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降压方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4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 <0.01);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明显上升,ET-1、vWF水平明显下降,血管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治疗后对照组ET-1无明显下降,但NO、vWF均明显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能明显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受损的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宛玲  张梅花  张玲  张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81-782,784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状态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对40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高血压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以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检测血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ET-1)、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组的FMD和NO、CGRP降低,ET-1、VWF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O水平变化与FMD的变化一致(r=0.511,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已发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与NO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每组100例,连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脂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并与8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组血脂、血压、NO及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0%(97/100),替米沙坦组为88.0%(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8,P< 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后DBP、S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3 ±24.74) 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03.37±34.46) mm Hg、(113.83±36.14) mm Hg比(167.74±55.91) mm Hg和(85.93±27.28) mm Hg比(104.23±34.74) mm Hg、(135.93±43.15) mm Hg比(164.57±54.86) mm Hg] (P<0.05),并且氨氯地平组患者血压改善更显著,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70.28±22.31)μmol/L比(50.97±16.99)μmol/L、(60.93±19.34)μmol/L比(51.15±17.05)μmol/L],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2.69±16.73) ng/L比(69.38±23.13) ng/L、(65.71±20.86) ng/L比(71.58±23.8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氨氯地平组患者NO、ET-1水平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β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B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彩超评价高血压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血浆中EMPs的水平,比较两组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EMPs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组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减低(P<0.01),循环EMPs水平与FMD值呈负相关(r=-0.142,P<0.01).结论 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EMPs是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减低的影响因素,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作为新一代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其疗效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同,且具有减少蛋白尿,降低血尿酸,逆转左室肥厚,不引起干咳等优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对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疗效及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未育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经前对关元、子宫、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常规服用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疗法对未育女性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肝素结合性的可分泌蛋白,由121个氨基酸组成,其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神经发育、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修复等[1]。研究证实[2],MK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且参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组(n=35)和埋线组(n=35)。西药组患者在经期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埋线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在经前1周和经后3天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每月治疗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91.43%VS74.29%,P<0.05),埋线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5.71%VS25.71%,P<0.05);治疗后,埋线组原发性痛经临床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显著下降(P<0.05),PGE2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PGF2α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cAMP水平较西药组显著升高(P<0.01),COX-2水平较西药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可以显著调节前列腺素表达,改善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症状,较单纯用药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5月在浙江金华广福医院临床确诊的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53例和绝经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并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评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动态监测患者24 h血压评估血压变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MD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绝经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FMD显著低于未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绝经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ARV)、日间收缩压ARV、24 h舒张压ARV、日间舒张压ARV及夜间舒张压ARV均大于未绝经组,日间平均舒张压低于未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绝经组患者FMD与年龄、病程、三酰甘油水平、尿酸水平、24 h收缩压ARV和日间收缩压ARV之间具有相关性(r=-0. 403、-0. 355、-0. 298、-0. 302、-0. 416、-0. 390,P<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24 h收缩压ARV是影响FMD的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紊乱,其FMD与患者的年龄及24 h收缩压ARV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鸣红 《中国校医》2009,23(5):525-52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体检发现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依从行为调查及血压达标率比较。结果干预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是使用灭菌的一次性注射器材,运用无菌技术将经过消毒的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人人体穴位,经多种因素复合刺激,以达到疏通气血经络治疗疾病目的的操作方法.穴位埋线是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技术.但随着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性病等传染病的增多,穴位埋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也在增加,使穴位埋线患者出现恐惧、焦躁不安及易怒、激惹等情绪改变,导致穴位埋线治疗、护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强对穴位埋线患者的护理干预显得格外重要.许多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癌症、脑卒中以及产妇等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是有效的[1].本研究通过对穴位埋线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评估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恐惧、焦虑不安情绪的影响,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进一步改善患者恐惧焦虑不安心理、提高穴位埋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田芸芳  杨淑芳  陆海红  沈冬梅 《智慧健康》2022,(11):104-106+1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HDP患者51例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26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61%)高于对照组(60.00%)(P <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素(ET)、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凝血纤维蛋白(FIB)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15.39%)低于对照组(40.00%)(P <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HDP,通过改善患者内皮功能,控制血压水平,调节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妊娠总发生率,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血压水平、24 h尿蛋白、内皮功能、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镇静、吸氧、利尿、扩容等常规治疗和拉贝洛尔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各46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并随访至分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24 h尿蛋白、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24 h尿蛋白量、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和FMD均显著升高,且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8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endothelin,ET)-1及NO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VEGF、v WF、NO、ET-1水平分别为(201.7±41.2)ng/L、(81.2±21.2)%、(99.4±22.4)mmol/L、(63.7±19.3)、(298.5±43.2)ng/L、(95.4±24.6)%、(76.2±21.3)mmol/L、(81.1±20.4)ng/L,与治疗前的(331.03±59.6)ng/L、(138.9±26.9)%、(53.1±18.4)mmol/L、(102.9±28.7)、(329.81±57.3)ng/L、(139.4±27.8)%、(52.4±17.7)mmol/L、(101.8±29.7)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v WF、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女性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压、前列环素、卵泡刺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并对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前列环素、卵泡刺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时,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围绝经期症状,无不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