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cm,筋膜瓣面积5.0cm×5.0cm~6.0cm×8.0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cm×8.0cm~7.0cm×17.0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预扩张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供一种面部及眼睑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995年4月至2003年4月采用颞浅动脉额支预扩张岛状皮瓣修复面部及眼睑软组织缺损16例,切取皮瓣大小最大4.5cm×6.5cm,最小4.5cm×2cm。结果:预扩张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异常;3~6个月后行皮瓣修整术,效果理想;供瓣区瘢痕位于头皮内,发际无明显改变。结论:颞浅动脉额支预扩张岛状皮瓣修复面部及眼睑软组织缺损,皮瓣色泽与周围一致,外形满意,且切口隐蔽,是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头皮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头皮瘢痕秃发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头皮瓣移植,修复特殊的部位,如发际、鬓角及不规则的秃发区,弥补了常规头皮扩张后以局部皮瓣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的不足。同时可将片状瘢痕无发区中存留下来的一块或几块有头发的头皮,形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充分利用,合理分配残留下来的头皮资源,结合头皮扩张来修复其它秃发区及岛状皮瓣的供区。本组病人12 例,均为男性,其中修复鬓角8 例,额部发际4 例;最大秃发面积165cm2 ,岛状瓣最大面积55cm2 ;最小面积为6cm2 ,秃发区修复率达96% ,岛状头皮瓣成活率100 % ,术后随访2~5 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顶浅筋膜岛状瓣,沿同侧发际线切开,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将颞顶筋膜瓣转移至囊腔内,适当固定,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耳后乳突区预制岛状筋膜皮瓣,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自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部黑痣2例,面部血管瘤2例,面部瘢痕5例。颞顶筋膜岛状皮瓣蒂长5.5~7cm,平均6.2cm,筋膜瓣面积4cm×3cm~7cm×7cm,平均5.7cm×4.9cm,预制筋膜皮瓣面积为5cm×5cm~8.0cm×7.5cm,平均6.4cm×6.1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5例,另行皮片移植修复者4例。结论颞顶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转移方便,血运丰富,耳后乳突区皮肤在质地、色泽、厚度等方面均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顶支扩张岛状皮瓣在修复复杂头皮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在扩张头皮瓣上设计以颞浅动脉顶支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复杂头皮缺损25例,并观察其愈合和修复效果.结果 25例患者,24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患者因皮瓣张力过大出现部分坏死,但通过清创及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头皮缺损修复部位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外形恢复满意,皮瓣供受区毛发生长良好,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顶支为蒂的岛状扩张皮瓣修复复杂头皮缺损,皮瓣存活良好,皮瓣设计、转移灵活,修复范围较大,皮瓣与周边头皮衔接良好,是修复复杂头皮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组织扩张术在瘢痕性秃发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应用经验,强调头皮瓣设计的重要性。方法: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148例,手术选用100~500ml扩张器272个。头皮经扩张后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修复:①单纯采用常规任意头皮瓣修复秃发区139例;②结合运用Orticochea多瓣法修复2例;③结合采用颞浅血管岛状头皮瓣转移修复鬓角3例、发际2例;④选择性将瘢痕性秃发区中存留的正常岛状生发头皮,形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头皮瓣转移修复2例。结果:本组病例,修复秃发最大面积为310cm2,其中一典型病例,秃发面积达12cm×14cm,经一次扩张后修复全部秃发区。本组148例,一次性完全修复秃发135例,2例经接力扩张、6例经延期扩张后完全修复,剩余5例未完全修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7.6%。结论:头皮扩张术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有良好的整复效果,是大面积瘢痕性秃发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头皮扩张术结合多种类型头皮瓣设计的灵活运用可提高并改善瘢痕性秃发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求一种解决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容易出现静脉同流的方法.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在额肌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然后以颢浅血管顶支为蒂,形成颞顶筋膜瓣,转移至额部皮瓣下,舒展同定于额肌下面,于筋膜瓣下埋置扩张器;Ⅱ期,取出扩张器,以颞浅血管额支和转移带血运的筋膜瓣为蒂,形成额部扩张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结果 自2004年以来,临床应用3例,均为烧伤后面部瘢痕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淤血等皮瓣回流不畅的情况出现.结论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构技术应用到传统的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岛状皮瓣,不增加治疗时间,可有效地缓解皮瓣移植后的静脉回流问题,是解决额部扩张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头皮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头皮瘢痕秃发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头皮瓣移植,修复特殊的部位,如发际,鬓角及不规则的秃发区,弥补了常规头皮扩张后以局部皮瓣转移的方式进行的不足。同时可将片状瘢痕无发区中存留下来的一块或几块有头发的头皮扩张后以局部皮瓣转移的形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充分利用,合理分配残留下来的头皮资源,结合头皮扩张来修复其它秃发区及岛状皮瓣的供区。本组病人12例,均为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复合穿支皮瓣修复颞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鬓角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颞区肿瘤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7~68岁,平均51岁。基底细胞癌8例,鳞状细胞癌4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13个月。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3.8 cm×2.5 cm~5.2 cm×3.5 cm。设计颞浅动脉复合穿支皮瓣,其中带毛发的颞浅动脉额支穿支皮瓣修复有毛发生长区域并重建鬓角,切取范围为2.5 cm×1.0 cm~4.2 cm×3.0 cm;不带毛发的颞浅动脉下行支穿支皮瓣修复无毛发区域软组织缺损,切取范围为2.5 cm×1.5 cm~7.5 cm×4.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区切口隐蔽,皮瓣平整,色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重建鬓角毛发走行与健侧一致,面部外观满意。随访期间局部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针对颞区累及鬓角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颞浅动脉复合穿支皮瓣可分区修复具有不同美学特征的亚单位,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外观满意,且对供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额部扩张皮瓣同时用于鼻再造及面部缺损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将额部扩张皮瓣形成以-侧滑车上血管为蒂的皮瓣行鼻再造,同时形成另一侧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岛状瓣修复面部其他部位缺损,计治疗4例病人,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颞浅动脉枕区吻合支为蒂头皮瓣行双眉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颞浅动脉串连两个头皮岛状皮瓣,进行各种原因导致双眉缺损的眉毛再造.方法将一侧颞浅动脉顶支及其与同侧枕动脉在颞顶区的吻合支为蒂,携带颞顶区和颞枕区方向相反的两块头皮,头皮瓣大小为1.0cm×5.0 cm,一次完成双眉再造. 结果应用此方法共完成双眉再造4例.再造双眉对称粗旷,串连的两个头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满意,眉毛生长浓密.结论对于双眉缺损的男性患者,应用一侧颞浅动脉及与枕动脉吻合支为蒂一次性再造双眉,是眉再造的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应用血管移植和组织扩张技术,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移转或游离移植的轴型皮瓣,用于缺损的修复或器官再造。方法将颞浅动、静脉筋膜岛状瓣移转至颈部,其下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后,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岛状预制皮瓣。结果自1996年以来,为8例面、颈部严重烧伤的患者形成颈部扩张预制皮瓣,带蒂移转,无血运障碍等并发症发生,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在局部无可资利用的轴型皮瓣,不能满足缺损修复与器官再造的需要时,以颞浅动、静脉为携带血管的扩张预制皮瓣技术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效果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手术设计、操作技巧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Ⅰ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颞浅筋膜岛状瓣,筋膜瓣的大小为5×4cm~8cm×7cm(平均为6.8cm×5.2cm);分别在颈部、耳后乳突区和额部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该腔隙内,舒展地固定于已剥离好的腔隙的皮瓣深面,在筋膜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完毕后,进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预构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预构皮瓣的大小为8cm×4cm~17cm×7cm(平均11.89cm×6.39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另行植皮修复。为确保皮瓣转移安全,对7例预构皮瓣进行了术前延迟处理。结果:临床应用10例,其中预构颈部皮瓣4例、预构耳后乳突区皮瓣5例、预构额部皮瓣1例。除1例耳后乳突区预构皮瓣发生远端小面积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除l例耳后供瓣区区需另行植皮修复外,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05个月。结论:皮瓣预构技术可摆脱人体固有的皮肤血管构筑的限制,在原不存在轴型血管的部位形成轴型皮瓣,或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轴型皮瓣,是对传统皮瓣形成技术的一种改良,是皮瓣外科学领域的一项新进展。组织扩张技术在皮瓣预构中的作用,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还有助于皮瓣供区的关闭,降低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 29例外伤性鼻缺损,其中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筋膜岛状皮瓣修复12例,颞浅动脉顶支筋膜岛状耳后皮瓣修复14例,预制颞浅动脉顶支筋膜耳后皮瓣3例.结果 27例皮瓣的颜色、质地和形态良好,疗效满意;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需再次修复手术.结论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皮瓣治疗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缺损,供区损伤小,受区颜色形状好;并且预制的超长蒂颞浅动脉筋膜岛状耳后皮瓣血运可靠,可一次解决衬里问题,此皮瓣是修复鼻尖、鼻翼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 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 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 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 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 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 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 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 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 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 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 皮瓣供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带双侧颞浅动、静脉额支筋膜蒂的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下称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修复下颌部瘢痕的可行性. 方法 2005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下颌部瘢痕患者,采用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分3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出颞浅动、静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Ⅰ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在额肌下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置人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扩张结束后进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修复下颌部瘢痕,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Ⅲ期手术为皮瓣断蒂、蒂部修整及瘢痕修复术. 结果本组患者轴型皮瓣面积25 cm×6 cm~33 cm×16 cm,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其中10例联合应用颈部皮肤扩张术治疗,皮瓣均成活,伤口愈合.1例患者Ⅱ期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回流障碍,经予解痉、促皮瓣静脉回流等综合处理后康复.供区创面愈合,发际无瘢痕性脱发,毛发生长正常.3例女性患者中,2例皮瓣未携带前发际处毛发;另1例下颌部术区携带前发际少量毛发,其与要求作络腮胡塑形的2例男性患者于出院1~3个月后行激光脱毛处理,效果较好.其他男性患者对术区须发不作特殊处理或自行用剃须刀塑形.16例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皮瓣及胡须(女性患者除外)外形美观,无臃肿,色泽、质地较好,颈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结论 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剩余扩张皮肤可以直接缝合于发际缘,不需植皮,降低了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皮瓣携带部分毛发经旋转后可直接进行胡须重建,使男性患者外形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治疗10例大面积面部缺损患者。分离颞浅筋膜瓣,返折后固定于颈部预扩张皮瓣下方,并放置扩张器;经5~6个月的扩张获得足够的新生皮肤后,设计皮瓣,形成以颞浅筋膜为蒂的岛状皮瓣,将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结果 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皮瓣后,可使扩张量达到400~800 m L,平均修复面积为129 cm2,大小8 cm×9.5 cm~14 cm×14 cm。扩张过程中未出现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方法成功修复10例患者的面部缺损,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接近。结论 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可有效增加扩张皮肤血液供应,从而获取较大面积的扩张皮肤进行面部修复。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额部扩张皮瓣形成以滑车上血管为蒂的皮瓣进行鼻再造或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共4例,皮瓣应用灵活,转移后不臃肿,弹性色泽好,鼻再造轮廓清楚,供区可直接缝合,不需植皮。是修复面部缺损、鼻再造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