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吉文  张永昌  黄斌  向涵  王攀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83-1084
目的了解天然钻石加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状调查、检测和评价方法,对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的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调查,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天然钻石加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结论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病防护措施等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需要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公司现代物流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定量分级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谷物粉尘、磷化氢,物理因素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防护措施效果能够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水平。结论针对该项目在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企业汽车空调管生产线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该评价报告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已达到预期的评价目标,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4.
郑晶  王纯慧  高群  刘放  任刚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05-2607
目的对某煤矿拟新建矿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拟建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设计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等依托总公司,也基本能够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经类比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物和粉尘能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后,可以减轻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结论某煤矿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刘泉水  宋伟  查河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059-2063
目的了解某汽车公司轿车及发动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该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对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除6个岗位的噪声超标外,其他均符合卫生标准。结论在目前的生产状态下,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可行的,但部分高噪声场所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电子企业涂装生产线扩建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的规定,采用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定量分析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扩建项目在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基本采纳了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采取了较为有效的防毒、防噪等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达到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识别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并对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工频电场、高温、MDI、乙酸乙酯、乙二醇、苯、甲苯、二甲苯、邻苯二甲酸酐、粉尘、苯乙烯、丁二烯等,经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合格率为80%,最大值为85.2dB(A),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其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方面较合理,企业应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督促工人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完善作业人员体检项目,增加体检率,完善警示标识及公告栏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龚利强  陈阳  吕敏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11-2614
目的评价某化工公司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竣工验收或专项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验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现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基本能满足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及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设备布局、毒物危害控制、应急救援、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该评价报告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要求。结论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分析法和检查表法对某钼镍矿资源生产钼酸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 拟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重点为化学性有害因素.项目的 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识别、评价干混砂浆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 方法 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其他粉尘及噪声,项目拟采取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通风除尘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某1,4-丁二醇化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内容基本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甲醇、甲醛、正丁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噪声和高温。作业场所中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强度岗位检测合格率为75.0%,高温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企业通过设置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多数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某烤瓷牙制作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和控制效果.方法 对该烤瓷牙制作项目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合相应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该项目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金属毒物,其中粉尘、毒物空气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89.7%;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任婕  王延让 《职业与健康》2013,(24):3272-3273
目的明确天津某铝制品电缆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该电缆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拉丝操作工和叉车工噪声测量值分别为88.1dB(A)、87.3dB(A),超过国家标准,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结论该铝制品生产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臭氧、丁酮、甲醇,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该企业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6.
袁华  王溪鸿  潘祖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484-2486
目的通过对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的评价,为建设单位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SO2、NOx、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制标准。该项目在总体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而在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用室及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钢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但应加强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某拟建项目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确定危害类别,探讨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丙烯腈外操岗位8 h等效A声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崔建伟  戴猛  彭朝阳 《职业与健康》2014,(17):2381-2383
目的通过对某石化企业己内酰胺重残液与聚合浓缩液合并生产15kt/a切片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为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己内酰胺、联苯、粉尘和噪声,其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在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及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设备布局、毒物危害控制、应急救援、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煤炭企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控制效果,为企业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等,本次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经检测粉尘合格率78.6%,噪声合格率80.0%,化学毒物合格率100.0%。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基本符合相关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运行情况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毒化学物质、粉尘及物理因素,其中催化剂配制岗位苯(CSTEL3.85~42.53 mg/m3)、二氯乙烷(CSTEL<2.20~71.97 mg/m3)、氯化氢(CMC0.10~8.00 mg/m3)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经对催化剂配制岗位防毒设施改造后检测,以上物质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