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84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非手术因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WHOⅢ级164例,WHOⅣ级220例,均接受同组医生手术。术后接受放疗、化疗者分别为212例和243例。随访1年、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 7%、17. 1%; WHOⅢ级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 3%、29. 5%,WHOⅣ级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0. 2%、11. 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疗、化疗显著提高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P 0. 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 60岁(RR=1. 701; P=0. 016)、术前KPS评分70分(RR=2. 231; P 0. 001)、WHOⅣ级(RR=2. 181;P 0. 001)、肿瘤未全切(RR=2. 101; P 0. 001)、术后未联合放化疗(RR=1. 562; P=0. 007),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囊变,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70分、WHOⅢ级胶质瘤、肿瘤全切、术后联合放化疗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长。结论发病年龄60岁、KPS≥70分、WHO级别低(Ⅲ级)、肿瘤全切、术后放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术后联合进行放化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与高级别胶质瘤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手术切除的64例高级别胶质瘤标本,另选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10例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H3K27me3表达,根据染色评分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随机选取3例非肿瘤脑组织、3例WHO分级Ⅲ级胶质瘤组织、3例WHO分级Ⅳ级胶质瘤组织,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3K27me3的蛋白表达。胶质瘤病人随访截止2022年10月,记录总体生存期。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组织H3K27me3高表达率(59.37%)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20.00%;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WHO分级Ⅳ级胶质瘤组织H3K27m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HO分级Ⅲ级胶质瘤组织和非肿瘤脑组织(P<0.05)。64例胶质瘤中位随访时间为62.23个月,5年生存率为37.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3K27me3高表达是高级别胶质瘤不良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3K27me3高表达高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次手术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排除因非肿瘤因素死亡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胶质瘤173例,其中WHO Ⅰ级10例,Ⅱ级61例,Ⅲ级53例,Ⅳ级49例;98例术后接受放疗[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61例,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37例];60例术后接受化疗(高级别胶质瘤46例,低级别胶质瘤14例)。本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0%、42.2%、32.4%;WHO Ⅰ、Ⅱ、Ⅲ、Ⅳ级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5%、24.5%、6.1%。分层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显著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生存率(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40岁(RR=1.603;P=0.019)、WHO Ⅲ~Ⅳ分级(RR=2.311;P <0.001)、肿瘤未全切(RR=2.108;P <0.001)、术后未放疗(RR=1.652;P=0.008)是影响胶质瘤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病例的分析结果 提示,发病年龄≤40岁、WHO级别低、肿瘤全切的胶质瘤患者预后好;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胶质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首诊确定为高级别胶质瘤(WHO III-IV级)的92例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肿瘤全切率为72. 83%,1年、2年、3年、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 5%,35. 9%,30. 4%,25. 4%。Log-rank单因素分析表明高级别胶质瘤预后与年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肿瘤大小、数目、是否累及多个皮层脑叶或者运动功能区、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是否突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是否甲基化、Ki 67指数、术后是否进行放疗和/或化疗以及所进行的放化疗的方式、复发后是否积极治疗相关(P 0. 05)。引入检验水准(α=0. 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是否进行放疗和/或化疗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1)。结论发病年龄65岁、肿瘤全切除、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和辅助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术中肿瘤卒中的可能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治疗且并发术中肿瘤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囊实性肿瘤4例、均为WHOⅢ级,实性肿瘤4例、均为WHOⅣ级;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4例囊实性肿瘤术中并发瘤腔出血,4例实性肿瘤术中并发静脉回流障碍性卒中.肿瘤均全切除,瘤腔无出血,脑组织无明显肿胀.术后随访1.5~4年,4例WHOⅢ级病人的生存期为(31.0±5.1)个月,4例WHOⅣ级病人的生存期为(12.5±1.3)个月.结论 术中肿瘤卒中处理及时、恰当,可取得与同病理级别肿瘤一致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各3例,术中肿瘤切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符,术后1周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语言肢体运动障碍一过性加重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 该方法应用简便、安全、经济,对高级别胶质瘤术中可直观、实时判断肿瘤的边界,大大提高了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术中磁共振成像进行开颅手术的36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同时复查头颅MRI.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脑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一步采用Logrank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Ⅳ级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66例患者中,67.2%(246/366)达到肿瘤全切除.其中WHOⅣ级胶质瘤全切除率显著高于Ⅱ、Ⅲ级(分别为73.2%、58.5%、61.9%,均P<0.05),WHOⅡ、Ⅲ级患者肿瘤全切除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90例(24.6%)在术中磁共振扫描后进行二次肿瘤切除,较首次的肿瘤切除程度显著提高(分别为95.9%、81.9%,P<0.00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WHOⅣ级女性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优于男性(P<0.05);高龄较低龄患者的复发风险更大,但是对于整体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肿瘤位置对于患者预后影响不大(P>0.05);而肿瘤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全切除患者的预后优于非全切除者(P<0.05);术后放、化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P<0.05).结论 术中磁共振成像能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并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占脑恶性肿瘤的70%以上[1],WHO分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差。手术和放化疗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方法[2],确定胶质瘤的手术边界尤为重要。功能磁共振分为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可以为肿瘤边界提供参考,除了能够获得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外,还能获得功能参数[3,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丘脑胶质瘤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联合放化疗治疗的25例丘脑胶质瘤。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立体定向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11例,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Ⅴ级)14例。记录治疗反应,计算总体生存率(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并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急性治疗反应多为Ⅰ~Ⅱ级,没有Ⅲ级以上的反应。同期放化疗结束时,中位KPS上升20。6个月、1年和2年的OS分别为84.0%、52.0%和22.2%,PFS分别为76.0%、33.0%和19.8%,中位生存时间为13.0个月(95%CI 9.5~16.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9.0个月(95%CI6.9~11.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放疗前KPS与预后无显著关系,病理级别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调强放疗联合TMZ化疗治疗丘脑胶质瘤的急性反应小,患者能够耐受,近期疗效有改善,但长期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M-DMG)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手术治疗的11例HM-DMG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2020年9月30日。结果 11例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HM-DMG,WHO分级Ⅳ级10例,Ⅱ级1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二次手术;4例术后行规律放、化疗,5例只化疗,1例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6~12个月死亡7例,12~18个月死亡1例。术后存活28 d~13个月,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累积中位生存时间10.1个月。结论 HM-DMG属于高级别胶质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即使采用手术和辅助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病人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11.
胼胝体胶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与胼胝体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和行术后放、化疗的60例胼胝体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状况,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前机能状况标准(KPS)评分、术前有无癫痫、肿瘤病理级别、肿瘤大小、影像学强化、手术切除程度对胼胝体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KPS评分高和胶质瘤病理级别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长,胶质瘤部位不同患者OS不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病理级别为胼胝体胶质瘤患者PFS的影响因素,而年龄、病理级别、手术切除程度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年龄较小、肿瘤病理级别低及切除程度高是胼胝体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幕上胶质瘤细胞IDH1基因突变检测,研究IDH1基因突变对胶质瘤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提取315例幕上胶质瘤(WHOⅠ级3例、Ⅱ级95例、Ⅲ级37例、Ⅳ级180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IDH1基因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同时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切除范围、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和生存时间等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对315例胶质瘤标本测序共发现112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突变率约为35.56%,均为R132H型突变。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基因突变率分别为WHOⅡ级72.63%(69/95)、Ⅲ级24.32%(9/37)、Ⅳ级18.89%(34/180),不同级别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WHOⅣ级胶质瘤发生突变的患者中18例为原发性、16例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突变率分别为11.39%(18/158)和72.73%(16/22),后者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4,P=0.001)。生存分析显示,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WHOⅡ~Ⅳ级胶质瘤均可发生IDH1基因突变,其中以WHOⅡ级和Ⅳ级中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基因突变率较高。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发生IDH1突变者预后良好,提示IDH1基因突变对胶质瘤患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HO Ⅲ级脑膜瘤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0例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模型回顾性分析60例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切除程度、手术史、放射治疗、病理类型等。结果 WHO Ⅲ级脑膜瘤病人的PFS 18(9,34)个月,OS 27(17,44)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48)、肿瘤部位(P=0.043)、手术史(P=0.007)、放射治疗(P0.001)和病理类型(P=0.048)为PFS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放射治疗(P0.001)为PFS的影响因素,未发现OS的影响因素。结论 WHO Ⅲ级脑膜瘤患者易复发、生存期短,而放射治疗有利于延长P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脑脊液中期因子(MK)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2015年5~10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25例,其中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10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15例。同期手术切除颅内良性肿瘤23例,非肿瘤性颅脑手术18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所有病人术中以及脑胶质瘤术后腰椎穿刺术留取的脑脊液MK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胶质瘤组织MK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组脑脊液MK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01)和非肿瘤组(P0.001),高级别胶质瘤脑脊液MK浓度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胶质瘤组织MK阳性程度与脑脊液MK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脑脊液MK浓度2.55 ng/ml区分胶质瘤和非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83.3%。脑脊液MK浓度2.11 ng/ml区分胶质瘤和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0%和82.6%。术后7~14 d,脑胶质瘤病人脑脊液MK水平[(2.22±1.23)ng/ml]显著下降(P0.05)。结论胶质瘤级别越高,肿瘤组织和脑脊液MK表达水平越高;切除肿瘤后脑脊液MK随之下降;脑脊液MK对术前诊断胶质瘤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对手术效果的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其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12—2011-11收治的26例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并随访3a期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随访时间截止到2014-11,中位随访时间42.5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9个月,1a、2a、3a总生存率分别为63.3%、38.2%和26.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脑积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情况、放疗剂量等对脑干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WHO分级、KPS评分、病灶解剖部位是否单发、初诊前症状持续时间等因素对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P=0.003)、KPS评分(P=0.042)是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综合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是WHO分级和KP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此类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WHOⅡ和Ⅲ级)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肿瘤侵犯矢状窦腔和矢状窦壁的病人中,5例矢状窦未完全闭塞;余2例仅侵犯矢状窦壁和大脑镰。结果肿瘤切除程度:侵犯矢状窦腔和矢状窦壁的6例,其中Simpson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2例;侵犯矢状窦壁和大脑镰的2例,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1例,Ⅱ级切除1例。术后病理:不典型脑膜瘤4例(WHOⅡ级),脊索样脑膜瘤1例(WHOⅡ级),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WHOⅢ级),间变型脑膜瘤2例(WHOⅢ级)。1例间变型脑膜瘤术后2个月死于脑脊液感染,余7例行常规放射治疗。随访7例,时间4~48个月,复发1例,偏瘫2例,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疗效,术前需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保护好与复发肿瘤明显黏连的引流静脉和脑组织,处理好肿瘤与上矢状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根据WHO肿瘤分级,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快、侵袭性强且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即使术后进行放化疗,效果仍不明显,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少于12个月,恶性胶质瘤是目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TO)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84例(WHOⅡ级24例,Ⅲ级14例,Ⅳ级46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获取的非肿瘤脑组织40例为对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TO表达水平。胶质瘤病人随访截止2022年8月,计算总生存期。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WHO分级Ⅱ、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FTO高表达率分别为20.83%(5/24)、50.00%(7/14)、73.91%(34/46),均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10%(4/40);P<0.05];而且,WHO分级Ⅳ级胶质瘤FTO过表达率明显高于Ⅱ级胶质瘤(P<0.05)。免疫印迹法检查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FT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P<0.05)。截止随访结束,脑胶质瘤死亡30例,其中高表达组死亡18例,低表达组死亡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O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94;95%CI 1.164~5.108;P<0.00...  相似文献   

19.
正高级别胶质瘤包括间变型胶质瘤(WHO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以及化疗。针对胶质母细胞瘤,Stupp方案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肿瘤,随后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放疗,以及后续的TMZ化疗[1];其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1]。自Stupp方案报道以来,已近10年,虽然高级别  相似文献   

20.
正胶质瘤是颅内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约占颅内神经组织原发性肿瘤的45%。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胶质瘤按组织学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Ⅰ级预后最好,大部分经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被认为是良性肿瘤;Ⅳ级恶性程度最高,又称作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占所有胶质瘤的55%。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