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完善而有效的锥体束空间定位和功能保护方法。方法对13例功能区胶质瘤应用1.5T磁共振系统采集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在功能神经导航中进行纤维束示踪(FT),在导航中确定肿瘤与锥体束界面的标记点,应用自制导航穿刺针、着色明胶海绵对白质内锥体束走行进行空间定位。在空间定位锥体束基础上,应用皮质、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或唤醒麻醉技术在肿瘤切除中对锥体束功能进行评估监测,保证其正常功能。结果本组锥体束与肿瘤交界区在神经导航中均得到确定,术中在DTI-FT导航下空间定位满意;锥体束功能判定明确者10例。均全切肿瘤,运动功能保持术前正常水平或得到改善。结论联合应用DTI-FT导航、神经电生理或唤醒麻醉技术可确保锥体束功能不出现手术损伤,同时为明确胶质瘤在脑白质内功能性边界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脑电监测对脑功能区癫痫患者术中功能区定位的意义及手术效果的评估。方法对18例头皮脑电异常放电部位位于功能区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2例位于感觉运动区,6例位于语言区)术前进行fMRI扫描后,将导航序列的fMRI影像传输至神经导航仪,术中应用导航系统定位感觉运动区及语言区,应用术中脑电监测,对癫痫起源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术中最大限度的切除致痫灶,对波及功能区的病灶实行皮层电灼术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结果全部患者在预定的癫痫灶局部均可记录到癫痫波,术后出现感觉运动区功能障碍者2例,言语障碍者1例,除1例出现永久感觉障碍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症状缓解。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I级7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2例;总有效者16例,有效率达88.9%。结论fMRI结合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可实现个体化、实时、精确地定位病灶及毗邻的脑皮质功能区,达到在保护重要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致痫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神经导航,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并运用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监测语言区、运动区和皮层下重要神经传导束,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结果 5例语言区胶质瘤和30例病变毗邻运动皮层胶质瘤患者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功定位功能区,通过弥散张量成像3例语言区胶质瘤和42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重建出弓状束和锥体束。术中电刺激语言区和运动区检出率分比为100%和92.7%;92.7%的运动区肿瘤患者可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定位中央沟。术中神经导航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肿瘤影像全切率86.7%,术后功能保留率91.7%。结论运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脑功能区,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术前规划、术中引导病灶切除,但需注意影像漂移。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结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与3D-DSA三维影像融合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伴癫痫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患者的MRI与3D-DSA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进行影像融合,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完成脑动静脉畸形及致痫灶显微切除术。结果 本例通过MRI与3D-DSA影像融合,精确定位显示病灶范围,术中实时导航找到主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成功切断主要供血动脉,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同时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定位脑功能区及致痫灶,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复查DSA示畸形无残留,脑电监测颅内未见异常放电。结论 MRI与3D-DSA影像融合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联合应用,可以既能完全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又能同时清除致痫灶,保护脑重要功能区,为重要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功能区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显微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脑功能区深部C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术中唤醒麻醉、B超、神经导航、皮质电生理监测及皮质电刺激显微手术全切除病灶。结果 术后72 h内MRI显示:CM全切除25例(100%);无术后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MRI复查未见复发。术后1年m RS评分:0分21例,1分2例,2分1例,3分1例;无永久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副损伤。结论 脑功能区深部CM采用术中唤醒麻醉、B超、神经导航、皮质电生理监测、皮质电刺激,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达到满意切除,并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和改善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利用脑磁图(MEG)、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和神经导航技术,在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切除中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 对40例涉及中央区的Ⅱ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神经导航定位肿瘤行手术切除;试验组将脑磁图、DTI与神经导航序列影像融合进行术中导航,术中可视下定位脑皮质功能区及皮质下传导束,来实现精确切除病灶.术后3d内行MRI、DT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神经传导束完整性及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KPS评分.结果 试验组肿瘤全切除率85% (17/20)显著高于对照组55% (11/20);试验组术后致瘫率25% (5/20)显著低于对照组60%(12/20);试验组术后1个月平均KPS评分(84.50±2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05±33.36)分.两组在肿瘤切除率、纤维束(FA值)、神经功能保存、KPS评分上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联合利用MEG、DTI及神经导航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切除中央区胶质瘤,并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皮质电刺激(CES),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FCD癫病人行MRI薄层扫描及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扫描,结合神经导航引导手术入路,CES定位运动区,皮质脑电图定位致灶,行致灶加病灶切除。结果术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均与术前相同,病理结果均为FCD。术后随访1年,Enge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复查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棘波、尖波基本消失。结论神经导航结合BOLD-fMRI、CES及皮质脑电图,在FCD癫手术中定位准确,减少运动功能损伤,达到癫灶切除及最大程度保护运动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术中全麻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附5例报告)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目的 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脑功能区微创手术提供经验。方法 对5例脑功能区脑内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题下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经过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醒一再全麻,其中3例安全经历术中拔管和再插管。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恢复,其中3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1例术前频繁发作癫痫唤醒后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电刺激及皮质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手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灶,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引导对毗邻运动功能区致(癎)病变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导航引导手术的14例癫(癎)病人,其中10例采用术中MRI.术前MRI扫描,融合影像,设计病变切除范围及入路,三维计划输入导航系统并投射至手术显微镜辅助手术.术中复查MRI,对残余病变重新定位,实施手术切除.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病人均成功实施了功能神经导航,致(癎)病变、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投射在手术显微镜下,精确切除病变,同时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获得有效保护;术中MRI末次扫描提示致(癎)灶病变的切除范围达到术前计划.术后随访6~24个月,癫(癎)发作控制达Engel Ⅰ级12例,Engel Ⅱ级2例.未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结论 对于毗邻运动功能区的致(癎)病变,通过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精准定位病灶和功能区,可以达到精准切除病变并保护正常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磁图功能区定位与神经导航结合在肿瘤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1例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行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确定肿瘤范围及相邻皮质功能区位置,将影像数据输入Brain-LAB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制定手术计划,标记肿瘤病灶及其临近重要功能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新增一过性功能障碍8例.结论 MEG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结合神经导航将病灶与功能区定位应用于肿瘤神经外科,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入路,并在术中更精确地保护功能区,从而使功能区损伤的机会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并结合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技术,初步实现三维可视化皮层功能拓扑定位,辅助累及皮层功能区致痫灶的手术,提高疗效.方法 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双侧皮层电极埋藏覆盖中央区,术后予皮层脑电图监测,并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神经导航系统融合头颅MRI和CT影像,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皮层功能和致痫灶,第二次手术在导航辅助定位保护功能区的前提下,行致痫灶切除术,对累及功能区的病变实施皮层热灼术.结果 患者成功埋藏32导、24导及6导皮层电极各一枚覆盖中央区,皮层脑电图监测捕获临床发作4次,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确定功能区.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建立覆盖皮层电极的三维大脑模型,还原电生理资料,实现拓扑定位.手术成功实施病灶切除,术后无发作情况,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使作为脑-机接口的脑皮层电极技术与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将皮层电极的空间位置,精确融合在基于头颅MRI建立的大脑皮层解剖模型上,还原皮层脑电图和皮层电刺激结果,实现三维可视化拓扑定位,对于累及功能区致痫灶的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失,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是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最高目标。在唤醒麻醉下,术前功能神经影像、术中大脑皮质刺激定位、电生理监测、神经导航和术中成像(超声、MRI)等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对脑功能区胶质瘤外科治疗进展,尤其是功能定位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磁图与神经导航结合在癫痫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磁图定位和神经导航方法二者结合在癫痫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顽固性癫痫手术,术前脑磁图确定皮质癫痫灶及中央后回感觉皮质范围,然后与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结合应用于手术当中。结果脑磁图癫痫灶定位与术中皮质脑电图定位符合率100%。按Engel分级作为癫痫疗效标准,术后癫痫发作完全停止9例(1级),发作减少90%以上2例(2或3级),发作减少不到90%1例(4级)。无一例出现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磁图是无创确定癫痫灶和功能区皮质空间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脑磁图定位结合神经导航方法的应用可使癫痫外科手术更精确,侵袭更小。  相似文献   

19.
<正>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对神经导航在各类颅脑肿瘤的切除、脑血管病手术、颅内金属异物摘除和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脑磁图癫(癎)灶和皮层功能区定位在癫(癎)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磁图在癫(癎)外科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癎)病例,术前应用脑磁图辅助定位皮层癫(癎)灶及重要皮质功能区范围,其中18例将脑磁图与神经导航系统结合.结果 本组216例患者,按照Engel癫(癎)疗效分级,Ⅰ级71.75%,Ⅱ级10.19%,Ⅲ级8.80%, Ⅳ级9.26%.脑磁图癫(癎)灶定位与术中皮质脑电图定位符合率87.9%.无一例出现手术后永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脑磁图是无创确定癫(癎)灶和功能区皮质空间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脑磁图结合神经导航术前和术中的皮质功能区定位方法应用可使癫(癎)外科实现微侵袭和精确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