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方法纳入9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LCA),对照组(未保留LCA),每组各45例。记录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淋巴结阳性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失访2例,5年内疾病进展26例,其中死亡19例,中位生存时间(47.70±2.45)月。对照组失访3例,5年内疾病进展23例,其中死亡17例,中位生存时间(49.40±2.32)月。两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0.166、0.376,P=0.683、0.54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LCA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远期预后与未保留LCA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4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组),22例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局部复发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直肠破裂穿孔,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术后传统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临床分期Ⅰ~Ⅲ期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可清晰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在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保证了吻合口的血运,降低了吻合口张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129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51例)和不保留LCA组(7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分离脾区数、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预防性造瘘数、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LCA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保留LCA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和减少术后通气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66例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术中保留LCA(保留LCA组);33例术中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不保留LCA(不保留LCA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术中、术后、随访、标本等相关指标。结果:保留LCA组术后排气时间[(56.45±22.06)h vs.(70.61±26.39)h]、术后住院时间[(11.03±3.56)d vs.(13.36±4.94)d]短于不保留LC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短期随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LCA是安全、可行的,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清扫、短期复发、转移、死亡率,且可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否安全有效。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 863例患者,其中高位结扎(HT)组937例,低位结扎(LT)组926例。与HT组相比,LT组吻合口瘘发生率(OR=2.77,95%CI=1.73~4.42,P<0.001)、游离脾曲(OR=13.00,95%CI=3.90~43.37,P<0.001)及预防性回肠造口(OR=2.29,95%CI=1.55~3.38,P<0.001)均下降;两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WMD=0.03,95%CI= -0.14~0.21,P=0.69)、总淋巴结清扫数(WMD=0.40,95%CI= 0~0.80,P=0.05)及复发转移率(OR=0.96,95%CI= 0.68~1.35,P=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组手术时间短于LT组(WMD=-7.06,95%CI= -10.75~-3.36,P<0.001)。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在吻合口瘘等近期疗效指标有获益,但在复发转移无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16例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观察组(保留左结肠动脉,n=177)与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n=139),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2例,不保留LCA组41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末端回肠造口情况、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60.8±23.8)mlVS.(55.7±22.7)ml,t=1.115,P=0.267],手术时间[(133.8±14.6)minvs.(128.3±21.1)min,t=1.623,P=0.107],术后排气时间[(2.6±0.8)dVS.(2.8±0.9)d,t=-1.161,P=0.248],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3.0±1.3)VS.(3.3±1.1),t=-1.237,P=0.219],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6.9%(5/72)VS.7.3%(3/41),x。:0.006,P=0.941]差异均无显著性。保留LCA组均无须游离结肠脾曲及做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3例因近端肠管血运障碍需游离结肠脾曲(P=0.046),3例吻合后加做末端回肠造口(P=0.046)。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漏,不保留LCA组2例吻合口漏(P=0.130)。2组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不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P=1.000),2例肝转移(P=1.00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IMA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7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进行分组,其中保留LCA组36例,不保留LCA组35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术后1年复查有无肿瘤转移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当[(81.7 ± 19.5)ml vs (72.9 ± 21.9)ml,t=1.769,P=0.081];手术时间,保留LCA组较不保留LCA组稍长[(135.6 ± 27.2)min vs(124.9 ± 38.3)min,t=1.354 ,P=0.181];清扫淋巴结数量[(12.0 ± 2.8)枚 vs ( 12.5 ± 2.6)枚,t=-0.803,P=0.4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口瘘患者,不保留LCA组4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11.4%,高于保留LC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1年复查腹部CT,保留LCA组2例发生肝转移,不保留LCA组3例发生肝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并不影响第3站淋巴结的清扫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部结扎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直肠癌患者74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肠系膜下动脉的根部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研究组进行保留左结肠动脉高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每组37例。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术中术后指标、肠管远、近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管远切缘长度、肠管近切缘长度、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的治疗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将会更多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n=78)行保留左结肠动脉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n=73)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行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总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35.3±18.1)min vs.(141.2±20.5)min,P=0.062]、术中出血量[(105.3±10.1)mL vs.(102.5±9.8)mL,P=0.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量[(8.1±2.2)枚vs.(7.4±2.1)枚,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48.7±8.3)h vs.(54.2±8.6)h,P=0.001]、住院总时间[(8.3±1.8)d vs.(9.1±2.1)d,P=0.012]短于对照组。根据术中情况,观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与否对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保留LCA(观察组)与未保留LCA(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和游离脾曲率,并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脾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保留LCA与否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相当,保留LCA可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降低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结肠脾曲率,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肿瘤长径及距肛缘距离、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预防性回肠造瘘情况、吻合口漏、脾区游离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患者行结肠脾曲松解,占12.8%,使吻合口张力减小;观察组1例游离结肠脾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6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占12.8%;观察组中1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8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胆漏发生率17%;观察组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不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可更好地保障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减少术中游离脾区及回肠造瘘、吻合口漏的发生,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首先经中间入路打开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浆膜,循Toldt’s间隙向头侧游离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夹闭离断肠系膜下动脉,并清扫253组淋巴结;继续向外侧、尾侧游离左侧Toldt’s间隙,并向下延续至直肠后间隙,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沿左结肠旁沟打开结肠系膜与侧腹壁的融合筋膜,向上游离左侧结肠至脾曲。向下继续沿直肠后间隙分离,并向两侧拓展;前方在腹膜返折略上水平打开腹膜,在邓氏筋膜前间隙向下游离,从前、后及两侧交替游离并完整切除直肠系膜;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术中手术层面的识别与游离、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对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需注意:(1)直肠系膜与神经前筋膜之间游离;(2)紧贴直肠系膜游离间隙;(3)保证直肠系膜后方、两侧方和前方的完整;(4)TME手术直肠系膜终止线位于肛门直肠环,游离应到位,不能残留直肠系膜。实践证实,基于膜解剖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有助于盆腔自主神经保护以及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不同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3例。其中40例予以传统入路保留左结肠动脉,33例患者予以双侧入路保留左结肠动脉。本研究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术中术后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第三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VSA评分、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2年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管血运障碍、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双侧入路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相近,但可显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辅助治疗下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根据CT及MRI判断临床分期为Ⅱ期(淋巴结阴性、肿瘤穿透肠壁肌层)和Ⅲ期(淋巴结阳性、无远处转移),拟行Dixon术的31例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治疗后3~4周复查盆腔CT或MRI,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看能否实现术前的肿瘤降期、降体积,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确定手术方案。在放化疗结束后4~6周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术后辅助化疗。31例手术无中转,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58.9±43.3)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71.5±52.6)mL,术中无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满意。术中淋巴结清除5~10个,平均(8.60±2.30)个。术后病理证实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为阴性。术后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8~36个月,无切口种植,局部复发1例,腹腔广泛转移3例,肝转移1例。对新辅助治疗后降期、降体积为Ⅰ、Ⅱ期的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使得原来不能保肛成为可能;降期后不做侧方淋巴结清除,从而减少了手术创伤;术中保留了左结肠动脉,有效提供血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术后根据情况给予辅助化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是近年临床上争议的热点,也有其发展的过程。前腹腔镜时代直肠癌手术更多的是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保留或不保留左结肠动脉(LCA),一般不清扫系膜根部淋巴结(253组),近年随着手术越来越规范,更多的强调行253组淋巴结清扫,为了手术方便多行IMA根部离断,不保留LCA,同时带来一系列临床问题的探讨,又提出保留左结肠动脉直肠癌根治术。本文列举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要求、关键技术、以及临床意义,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保留左结肠动脉一定要在根治的前提下,在腹腔镜下更易做好,该术式改进有很多优点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