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孤立肾肾癌的全新手术方法-氩氦刀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1年应用氩氦刀切除术治疗1例左侧孤立肾肾癌患者。结果: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为左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术后2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缩小并纤维化,内部血流消失;术后半年ECT扫描显示左肾血流灌注正常,左肾功能正常。结论:氩氦刀治疗孤立肾肾癌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可靠,能极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是2016版WHO肾肿瘤分类中新增的肾癌亚型, 目前国内外仅有少量样本报道。本文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 体检发现左肾小肿瘤, 行左肾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结果为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无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1月5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60~76岁,(65.8±6.6)岁。1例体检同时发现右肾占位及左肾上腺区占位,4例因肾透明细胞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22~130个月复查影像学发现肾上腺区占位。否认头痛、心悸、高血压、低血钾等临床表现。泌尿系增强CT示肿瘤直径1.6~5 cm,(3.4±1.3)cm。术前均未发现其他远处转移。结果 5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转移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6~261 min,(146.4±71.1)min。1例术中出血900 ml,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4例出血15~300 ml,中位数2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2~6 d,(4.0±1.6)d。术后住院3~8 d,(6.0±1.9)d。5例术后均采用索拉菲尼靶向治疗。5例随访时间21~44个月,中位数32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2个月(例1)、30个月(例3)肿瘤特异性死亡,无瘤生存1例(例2),带瘤生存2例(例4、5)。远处转移2例,为肺转移1例(例1),肺转移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例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的孤立性转移瘤以及肾癌同时伴发孤立性转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建议辅助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透明细胞癌为肾癌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年恶性肿瘤的3%,高发年龄50~60岁,男:女为2:1。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在确诊时大约有25%~30%已出现远处转移,转移的部位多为肺、肝脏、骨、脑、淋巴等,而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胆囊者极为罕见[1]。我院于近年收治1例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女,86岁,1993年9月因左侧肾占位性病变行患肾切除,病灶大小为35 mm×30 mm×30 mm,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的认识,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告2例经本院收治的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表现。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6岁及61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其中1例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B超发现胆囊腔内肿物增大,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另1例发现肾脏及胆囊病变后同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术后随访3个月及2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临床罕见,对于肾癌患者或既往有肾癌病史的患者,应该关注其胆囊上存在的病变性质,PET/CT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同时比较原发灶和转移灶二者病理的异同能更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转移性精囊癌临床少见,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精囊腺的病例在临床中更加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难以与膀胱、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相鉴别。2017年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左侧精囊腺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切除精囊转移肿瘤。术后规律行膀胱灌注及口服舒尼替尼治疗,随访19个月,精囊及周围组织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7月到2011年08月,对本院45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年龄24岁~ 82岁,平均55岁,肿瘤大小1.5cm ~4.0cm,平均3.1cm.结果 所有4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没有改为开放或肾全切.手术时间80min~190min,平均10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9min~45min,平均26min,术中出血30ml ~ 400ml,平均130ml,术中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12d,平均7d,发生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36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术后随访4 ~ 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膀胱移行细胞癌阴茎转移罕见,我院2009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75岁.主因"全膀胱切除术后21个月,阴茎肿痛1个月"于2009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在外院因膀胱肿瘤行TURBt,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006年4月因膀胱肿瘤复发再次行TURBt,术中发现膀胱前壁、膀胱左侧壁和前壁交界处、左输尿管口后方大片苔藓样肿瘤,术后病理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8个月.2008年3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个月"入院,膀胱镜检示膀胱左侧壁地毯样隆起,范围3 cm×3 cm.活检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遂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灶性呈腺癌分化,侵及膀胱壁全层.双侧输尿管切端,尿道切端,左右精囊未见癌侵及,左右髂血管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肾梭形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梭形细胞癌;随访6-17个月,7例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随访9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肾梭形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少见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病理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合并肾静脉癌栓型肾癌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手术安全性及肾周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9.6)岁。21例患者因血尿就诊时查泌尿系彩超时发现肾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16例因腰部酸胀不适主诉就诊。肿瘤位于左肾14例,右肾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检查证实肾脏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形成,同时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麻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联合肾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3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用时(178.0±3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9.0±78.6)ml,4例患者术中给予术中输血治疗。术后1周内无继发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未分类癌1例。按照TNM肾癌分期标准均属于Ⅲ期肾癌。其中12例提示癌组织侵及肾周淋巴结。术后平均随访(19.3±4.8)个月,5例患者术后因癌组织肝转移死亡,2例发生肺部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治疗合并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肾癌是安全、有效的,同期存在肾门部淋巴结转移较单独肾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肾癌泌尿男性生殖道转移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20年来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例1肾癌术后转移至同侧输尿管膀胱,例2肾透明细胞癌同时转移至同侧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转移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例1行残留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例2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加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例1术后5年死于远处转移,例2术后2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肾癌的泌尿男生殖道转移少见,转移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手术切除转移灶是首选推荐的治疗方法,肾癌根治术据病变情况可同时切除同侧全长输尿管并膀胱袖状切除。  相似文献   

13.
肾癌甲状腺转移很少见,我们遇见1例,特报告如下: 患者,男,63岁。1987年10月14日因左肾肿瘤作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左肾下极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广泛浸润肾下极,肾盂,肾髓质淋巴管内可见癌栓形成。在此术前4年颈部甲状腺已弥漫性肿大,软,但不影响呼吸而未作手术。1988年3月30日在针麻下作了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期微创手术治疗肾肿物合并膀胱肿物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1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同期治疗肾肿物合并膀胱肿物10例。膀胱肿物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例肾囊性肿物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开窗术,术中分离囊肿后切除囊壁; 7例肾实性肿物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游离肾动脉及肾脏,阻断动脉后切除肿物并缝合创面。结果 3例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腹腔镜肾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分别为77、81、228 min;出血量分别为2、5、100 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10 d;术后病理为肾囊肿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7例肾实性肿瘤合并膀胱肿物行TURBT+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27~281 min,平均180 min;出血量5~100 ml,中位数20 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5~18 d,平均10 d;肾脏术后病理:5例透明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术后病理:5例尿路上皮癌,2例腺性膀胱炎。1例术后肾周血肿,对症治疗后好转; 1例术后发现为浸润性膀胱癌,1周后行膀胱癌根治术。10例随访1~91个月,中位34个月,术后1年1例膀胱癌复发再次手术治疗,余无复发。结论对于肾肿物合并膀胱肿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TURBT,根据肿物性质同期行腹腔镜肾囊肿开窗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4例,间歇全程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1例。B超、IVU及CT提示肾肿瘤并发尿路肿瘤4例,肾癌不除外合并同侧肾盂占位1例。结果 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4例同时行不同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行分次手术。病理为肾癌并发膀胱癌3例,肾癌并发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10个月膀胱肿瘤局部复发,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4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少见,对肾癌患者行泌尿系超声、IVU和术中肾脏剖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宜同时切除肾癌侧输尿管,以避免残余输尿管发生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7例T1期肾癌患者,肿瘤直径1.2~4.0 cm,平均(3.1±0.8)cm。术前均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后腹腔入路,根据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阻断供应瘤体的肾动脉分支,距瘤体边缘0.3~0.5 cm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20个月。结果:1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输血1例。手术时间68~156 min,平均(112.0±20.8)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8~42 min,平均(26.0±8.9)min;术中出血量30~240 ml,平均(80.0±15.6)ml。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Bellini集合管癌1例,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1例孤立肾患者术后3 d血肌酐升高至240 mmol/L,放置双J管后血肌酐下降,随访12个月始终维持在120~150 mmol/L;另2例孤立肾患者及其余患者肾功能均正常,CT检查提示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直径小于4 cm的T1期肾癌行腹腔镜超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对预防术后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 0岁。因"右肾切除术后1 9年,发现胰腺占位8年"于2011年5月4日入院。患者19年前曾因右肾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术后予放疗和IL免疫治疗。2003年体检B超发现胰腺占位,大小2.3 cm×0.9 cm,怀疑良性病变,一直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彩超,增大不明显。曾于2008年3月和2009年6月分别行两次PET-CT  相似文献   

19.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CD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CD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例CDC患者占同期肾癌的1.41%,全部为男性,年龄为51~62岁。主要症状为血尿、腰腹痛、乏力、消瘦及低热。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肾结核,但术中探查发现合并输尿管多发结节,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为输尿管癌,行患侧肾癌根治性切除加输球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CDC并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术前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病灶,同时肾门、肾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多发肿大淋巴结,术中尽量切除可疑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另1例术再病理检查报告为CDC,部分为透明细胞癌。肿瘤TNM分期:2例为T2N2M1(Ⅳ期),1例为T2N1Mn(Ⅲ期),1例为T1N0M0(Ⅰ期)。4例患者术后均进行干扰素及IL-2治疗,2例有远处转移者同时行放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肝、肺、肋骨多发转移而死亡,余3例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CDC临床症状明显,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顶后差。主要治疗方法为肾癌根治术,患者多于术后数月或几年内发生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1例48岁男性双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分期分别为左侧T2bN0M0、右侧T1aN0M0。检索查阅万方、中国知网、FMRS、PubMed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本例患者行同期双侧手术治疗,右侧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左侧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术后恢复良好。术后9个月随访肌酐、尿酸、胱抑素-C轻度增高,定期复查至2022年11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表现。双侧肾细胞癌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例。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与肾癌合并肾上腺肿瘤及继发性肿瘤相鉴别。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由于恶性肿瘤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术后应该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