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寰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多模式影像学方法诊断,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寰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寰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均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DSA确诊,并经枕下后正中入路成功阻断瘘口后引流静脉。结论寰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发病率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多模态影像、尤其是DSA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开颅手术切断瘘口后引流静脉是相对安全、有较高病灶闭塞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枕下后正中入路C1半椎板切除引流静脉切断术9例,1例合并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仅行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观察随访1例。结果9例引流静脉切断病人中,6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前双下肢肌力0级.大便困难、小便失禁者术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控制;2例以肢体麻木就诊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脊髓动脉造影显示原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动脉瘤样改变等均消失;随访1个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应尽量全面,避免漏诊。枕下后正中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引流静脉切断术适用于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发病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出血因素,避免漏诊,指导治疗。方法对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例瘘口均位于枕大孔区~颈2节段,由椎动脉脊膜支供血.通过髓周静脉引流。所有5例引流静脉均向颅内引流,有不同程度扩张,3例伴有静脉瘤样改变。手术后复合瘘口均消火,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向颅内引流并伴有引流静脉扩张易出血,颅内压增高可能是诱发出血的因素。血管造影应全面,避免小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造影假阴性。手术夹闭瘘口并切断近端引流静脉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脑镰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用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型大脑镰DAVF伴多发瘤样扩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发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后血管造影示瘘仍存在,动脉仍供血;改行开颅手术将瘘口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患者栓塞后出现Foix-Alajouanine 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例SDAVF患者的血管造影、栓塞、手术治疗资料,以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2例SDAVF患者经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均明确诊断,均以NBCA胶成功栓塞;栓塞后即刻均无明显异常,但两患者分别于栓塞后3 h和5 h出现症状明显加重,表现类似于Foix-Alajouanine 综合征。造影复查发现瘘口复发,1例患者再次行NBCA胶栓塞,治疗后显著好转,随访半年,恢复正常;1例患者由于供血动脉纤细,微导管插入困难,予以急诊手术夹闭瘘口,术后患者症状较出院时有恢复,随访8个月,症状好转。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SDAVF的重要方法,若瘘口没有完全栓塞,有一定复发率甚至有急性加重可能,及时造影复查可以明确原因,再次完全栓塞或手术治疗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有一部分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该病的治疗分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断供血动脉两种[1].我们将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4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MRI检查、脊髓血管造影及显微外科手术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本例起病隐匿,早期误诊为急性脊髓炎,予以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瘘口夹闭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随访5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脊髓MRI检查为首选,选择性脊髓DSA是诊断金标准,显微手术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SDAVF病例资料,均为单一瘘口供血。病灶位于胸段9例,腰段6例,均经半椎板入路行显微手术夹闭瘘口。结果 9例在复合手术室完成,6例在常规手术室完成。术后14例行脊髓MRI复查示脊髓周边的血管流空影消失。10例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示瘘口消失。15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6.8±8.1)个月,其中4例病人症状消失,6例病人症状好转,5例病人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SDAVF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方法 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7月收治的4例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随访情况等),其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瘘口位于天幕顶2例,天幕左侧1例,天幕后份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为Ⅱb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4例患者均行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ONYx注入量分别为1.5 mL、3.5 mL、9 mL、12 mL),1例合并阻塞性脑积水者在栓塞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完全栓塞3例,1例残余枕动脉少许供血瘘口,血流明显减慢.4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原有症状均无出现. 结论 在微导管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正确的注射ONYX 18,通过单一供血动脉,可以将整个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瘘口、静脉端及所有供血动脉填塞.达到完全治愈.该方法 治疗高危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0例SDAVF患者,回顾性总结分析SDAVF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20例SDAVF患者中,男性17例(85.0%),女性3例(15.0%),年龄8~36岁,平均(61.3±5.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和二便功能障碍;从发病至确诊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16.6±4.2)个月。MRI表现为髓内异常信号,脊髓增粗并呈条形或斑片状增强,同时可见脊髓表面增多的迂曲血管影。20例患者DSA发现脊髓引流静脉迂曲扩张,并与异常供血动脉形成瘘口,确诊为SDAVF,及时行血管栓塞术或手术夹闭瘘口后患者均好转。结论 SDAVF以中老年男性最为常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脊髓MRI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DSA检查是早期确诊的金标准,经血管栓塞或手术夹闭瘘口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栓塞治疗后再破裂(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原因、处理措施。方法 对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后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2例病人经血管造影证实均为后交通动脉瘤,用GDC行栓塞治疗,分别在栓塞后7个月、21个月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发现为动脉瘤复发并破裂,即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有:栓塞不致密或栓塞不全,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再破裂动脉瘤宜行手术予以夹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DAVF)的手术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例颅颈交界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瘘口均位于枕大孔下缘至颈1椎体之间。其中神经根硬膜动脉供血8例, 神经根硬膜动脉及脊髓外侧动脉供血2例;静脉向头侧引流6例, 向颈侧引流4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瘘口或电凝切断瘘口的方法, 术中造影确认动静脉瘘口是否消失。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通过与术前临床症状比较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影像学治愈, 切口愈合良好, 无脑脊液漏。术后症状减轻8例, 加重1例, 未改善1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头痛,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1例, 症状消失8例;另1例患者症状无改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静脉瘘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DAVF安全、有效, 明确瘘口及所有供血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积水作为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起病14天后出现的交通性脑积水。虽然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蛛网膜颗粒堵塞、蛛网膜下腔纤维化导致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有关。通过文献发现慢性脑积水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繁杂。动脉瘤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多数研究认为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无关。终板造瘘术是指在开颅夹闭过程中打开终板膜,使三脑室与基底池相通,其与慢性脑积水的关系尚不明确。脑脊液引流被许多研究证实有一定预防作用,也许可通过改进引流方式增加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积水作为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起病14天后出现的交通性脑积水。虽然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蛛网膜颗粒堵塞、蛛网膜下腔纤维化导致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有关。通过文献发现慢性脑积水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繁杂。动脉瘤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多数研究认为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无关。终板造瘘术是指在开颅夹闭过程中打开终板膜,使三脑室与基底池相通,其与慢性脑积水的关系尚不明确。脑脊液引流被许多研究证实有一定预防作用,也许可通过改进引流方式增加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仍可显影;然后,开放性手术烧灼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丛血管,但未剪开硬脊膜探查,术后7 d因并存SDAVF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引起症状加重,再次行介入栓塞时处理SDAVF。术后6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SEDAVF处理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及近端引流静脉,对于合并的SDAVF,可选择介入治疗。单纯SEDAVF,可选择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迂曲的静脉湖;SEDAVF合并SDAVF,可先行介入栓塞瘘口,解除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及硬脊膜外静脉湖压迫症状;如仍末治愈,可行开放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湖,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左迷走锁骨下动脉多发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左迷走锁骨下动脉多发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出血,320排CTA及DSA诊断为左迷走锁骨下动脉多发动静脉瘘,行弹簧圈、ONYX胶联合真丝线段栓塞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8 d复查320排CTA见降主动脉弓迷走血管仅留残端,瘘完全消失。结论左迷走锁骨下动脉多发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血管性疾病,3D-DSA仍是诊断动静脉瘘的金标准,治疗成功的关键必须先控制供血迷走动脉血流,再栓塞或夹闭瘘口,要彻底治愈本病必须闭塞瘘口。  相似文献   

17.
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附9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SCAVL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1990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收治99例SCAVLs,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99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行手术治疗65例,介入治疗34例。手术治疗病例中,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3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6例和髓周动静脉瘘(PMAVF)8例,各型SCAVLs病例术后获好转者分别为19例、17例和4例。结论脊髓MRI和DSA是正确诊断本病的关键。对SDAVF和Ⅰ型PMAVF宜首选手术治疗,对SAVM应尽可能采用手术切除(或术前辅以栓塞治疗)畸形灶,对Ⅱ型或Ⅲ型PMAVF宜取介入治疗或介入与手术联合治疗。治疗时,应针对动静脉短路进行根治性治疗,即手术和/或栓塞来闭塞瘘口和去除畸形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的硬脊膜动静脉瘘,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探查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电灼硬膜上瘘口,夹闭引流静脉近端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好转2例,无变化1例。无手术死亡、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精确定位,采用显微手术直接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患者,以及检索1996~20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相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予以介入栓塞治疗后症状好转。检索文献获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7例,其中手术治疗者17例,介入治疗者25例。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为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脊髓损害的症状明显。诊断的金标准是完整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最佳治疗方法尚有争议,主要包括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夹闭瘘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方法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患36例。结果 36例瘘口消失,随访1-11年,治愈14例,改善19例,无变化3例。结论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材料首选真丝线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