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心血管类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经临床检查存在一项或几项心血管类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共220例,列入研究组,同期本院行体检不存在五项危险因素的其它老年患者200例,取各受试者晨起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 结果 研究组合并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AC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以糖尿病患者ACR最高,其次依次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随着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患者ACR值不断增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获得直线方程Y=70.3438+ 25.6271X,提示ACR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数量具有正相关性. 结论ACR作为早期肾脏损伤的检验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具有相关性,患者临床合并危险因素越多,ACR值越大,肾脏损伤更加严重,应格外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代谢异常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了解各危险因素对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2012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收集调查人群1 170例,并根据使用清晨首次随机尿的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分为正常组(A组,807例,男398例,女409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363例,男175例,女188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和测定生化指标,留取清晨随机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等,计算UACR比值,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的年龄、空腹血糖(FBG)、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尿酸(SUA)、低密度脂蛋白(LDL)、自然对数转换三酰甘油(Ln TG)、腰围(WC)、腰身比(WSR)、腰臀比(WHR)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A组相比,B组高血糖、原发性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及肥胖尤其腹型肥胖患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通过Crosstable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高血糖、原发性高血压、肥胖的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分别为24.9%、17.2%、10.2%,高血糖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肥胖的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分别为38.7%、29.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肥胖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为22.1%,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为43.0%,患病风险分别为3.75倍、2.74倍、2.10倍、5.26倍、4.34倍、3.86倍及12.3倍;(3)以UACR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DBP、SBP、Ln TG、HDL、LDL、TC、WC、体质量指数(BMI)、SUA、FBG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DBP、BMI、FBG为其危险因素,高FBG风险最大,其次高DBP,再者高WSR和高WC,最后高WHR。OR值分别为4.65、3.32、2.08和1.87。结论 (1)青岛微量白蛋白尿主要危险人群为高血糖人群、其次为高血压人群,再者为肥胖人群;(2)除高血糖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外,腹型肥胖亦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且各危险因素聚集越多,微量白蛋白尿患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8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baPWV、血压,测定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值。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是否异常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和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结果两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baPWV较快,收缩压和脉压、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年龄、ACR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收缩压0.497,t=5.266,P0.001,年龄0.265,t=3.292,P=0.002,ACR0.248,t=2.649,P=0.009。结论除收缩压和年龄外,尿微量白蛋白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影响可能和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随机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为早期防治GDM合并肾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纳入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GDM孕妇(GDM组)及88例非GDM孕妇(非GDM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非妊娠女性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尿蛋白定性检测结果,将GDM组孕妇进一步分为GDM尿蛋白阳性亚组(36例,尿蛋白弱阳性或阳性)和GDM尿蛋白阴性亚组(56例)。随机时间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含量,计算随机UACR,并同步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BUN)水平。比较3组女性随机UACR,比较GDM尿蛋白阳性亚组、GDM尿蛋白阴性亚组随机UACR;应用ROC分析随机UACR对GDM孕妇早期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效力。结果 GDM组女性随机UACR显著高于非GDM组和健康对照组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GDM组女性与健康对照组女性随机U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尿蛋白阳性亚组女性随机UACR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GDM尿蛋白阴性亚组、非GDM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随机UACR预测GDM孕妇早期肾损伤的AUC=0.912(P0.001),诊断敏感度为92.25%,高于血BUN和肌酐。结论随机UACR可作为诊断GDM孕妇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尿酸(SU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UACR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UACR、血清NT-pro BNP、TNF-α及SUA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UACR值与NT-pro BNP、TNF-α、SUA、LVED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03、0. 375、0. 415、0. 403,均P 0. 001),与LVEF呈负相关(r=-0. 208,P 0. 001)。ROC曲线分析URCA诊断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AUC为0. 736,灵敏度为75. 65%。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URCA值明显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不断升高,URCA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5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1例,另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ELISA法检测所选对象的血浆Gas6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计算尿白蛋白/肌酐值(UACR);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结果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Gas6浓度值M(P25,P75)为32.6 ng/ml(21.6 ng/ml~43.5 ng/ml)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21.1 ng/ml(14.2 ng/ml~27.5 ng/ml)和健康对照组20.7 ng/ml(15.4 ng/ml~25.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Gas6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s6浓度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Hb A1c均呈正相关(r=0.450,P0.01;r=0.318,P0.01)。结论 Gas6与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3532例(男1622例,女1910例)年龄2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测定其尿白蛋白、尿肌酐、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肌酐比30~300 mg/g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1)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微量自蛋白尿组的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代谢紊乱的加重呈升高趋势(趋势分析P<0.001);(3)高血压和高血糖分别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前者OR值=2.15,P<0.00l;后者OR值=1.64,P=0.01)。与无代谢异常组相比,二种代谢异常组和MS组发生微量蛋白尿的OR值显著升高,分别为3.93、4.77(P均<0.001)。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独立相关,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个体发生微量自蛋白尿的风险显著增加,尤以MS为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量白蛋白尿(MAU)患病率、相关因素及其性别间差异,为减少心血管病并发症和肾病进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4个社区随机抽取2080名(男性810名,女性127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87±13.10)岁;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对可能与MAU有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80名受试者中MAU患病率为17.50%,其中女性为18.82%,男性为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收缩压(OR=1.02)、血清肌酐(OR=1.04)是男性MAU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年龄(OR=1.04)、收缩压(OR=1.02)、血清肌酐(OR=1.08)、体重指数(OR=1.07)、总胆固醇(OR=2.05)是MAU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4)是MAU的保护因素.结论 该社区人群MAU患病率高于以往国内外报道,其中女性MAU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不同性别间MAU的相关因素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DM)301例和健康体检者29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血清ACE、肾功能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CE对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的诊断价值,并对大量白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CE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3,P0.01)。无白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之间AC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量白蛋白尿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CE诊断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的AUC分别为0.649(0.595~0.707)和0.680(0.608~0.750),P0.001,后者优于前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CE和Cr为糖尿病患者发生大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CE活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血清ACE高活性可能是肾病发展到后期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18~69岁人群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和预防肾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和江苏省4个项目县,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69岁2 278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液检测和24 h尿液收集。用SAS 9.3进行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2 278名研究对象24 h尿微量白蛋白中位数为12.50 mg(P_(25),P_(75):9.62,17.60 mg),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4.24 mg(P_(25),P_(75):10.86,20.87 mg)、13.32 mg(P_(25),P_(75):10.25,19.98 mg)、15.73 mg(P_(25),P_(75):11.49,26.31 mg)和13.53 mg(P_(25),P_(75):10.33,20.00 mg),均高于相对应的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相关影响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F=50.66,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因素包括年龄(β=-0.002)、性别(β=0.035)、体质指数(β=0.006)、舒张压(β=0.004)、空腹血糖(β=0.025)和总胆固醇(β=0.03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血糖、血压、血脂以及体质指数相关,提示及早有效干预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控制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方法:对到本院就诊的已排除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尿肌酐(UACR)测定,筛选出符合30 mg/g≤UACR≤300 mg/g的患者202例,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86例,正常血压组116例,分析两组UACR差异。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UACR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高值血压与糖尿病MAU呈独立相关。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是糖尿病性MAU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探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适宜肥胖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 887例,按尿白蛋白/肌酐(尿A/C)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男性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病程、收缩压、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身比(WHtR)明显增加,血肌酐、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女性患者中,微量蛋白尿组年龄、病程、收缩压、WC、WHR、WHtR明显增加,TG、HbA1c明显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病程、收缩压、TG、HbA1c等影响因素后,男性患者BMI、WC、WHR、WHtR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1.097、1.043、1.348、2.212(P值均0.01);女性患者WHR、WHtR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OR值分别为1.448、2.432(P值均0.01)。男、女性WHtR ROC曲线下面积均最大,与WC、WHR及BMI ROC曲线下面积相比,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tR预测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切点:男性0.54(敏感性59%,特异性61%),女性0.57(敏感性58%,特异性67%)。结论 WHtR是预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适宜肥胖指标。合理减重,控制WHtR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防治及减少相关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子痫前期孕妇及围产儿发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作为不良预后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分娩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共420例,其中子痫前期组130例,正常组290例,比较两组UACR水平。分析子痫前期组U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UACR作为子痫前期组母儿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1)子痫前期组UACR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未发生不良预后人群相比,子痫前期组发生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导致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胎儿生长受限,医源性早产、引产,新生儿窘迫时UACR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升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子痫前期组UACR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3),与不良预后的发生之间呈正相关(r=0.5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UACR作为预测子痫前期孕妇发生母儿不良预后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UACR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84.8 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晨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关联性.方法 以苏州市金阊区1796名女性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调查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情况,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UACR水平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高血压前期、血压正常组的UACR水平分别为15.54(7.67~32.53)、9.01 (5.45~18.06)、7.13 (4.60~12.50) mg/g,UACR偏高率依次为27.57%、13.42%、9.61%,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水平处于1、2、3和4分位者,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其收缩压分别为125.3、128.8、130.8和135.1 mmHg,舒张压分别为80.9、82.7、84.0和85.9 mm Hg;发生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UA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与最低分位者相比,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后,UACR水平处于第2、3、4分位者患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0.32、0.72和1.37倍.结论 女性人群中UACR水平与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95例,按SBP水平分为:Ⅰ组:SBP<160mmHg,Ⅱ组:160mmHg≤SBP<180mmHg,Ⅲ组:SBP≥180 mmHg。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RHR<70次/m in;RHR2组:70次/m in≤RHR<80次/m in;RHR3组:RHR≥80次/m in3组。测量患者血压、心率、M alb、血肌酐。结果不同RHR组间比较,在年龄、性别、肌酐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SBP随RHR增加而升高(P<0.01);在不同SBP分组中,随着RHR的增高,尿微量白蛋白依次增高(P<0.01)。尿微量白蛋白随着RHR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且RHR和M alb呈正相关,其r值为0.612,P<0.01。结论静息心率的增快是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DM)微量白蛋白尿(MAV)与QT离散度(QTd)的关采. [方法]收集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尿白蛋白排谢率(UAER),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选择其中UAER<200 μg/min患者120例,以UAER在20~199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MAU)组(n=61),同时UAER<20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阴性(NAU)组(n=59).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记录,测定两组患者静息心率(RHR),QTd及经心率校正的QTcd.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AU组与NAU组RHR,QTd,QTc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微量尿白蛋白与RHR,QTd,QTcd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静患心率和微量白蛋白尿是QTd独立影响因素(P<0.01),也是Qtca独立影响因素(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QT离散度密切相关,而且是2型糖尿病QT离散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微量白蛋白尿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有用的预测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组,对比3组的各相关因素。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患者相比,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肌酐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肌酐的程度与骨质疏松症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以及临床经验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吸烟、合并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 1,P <0.05),高BMI为保护因素(OR<1,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女性、年龄大、吸烟、合并高血压、高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为危险因素,高BMI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市≥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苏州市金阊区8个小区抽取的2 889名≥3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与肥胖的关联性。结果苏州市调查的2 889名≥30岁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446例,检出率为15.44%;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与正常组人群比较,体质指数(BMI:25.3 vs 24.4)、腰围(WC:84.0 vs 82.0)、腰臀比(WHR:0.88 vs 0.87)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以这3个指标定义的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正常组(P<0.001);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尿酸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肥胖者(OR=1.610,95%CI=1.189~2.181)和WHR中心性肥胖者(OR=1.349,95%CI=1.078~1.688)均可增加≥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性;当BMI肥胖和WHR中心性肥胖者同时存在时,≥30岁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性为无BMI肥胖和WHR中心性肥胖者的1.937倍(OR=1.937,95%CI=1.370~2.740)。结论肥胖是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糖化白蛋白(GA)联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T2DM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6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4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LA组)39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抵抗素、VEGF、GA变化及与UACR的关系,ROC曲线分析抵抗素、VEGF、GA及三者联合诊断早期DN的效能。结果 NA组抵抗素、VEGF、GA及UACR值低于MA组、LA组,MA组上述指标低于LA组,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07、24.082、10.905、136.311,P<0.05);血清抵抗素、VEGF、GA与UACR均呈正相关分析(r=0.646、0.678、0.583,P<0.01);ROC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VEGF、GA诊断早期DN的最佳节点值分别为50.53 ng/mL、95.12 pg/mL、20.08%,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74高于血清抵抗素(0.775)、VEGF(0.788)、GA(0.733)单独检测(Z=2.189、3.031、2.441,P=0.029、0.002、0.015)。结论血清抵抗素、VEGF、GA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