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开放腹膜前间隙修补与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成人初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Web of Scienc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查找有关比较开放腹膜前间隙修补与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成人初发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包含1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开放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在减轻术后慢性疼痛[RR=0.39,95%CI(0.26,0.58),P<0.00001]以及降低术后异物感[RR=0.49,95%CI(0.31,0.79),P=0.003]、复发[RR=0.37,95%CI(0.15,0.89),P=0.03]和血肿[RR=0.41,95%CI(0.26,0.67),P=0.0003]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而两者术后切口感染[RR=0.89,95%CI(0.29,2.76),P=0.85]和尿潴留[RR=0.75,95%CI(0.35,1.61),P=0.46]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相比,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于开放腹股沟疝修补,可考虑将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作为常用术式。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各种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3 2003).美国OVID数据库(1993 2003)和MEDLINE(1993~2003),与研究者联系以获得更多相关研究资料.纳入比较两种不同术式行无张力疝修补,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收集数据并对收集所得数据及试验质量进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 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年至2003年共有21个试验,415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平片修补术相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术后复发率[OR 1.14,95%CI(0.37,3.47),P=0.8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OR1.01,95%CI(0.63,1.63),P=0 9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OR 0.46,95%CI(0.18,1.16),P=0.1]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亚组分析提示:经腹腔腹膜外修补术组在术后复发率[OR1.24,95%CI(0.65,2.36),P=0 52]、围手术期并发症[OR 0.89,95%CI(0 65,1.22),P=0.46]和术后持续疼痛[OR 0.76,95%CI(0.钙,1.19),P=0 22]方面与开放修补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组在复发[OR1.07,95%CI(0.51,.24),P=0.70]和术后持续疼痛[OR 0.95,95%CI(0.55,1 65),P=0.86]方面与开放修补术比较无差异,但在围手术期并发症[OR0.5095%CI(0.34,0.73),P=0.0004]方面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前路平片法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无明显差别;腹腔镜手术TEP术式较开放式疝修补术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复发率和术后持续性疼痛方面还需要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应用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7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136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纱块游离组(36例)和直接游离组(100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游离腹膜前间隙所花费的时间、出血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膜破损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136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纱块游离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直接游离组[(18.97±2.86)min vs(24.84±4.25)min],出血量少于直接游离组[(6.29±2.82)ml vs(8.94±4.17)ml],腹膜破裂发生率低于直接游离组[3.03%(3/36)vs 25.00%(25/100)],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1,P=0.027;t=-4.212,P=0.001;χ2=4.497,P=0.034)。 结论TAPP术中应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膜破损的发生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葛宏波 《系统医学》2023,(4):120-123
目的 探讨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分别运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6例,以数字奇偶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疼痛度评分、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59±6.64)mL、(56.82±11.54)min、(2.35±0.54)分、(21.59±3.72)h、(9.31±2.37)h、(10.25±1.65)h、(6.71±0.94)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0、5.305、10.896、4.889、6.679、6.326、5.71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0例SAP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分为合并腹腔感染组(216例)和非合并腹腔感染组(34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4/216 vs.5/344,χ~2=4.257,P=0.002)、合并胸腔积液(104/216 vs.44/344,χ~2=20.450,P=0.003)、合并腹腔积液(144/216 vs.76/344,χ~2=26.740,P=0.001)、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7±4)分vs.(14±6)分,t=4.698,P=0.001]及Ranson评分[(3.8±0.8)分vs.(3.3±0.6)分,t=5.558,P=0.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1±52)U/L vs.(100±24)U/L,t=15.819,P=0.002]和血钙[(1.6±0.4)mmol/L vs.(2.2±0.4)mmol/L,t=7.670,P=0.003]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情况中机械通气(72/108 vs.46/172,χ~2=20.790,P=0.002)和肠功能障碍(80/108 vs.82/170,χ~2=8.82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器官功能衰竭[OR=0.142,95%CI(0.530,0.901),P=0.031]、合并腹腔积液[OR=4.723,95%CI(1.489,2.888),P=0.002]、血钙水平[OR=4.913,95%CI(0.816,0.957),P=0.003]和肠功能障碍[OR=3.642,95%CI(0.547,0.954),P=0.002]为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合并腹腔积液、血钙水平和肠功能障碍4个指标为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对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针对以上4个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及25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结果与TAPP组比较,TEP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50.41±12.67)minvs(65.34±15.25)min]、住院费用较低[(7016±751)元vs(7413±1062)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痛药使用率(0vs16%)和术后并发症(12.5%vs34.4%)比较,TEP组例数少于TAPP组(P<0.05)。结论TEP术式与TAPP术式各具优点,但相对而言TEP的手术时间短、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及疼痛较轻;对于单纯的易复发性疝而言,TEP不进入腹腔,可在腹膜前进行修补,是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前后入路腹膜前放置Kugel补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将84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前入路组(n=38)采用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入路组(n=46)采用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后入路组[(36±14)min比(45±12)min,P=0.002 1];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复发及补片感染现象。结论前后入路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选择适合患者的术式,均可获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463医院2014-01—2015-01收治腹股沟疝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3%和9.7%,复发率分别为25.8%和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腹股沟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正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分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成人腹外疝的腹腔镜手术方法主要有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POM)、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1]。TEP手术由美国Mc Kernan于1992年首先报道,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而不进入腹腔,是一种腹膜前修补方法,相当于开放式前入路的Kugel手术,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重量型普理灵疝装置作为腹膜前间隙修补技术之一,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有部分患者修补后出现疼痛、异物感。目的:探讨超普疝装置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02/2010-12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外科择期行单侧开放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患者155例,根据使用修补装置不同分为超普疝装置组(n=79)和普理灵疝装置组(n=76),所有患者于术后3,6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2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发生并发症比例接近(P>0.05)。随访12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超普疝装置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普理灵疝装置组接近(P>0.05)。但超普疝装置组异物不适感患者明显少于普理灵疝装置组(P<0.05)。说明超普疝装置腹股沟疝修补后患者局部异物不适感更轻,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改善其预后。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诊断为KDSS的患儿8例(KDSS组),收集同一时期确诊为川崎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KD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DSS组患儿年龄3岁(75.0%vs.21.9%,χ2=8.23,P0.05),淋巴结肿大发生率(87.5%vs.40.6%,χ2=5.48,P0.05)较高,中性粒细胞比例[(0.90±0.04)%vs.(0.66±0.15)%,t=8.42,P0.05],C反应蛋白[(221±116)mg/L vs.(73±54)mg/L,t=3.52,P0.05],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6 192±2 990)×10-6 mg/L vs.(739±691)×10-6 mg/L,t=5.12,P0.05]较高,白蛋白[(22±4)g/L vs.(31±4)g/L,t=5.69,P0.05]及血钠水平[(126.0±7.7)mmol/L vs.(135.6±2.2)mmol/L,t=3.49,P0.05]较低,且易发生丙球无反应(62.5%vs.6.3%,χ2=14.49,P0.05)及冠脉损害(87.5%vs.28.1%,χ2=9.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3岁[OR=10.7,95%CI(1.8,65.2)],中性粒细胞比例0.75[OR=17.9,95%CI(1.9,166.8)],白蛋白30 g/L[OR=11.7,95%CI(1.3,106.8)]及NT-pro BNP升高[OR=29.0,95%CI(4.0,212.9)]是KDS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KDSS患儿年龄较大,全身炎症反应明显,有低蛋白血症,NT-pro BNP升高,且易导致丙球无反应及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异物感、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并优化围术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经腹腔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镇痛药使用情况少,并发生发生率及术后1 d、3 d的视觉模拟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Kugel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Kugel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为(45±12)min,术后均未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4~7 d,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9~12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及术后慢性疼痛.结论 局部麻醉下Kugel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为患者提供性价比高、微创、无张力的疝修补方式,但由于手术开展时间和病例数限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40-2641
探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术中选择。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26例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的临床资料,按疝囊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横断处理疝囊(横断组)66例,完全剥离疝囊(剥离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横断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4±1.3)ml、(42.6±7.7)t/min和(3.1±0.8)t/d均少于剥离组(3.6±1.2)ml、(32.4±6.2)t/min和(3.3±0.9)t/d(P0.05);横断组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均为1.7%低于剥离组13.3%、11.7%(P0.05)。治疗Ⅲ型腹股沟斜疝行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横断或疝囊完全剥离这两种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其中使用疝囊横断方法处理疝囊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血清肿和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放性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确诊的腹股沟疝患者210例,分为开放性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分别检测记录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医疗费用、VAS评分,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和总手术费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组住院时间低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使用和术后VAS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放性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开放性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可全面治疗斜疝、直疝、股疝及复发疝,值得在国内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2~2009年9月期间的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语种不限。纳入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慢性疼痛、远期复发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标准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0.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软件RevMan 5.0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试验,共5 8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与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较,两者在远期复发率[OR=1.53,95%CI(1.00,2.34),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4,95%CI(0.52,1.05),P=0.0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慢性持续性疼痛[OR=0.45,95%CI(0.34,0.59),P〈0.000 01]、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2.15,95%CI(1.32,3.53),P=0.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腹腔镜疝修补术在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方面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远期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没有差异。术中并发症和其它术后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文慧 《大医生》2023,(22):7-9
目的 观察分析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的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44%比对照组76.92%高(P <0.05);研究组手术所用的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3%比对照组23.07%低(P <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手术的时间,降低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住院的时间,且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股沟疝患者18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81例与观察组105例。传统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结果、疼痛评分与安全性,并于术后12 h测定2组患者血清中TIMP-2、MMP-2、TIMP-1、MMP-9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时间与疼痛评分指标显著优于传统组(P 0. 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 0. 05),2组皮下血肿、睾丸炎、切口感染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IMP-2、MMP-2、TIMP-1与MMP-9水平显著低于传统组(P 0. 05)。结论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提高疗效,提升安全性,并从根本上降低腹股沟疝的复发率,是临床中较为有效的腹股沟疝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VLW)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为改善该人群的躯体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该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2至1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收集其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以肺超声显示的B线数目评估EVLW量、6 min步行试验得到的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躯体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线数目与6MWD的相关性。按6MWD的中位数值将患者分为高6MWD组和低6MWD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躯体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3例患者。B线数目为4(0,17)条,B线>5(EVLW过多)的患者有50例(48.5%);6MWD为402.0(355.3,455.5)m。6MWD与B线数目呈负相关(r=-0.591,P<0.001)。与高6MWD组相比,低6MWD组患者的年龄[(56.7±10.2)岁vs.(47.5±12.7)岁,P<0.001]、糖尿病肾病比例(48.1%vs.17.6%,P=0.001)、B线数目[16(3,20)条vs.0(0,6)条,P<0.001]、血B型尿钠肽[274(147,1 374)ng/L vs.94(41,280)ng/L,P<0.001]较高,而男性比例(46.4%vs.66.7%,P=0.036)、血红蛋白[(93.6±22.4)g/L vs.(105.8±15.2)g/L,P=0.002]、血白蛋白[(30.5±5.5)g/L vs.(34.6±4.8)g/L,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63.5%(49.0%,70.0%)vs.68.0%(64.0%,71.0%),P=0.011]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72,95%CI:0.808~0.941,P<0.001)、B线数目(OR=0.880,95%CI:0.818~0.948,P=0.001)、血红蛋白(OR=1.066,95%CI:1.024~1.110,P=0.00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OR=1.082,95%CI:1.014~1.155,P=0.018)是6MW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VLW过多是腹膜透析患者躯体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应用肺超声指导EVLW的控制对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