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5月,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完成胆道探查术。沿胆囊管切口纵行切开胆总管侧壁3 mm,完成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切开处或放置T管。结果 60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胆道探查取石术,53例一期缝合汇入部,7例放置T管。60例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经胆囊管取石困难36例,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困难18例,合并肝总管结石6例。手术时间55~150 min,(92.2±31.8)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15.8±8.2)ml;术后住院2~7 d,(2.7±1.5)d。2例发生胆漏,保留腹腔引流5~7 d后痊愈。56例(93.3%)随访7~55个月(中位数22个月),未发生胆总管狭窄,2例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和经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二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使用5.0 mm胆道镜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方法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并一期缝合汇入部。手术时间75~11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术后住院时间4~10 d;3 例术后少量胆汁漏,保持通畅引流,7 d后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无术后出血、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行经胆囊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52例。结果 50例(96.2%)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取出结石76枚,直径0.3~1.5 cm,(0.62±0.43)cm,手术时间55~180 min,(119.3±37.3)min。2例经胆囊管进胆道镜失败,改术中或术后十二指肠镜取石。中转开腹率1.9%(1/52),残余结石率2.0%(1/50),并发症发生率6.1%(3/49)。术后住院时间1~14 d,(5.0±2.8)d,住院费12 490.3~33 303.3元,(21 731±5294.1)元。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经济、有效,并且保护乳头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或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联合残余胆囊切除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2月~2014年6月我院对15例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开腹胆囊切除术后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8例)采用腹腔镜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或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联合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结果 14例(93.3%)完成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7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7例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1例(6.7%)因残余胆囊三角炎症严重中转开腹。结石取净率100%。1例术后T管脱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15例随访6~70个月(中位数20个月),未发生术前症状复发、胆总管结石复发或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经残余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或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联合残余胆囊切除是治疗残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接受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的14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探查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4例患者中32例经胆囊管探查,88例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24例采用胆总管切开方式;其中2例因手术暴露困难加用辅助孔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3例放置T管,术后行胆道镜治疗。术后10例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3~7 d痊愈。结论:三孔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合理、有效的术式,术中胆道镜的应用及胆管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1例术前或术中诊断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纤维输尿管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和胆总管切开用胆道探查取石。结果:输尿管经胆囊管探查4例,取石2例,阴性1例,改胆道总管切开取石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用胆道镜探查取石8例(包括改行1例)阴性1例。放T管6例,一期缝合胆总管2例。均治愈。作者认为,腹腔镜下用纤维水管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和胆总管切开用胆道取石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俊峰 《腹部外科》2008,21(4):231-23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胆总管结石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45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壁5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8例。术后残留结石2例,采用胆道镜通过T管窦道取出结石;胆漏1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1例术前或术中诊断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纤维输尿管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和胆总管切开用胆道镜探查取石。结果:输尿管镜经胆囊管探查4例,取石2例,阴性1例,改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用胆道镜探查取石8例(包括改行1例),阴性1例。放置T管6例,一期缝合胆总管2例。均治愈。作者认为,腹腔镜下用纤维输尿管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和胆总管切开用胆道镜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明显优于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1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6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180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98例放置T管,57例Ⅰ期胆总管缝合,25例经胆囊管取石;6例术中中转开腹。结果术后胆漏2例,经引流痊愈;5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行ERCP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6.0±3.5)d。带T管的98例患者术后4周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道通畅,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8.1%(52/53),1例中转开腹留置T管。手术时间平均(89.1±4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4.9)ml,术后平均住院(6.7±3.1)d,3例发生胆漏,1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发生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术前影像学评价、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优势、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方法分析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和操作要点。结果 8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平均出血30 mL,平均住院7 d。8例术后出现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拔T管后胆漏。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理想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先行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失败或不宜行EST者置ENBD(鼻胆管)再行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或开腹行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99例,91例LC术前EST取石成功,3例LC术后EST取石成功,3例EST取石失败。2例年龄小于15岁者未行EST改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3例EST取石失败,改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LC,或开腹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未置T管(已置ENB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软硬镜联合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7年4月共收治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2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并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开腹组3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93.3±40.8)ml、术后5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8.0±1.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0.9±4.2)h;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223.3±57.6)ml,术后26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14.2±2.7)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4.1±7.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出。随访1.2(1-3)年,开腹组有2例复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组无结石复发,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保留胆囊管的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微切开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为32例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不保留胆囊管的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微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彩超、MRI/MRCP检查,证实同时存在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70~135 min,平均(85.4±13.7)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80.2±23.1)mL。术后住院2~6 d,平均(3.5±1.3)d;术后无出血、胆漏、黄疸、发热、胆道狭窄、胆管结石复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合适的胆总管结石病例,采用腹腔镜下不保留胆囊管的胆囊切除联合胆管微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最优选择.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分析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05年12月以前患者23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均放置T管引流.1例术后1 d T管脱出行腹腔镜T管放置术,另有1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时出现胆漏而行腹腔引流术.2006年1月以后患者29例,根据术前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大小决定是否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其中6例胆总管结石≥12 mm者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行术前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mtomy,EST),成功取石16例(69.6%),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取石失败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1例放置T管引流;未放置T管引流者共10例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未出现胆漏、胆管狭窄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①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趋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②腹腔镜手术前是否行十二指肠镜取石应按胆总管结石大小来确定,对于胆总管结石超过12 mm或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病例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是安全的,并可避免T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切开胆囊管或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结果:26例患者均按常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例行胆囊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未放置"T"管;14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8例未放置"T"管,行一期缝合,6例胆总管内放置"T"管,术后6~8周行纤维胆道镜检查,2例发现残余结石,并取净,4例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再次行胆道造影后未发现结石,拔除"T"管。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术中不能取净胆总管结石者,术后可通过"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LC中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资料,胆囊管直径≥5 mm采取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并取石;胆囊管直径5 mm,胆囊管留置造影管,术后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结果 47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出血、胆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9例直接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其中12例行胆囊管切开至汇入胆总管处,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18例因胆道镜进入困难行胆囊管造影,其中6例LC后改变体位直接行十二指镜检查,行EST取出结石,12例术后留置胆囊管造影管,1周后再行胆道造影,5例胆总管结石消失,7例胆总管还有结石,行EST取出。全组病例随访10~24个月,无残留结石、胆管炎等。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治疗LC中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患者中9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0例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90±30)min。78例患者(75.0%)未放置T管,全部治愈,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胆漏发生率6.4%(5/78),引流3~5d后自愈。26例放置T管患者术后造影3例有残留结石,后经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09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术68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26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加T管引流术15例。结果 1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19例发生短暂胆漏,经3~6d引流后胆漏消失。其余患者术后3~10d出院,随访6~9个月,复查无胆道残留结石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安全有效,可以替代传统的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