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以现况调查的哈萨克族人群为基础,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151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指标测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的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 I/D)的DD、ID、II等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71%,34.44%,21.85%.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28.00%,48.50%,23.50%.以II基因型为参照基因型,DD,ID 2种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2.383(95%CI=1.348~4.214),0.910(95%CI=0.527~1.57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3%,39.07%,对照组中分别为47.75%,52.25%.以I等位基因为参照,D等位基因的OR为1.706(95%CI=1.260~2.311).哈萨克族ACE I/D DD基因型可能与吸烟、饮酒、摄入过量食盐等发生交互作用而增加该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长期食用腌制肉,超重和肥胖与DD、ID均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结论 当哈萨克族个体携带DD基因型时,患高血压的危险度上升;携带ACE I/D DD,ID基因型还可以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索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现况研究基础上,分别选择299例高血压患者和281名血压正常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和单链构像多态性PCR(PCR/SSCP)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RAS系统6个位点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男性组ACE基因I/D多态性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DD基因型患高血压的危险是Ⅱ基因型的2.20倍(1.21~4.02)。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同时携带有ACE基因ID或DD基因型和AGT基因M235TMT或TT基因型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ACE基因ID+DD基因型是蒙古族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ICP孕妇与正常孕妇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测定并比较ICP组不同ACE基因型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ICP孕妇肝功能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ICP组ACE基因插入/缺失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2%、55.22%、28.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DD基因型在高胆红素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DD基因型患者比ID、II基因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ICP存在相关性,具有DD基因型的妇女有高度的ICP易感性,携带D等位基因可能增加ICP的患病风险。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肝脏排泄来影响ICP发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老年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对5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61vs0.46,P<0.05),血清ACE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1.0±11.1)U/Lvs(25.1±10.0)U/L,P<0.05]。血清ACE水平依次为DD型>ID型>II型。DD型与ID型及DD型与II型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有关,DD基因型者血清ACE水平显著升高,D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为A组,肾病内科住院的肾性高血压患者28例为B组,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对照定为C组。研究比较3组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采用多因素和单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其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间比较发现,肾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为(45.55±18.52)岁,较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小,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5)。3组间比较发现,血清AL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1,P>0.05),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随机血糖(Glu)、AngⅡ和PR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3、71.19、3.37、8.18,均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组血清AngⅡ、ALD、PRA水平与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Hb A1C、随机Glu水平与A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在肾性高血压组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AngⅡ、ALD、PRA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血清AngⅡ、ALD、PRA、随机Glu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随机Glu、血清ALD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高血压早;肾性高血压血清AngⅡ、ALD、PRA水平较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高血压更高;血清AngⅡ、ALD、PRA是肾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病程、随机Glu、ALD是糖尿病导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煤矿工人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和皮质醇 (CORT)水平进行分析 ,探讨矿工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和机制。方法 对地面与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 (均P <0 0 1) ,矿工平均动脉血压与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71、r =0 412和r =0 3 5 2 )。在高血压患者中 ,井下作业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显著高于地面作业组 (均P <0 0 1) ,且井下作业组中又以安装维修组最高 ,CORT与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89) ;高盐饮食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 (均P <0 0 1) ,而年龄、工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煤矿井下作业可能作为一种应激刺激 ,在高盐饮食协同作用下 ,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介导引发矿工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在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2例,其中轻型20例,中型78例,重型2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PRA、AngⅡ、ALD含量。结果 高压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三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呈逐步升高态势,组间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后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有较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血浆PRA、AngⅡ、ALD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的可靠而且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水平与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浙江省金汉两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5例畲汉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组)及正常人群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CE水平;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浙江畲汉两族血清ACE水平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01).在两族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不同ACE基因型之间血清ACE水平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各组均为DD型>ID型>Ⅱ型.多元线性回归显示DD基因型和ID基因型相对于Ⅱ基因型能使血清ACE水平增加(P<0.001).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CE水平较对照组高;畲汉两族的民族因素与血清ACE水平无关;两族中DD及ID基因型的个体血清ACE水平较Ⅱ基因型高.  相似文献   

9.
李文华  刘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44-2946
[目的]探讨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原低氧习服过程中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d(A组)、2d(B组)、3d(C组),对照组(D组西安地区,海拔5m)。3个实验组动物由西安耗时1d带到青海格尔木(海拔2700m)、2d带到西藏唐古拉(海拔5000m)、3d带到西藏那曲(海拔4500m),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用放射免疫法(RAI)测定大鼠血浆PRA,ATⅡ,ALD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PCR-RLFP检测各组大鼠ACE2基因A/G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血浆PRA,ATⅡ的含量呈上升态势,ALD含量逐渐下降。ACE2电泳结果显示3种片段组合分别为GG、AA、AG。平原大鼠进入高海拔地区后,ACE2基因型为GG的,血浆PRA,ATⅡ含量显著上升,ALD含量明显下降(P﹤0.01)。ACE2基因型为AA的,血浆PRA,ATⅡ含量上升,ALD含量下降(P﹤0.05)。ACE2基因型为AG的,血浆PRA,ATⅡ,ALD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高原低氧大鼠RAAS与ACE2基因GG、AA在高原习服中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清瘦素及脂联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组90例,其中24例为原发性高血压Ⅰ级,32例原发性高血压Ⅱ级,34例原发性高血压Ⅲ级,对照组56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血浆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高血压组瘦素、PRA、AngⅡ均高于对照组(P0.05),瘦素与PRA、AngⅡ正相关(P0.01),而脂联素低于对照组(P0.05),与PRA、AngⅡ负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汉族150例高血压患者(布依族73例,汉族77例)为高血压组,204例健康人群(布依族105例,汉族99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1)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在布依族、汉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在布依族高血压组和布依族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ACE基因D等位基因在汉族高血压和汉族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高血压有关,而ACE基因D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黔南地区汉族高血压有关。(2)携带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布依族正常人群可能比携带非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布依族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机率高,而携带ACE基因D等位基因的汉族正常人群可能比携带非D等位基因的汉族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机率高。(3)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贵州布依族、汉族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汉族人群共计167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30名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15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基因型DD(/ID,II)、等位基因(D/I)分布的合并OR分别为1.78(95%CI:1.30~2.78)和1.24(95%CI:1.03~1.49)。[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带有DD基因型以及D对位基因的个体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征集高血压者和血压正常者.先按高血压家系、非高血压家系和家系不清分组,再进一步将人群分为3种家系中的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浆肾素活性(PRA).结果 Ang Ⅰ、AngⅡ和PRA在3种家系中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g Ⅰ和AngⅡ不仅在3种家系的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高血压家系中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家系中的正常组、家系不清中的正常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A仅在高血压家系的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蒙古族人群中,Ang Ⅰ、AngⅡ和PRA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关.PRA与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2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220名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的方法检测ACE基因I/D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中,ACE I/D DD、ID、II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64%,34.54%,21.82%,对照组中分别为27.72%,48.64%,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1%,39.09%;对照组中分别为47.95%,5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P0.01);高血压组中,AT1RA1166C AA和AC2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8.6%,21.4%,对照组中分别为81.4%,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高血压组中A和C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3%,10.7%,对照组中分别为90.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结论当个体携带ACE基因DD基因型时,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发生无关;ACE基因ATR基因之间可能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钠水平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125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被纳入研究,且按照其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和正常血钠组,检测其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低血钠组患者PRA、AngⅡ及ALD、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Ⅲ级和NYHAⅣ级患者血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YHAⅢ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血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与患者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2、-0.367、-0.499、-0.622,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低血钠水平可能会促进RAAS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55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物一周后每日服缬沙坦80mg,8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患者ACE基冈的I/D多态性基因型。依多态性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D组和II+ID组。观察二组服药后2、4、6、8周的血压。结果ID组在服药后2、4周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降压幅度均大于DD组,但4周后无统计学差异。提示ID组在治疗初期有较快的降压幅度,即降压速度大于DD组。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不影响血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但l等位基因携带者起效快于D等位基因携带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对这种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87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CE基因I/D多态性。高血压组在接受培垛普利治疗12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三个基因型亚组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对照组对应的三个基因型亚组比较均有显著减退(P〈0.01)。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对照组,具有DD基因型个体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均显著低于II型个体(P〈0.05)。在高血压组,培垛普利治疗后三个基因型亚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改善幅度DD〉ID〉II型,DD型或ID型与II型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培垛普利能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含有D等位基因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PRA)、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探讨上述各指标在EH诊断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293例作为EH组,分为高血压Ⅰ组155例,高血压Ⅱ组99例,高血压Ⅲ组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AngⅡ、PRA、ALD、ET-1、LOX-1的水平。结果 EH组高血压Ⅰ组、Ⅱ组、Ⅲ组的血浆AngⅡ、ALD、PRA、LOX-1、ET-1水平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Ⅱ组、Ⅲ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高血压Ⅰ组,高血压Ⅲ组高于高血压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指标明显降低;EH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7.95%。结论血浆AngⅡ、ALD、PRA、LOX-1和ET-1可作为诊断EH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对EH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女性高血压与口服避孕药及ACE基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口服避孕药(OC)的使用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联合作用对妇女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665例女性高血压病例和665名女性高血压对照,按照年龄(±3岁)和地区进行匹配.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多聚酶链式反应(RFLP-PCR)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1)ACE基因I/D位点和A2350G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携带ACE基因ID+DD基因型且未服用OC的妇女比较,携带ACE基因ID+DD基因型的妇女服用OC≥15年明显增高患高血压的风险0.66倍(OR=1.66,95%(7/=1.11~2.48);与携带ACE基因AG+GG基因型且未服用OC的妇女比较,携带ACE基因AG+GG基因型的妇女服用OC≥15年也明显增高患高血压的风险0.66倍(OR=1.66,95%CI=1.09~2.54).结论 携带ACE基因D等位基因或者G等位基因的妇女服用OC≥15年可以明显增加息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尘肺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浓度的变化。方法尘肺组71例,接尘无尘肺组50例,健康对照组146例,均为男性。采集静脉血,PCR方法检测ACE基因,采用酶两点终点法测定ACE浓度。结果(1)尘肺组ACE基因Ⅱ型者35例,占49.3%,ID型者25例,占35.2%;DD型者11例,占15.5%;尘肺组等位基因频率Ⅰ:62.5%,D:37.5%,3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尘肺患者血清ACE浓度为(37.62±11.53)U/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2 9.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患者ID基因型血清ACE浓度最高(43.5±13.37)U/L,DD型者次之(38.18±5.89)U/L,Ⅱ型者最低(32.65±9.34)U/L。结论尘肺患者血清ACE浓度增高,以ID基因型血清ACE浓度最高,ACE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