城乡等混杂因素后,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均与糖尿病患病存在统计学关联(P 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的相加交互作用(RERI=1.74;95%CI:0.57~2. 90)。分层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仅在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的相加交互作用(RERI=2. 21; 95%CI:0.22~4. 20)。同时患有腹型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居民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OR=4. 49, 95%CI:2.79~7. 21)。结论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存在交互作用致使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提升,加强对居民特别是正常体质指数居民血脂和腰围的控制会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3~6岁儿童血压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的关系,探讨儿童高血压与肥胖及肥胖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4—10月进行的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研究(Beijing children metabolic syndrome study,BCAMS)中1 862名3~6岁儿童(男942,女92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压水平与BMI及WC的关系;以BMI标准分别划分儿童超重和肥胖,以WC标准划分腹型肥胖,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状态的变化及其趋势。【结果】北京3~6岁儿童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值按BMI和腰围正常、超重和肥胖组顺序依次升高;控制年龄和性别后,BMI、腰围与SBP和DBP呈独立正相关(P0.00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BMI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为45.9%,高血压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3.3倍;腹型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为38.6%,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组的2.6倍。【结论】儿童BMI、WC与SBP和DBP呈正相关,用BMI和腰围评价的肥胖均可增加儿童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高血压患病率随着肥胖程度增加呈现成倍上升趋势。控制儿童BMI和腰围可以降低儿童血压水平,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朝阳区13个街乡18岁以上常住居民共39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居民间超重率及肥胖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人群的主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朝阳区成人超重率为38.97%,肥胖率为19.66%;城市居民超重率(χ2 = 114.74,P<0.05)、肥胖率(χ2 = 373.83,P<0.05)低于农村居民;男性超重率(χ2 = 101.55,P<0.05)、肥胖率(χ2 = 22.37,P<0.05)高于女性,超重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0~1.84倍,肥胖组患病风险是正常组的2.06~3.20倍。超重、肥胖组患1种、2种、3种疾病的聚集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朝阳区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状况严重。随着BMI水平的升高,成人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升高,应积极开展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胖与体育锻炼、静坐休闲时间、职业劳动强度联合对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年浙江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的17 437名≥18岁人群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不同肥胖程度与不同体育锻炼水平、静坐休闲时间、职业劳动强度下各亚组人群糖尿病患病和IGR风险.结果 在同一静坐休闲时间组,按BMI标准的肥胖组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及低体重组的2.52~2.75倍,按WC标准的过度肥胖组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2.09 ~ 3.71倍;在同一职业劳动强度组,按BMI标准的肥胖组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及低体重组的2.19 ~ 5.98倍,按WC标准的过度肥胖组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3.10~6.25倍.肥胖与体育锻炼强度联合分析发现,在按BMI分组分析时,无体育锻炼者中,肥胖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及低体重组的3.21倍,但在体育锻炼者中未观察到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随BMI增长而增加的规律,也未观察到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影响的规律.在按WC分组分析时,3个锻炼水平下均可见肥胖程度越高,糖尿病患病风险越大,同一锻炼水平下,过度肥胖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1.68 ~ 4.23倍.结论 与增加体育锻炼、减少静坐时间相比,控制BMI和WC对糖尿病的预防更加重要;在考虑体育锻炼水平时,WC是比BMI更好的糖尿病和IGR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夏部分地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夏6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3 517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宁夏6个监测点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4%,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6%、9.8%、3.3%和30.6%,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同;回族高于汉族;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吸烟、饮酒、蔬菜水果、红肉摄入水平及BMI水平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不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病风险低于男性(OR=0.495);回族患病风险高于汉族(OR=1.366);18~44岁人群的患病风险较低(OR=0.690);农村居民患病风险低于城市居民(OR=0.732);蔬菜水果不足时患病风险较低(OR=0.805);BMI18.5 kg/m_2(OR=0.125)、18.5 kg/m_2≤BMI24.0 kg/m_2(OR=0.283)和24.0 kg/m_2≤BMI28.0kg/m_2(OR=0.625)时较BMI28.0 kg/m_2患病风险低,随BMI的升高,患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大;糖尿病患者(OR=1.788)患病风险高于正常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6个监测点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该地区45岁及以上成年人血脂异常的防控,尤其是城市居民和回族男性,采取加强体育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和定期监测血糖等积极措施,以达到控制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在人群多代谢异常的关系以及不同指标对多代谢异常的预测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某农村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多代谢异常进行聚集性分析,用ROC曲线对各个指标及BMI、WC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对象中除高低密度脂蛋白外,患病率整体呈现升高趋势(P<0.05).不同指标比较说明WC比BMI作用大;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两种代谢异常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多代谢异常指标的ROC曲线,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最高.结论该地区人群多代谢异常个体聚集现象严重;人群多代谢异常与肥胖类型相关,与腹型肥胖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人群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成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t检验、F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 江苏省成年居民BMI≥24/中心性肥胖率高达47.6%。BMI≥24/中心性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51.2%、60.6%、54.3%,均高于其他体型人群。BMI<18.5/非中心性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治疗控制率最高,为6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及吸烟饮酒状况后,与BMI = 18.5~23.9/非中心性肥胖相比,BMI≥24/中心性肥胖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3.111倍(aOR = 3.111,95%CI = 2.665~3.632)。BMI = 18.5~23.9/中心性肥胖人群以及BMI≥24/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治疗控制不良风险显著增加,调整OR值分别为0.362(95%CI = 0.155~0.845)和0.579(95%CI = 0.394~0.851)。结论 江苏省成年居民BMI≥24/中心性肥胖率较高,且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中心性肥胖增加高血压治疗控制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