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之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4月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9例患者,肿瘤均全切除,病理分型分别为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并发症。术中测量获得半椎板切除可显露胸腰椎骨窗面积为(15±2)mm×(32±5)mm。结论采取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而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良好,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经半椎板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病人中,75例肿瘤完全切除,其余的5例由于肿瘤经椎间孔向外生长,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紧密,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没有发现肿瘤复发或是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由于手术显露局限,对手术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3.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髓外肿瘤40例,髓内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结果43例肿瘤均获全切除.随访6~48个月,术前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行颈、胸、腰椎X-线或MRI复查,均未出现脊柱畸形,无肿瘤复发.结论对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半椎板切除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对部分偏侧生长界限清楚的髓内肿瘤也可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  相似文献   

4.
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73例椎管内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67例,全切除率为91.78%;大部分切除(切除范围≥90%)5例;部分切除(切除范围〈90%)1例。术后3例死亡,1例失访。余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15.9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现椎体滑脱及脊椎畸形等不稳定征象。结论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能够切除绝大多数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脊柱稳定性保持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5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肿瘤位于颅颈交界区2例,颈段8例,胸段5例,腰段2例。皮肤切口(5-6cm)以能够显露肿瘤相对应的椎板为原则,同侧半椎板切除及肿瘤切除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结果 16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因肿瘤所属的神经根切断出现相应肌肉运动障碍,随访2-10个月,其中1例完全恢复,另1例恢复不完全,其他病人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结论 对于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小切口半椎板技术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顺利,手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经单侧半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切除椎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报道经单侧半椎板切除21例椎管内肿瘤,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7例.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4例,腰段9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获全切,术后当时、1周和随访期内(2~36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可最大程度暴露脊柱后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且手术创伤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入路.  相似文献   

7.
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23例采用经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无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进行10~5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避免术中过度显露,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1 对象与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4月,我科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43.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9年.临床表现:病变节段神经根性疼痛8例,运动、感觉障碍4例,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MRI检查显示:病变位于颈段3例,胸段3例,胸腰段2例,腰段5例;病变长度均未超过3个椎体节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除技术与套筒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半椎板切除技术12例,套筒技术2例.结果 14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随访4~20个月,症状均改善,影像学检查肿瘤均无复发,无脊柱畸形.结论 半椎板切除技术与套筒技术在椎管内...  相似文献   

10.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半椎板切除病人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讨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对5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运用半椎板入路(其中37例采用单纯半椎板入路,15例哑铃形肿瘤采用半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随访其术后神经功能、肿瘤复发与脊柱畸形情况。结果 51例肿瘤获全切除,1例肿瘤次全切除,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10~60个月,平均48个月,1例肿瘤复发,1例失访。38例复查颈椎过伸和过屈位平片,未见脊柱畸形,但有小关节破坏者颈椎活动度较大。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对后部结构破坏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有小关节破坏时,应长期随访其稳定性变化。本术式术野暴露局限,仅限于偏于一侧生长的髓外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6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采用了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后正中入路13例,经前侧方入路12例,前后联合入路分期手术1例;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4~60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明显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大多数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能够经半椎板入路一期手术切除;与传统的全椎板手术方式相比,半椎板入路创伤较小,几乎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除显微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06-2012-12收治的32例半椎板切除显微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30例全椎板切除术患者作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肿瘤完全切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总改善率、脊柱稳定性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半椎板切除显微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89例经半椎板入路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半侧椎板开窗从1个节段到9个节段不等,开骨窗宽约1.0~1.5cm,通过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85例,4例近全切除,手术均不同程度改善了所有病人的神经功能,随访5~24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未见脊柱畸形,且稳定性良好,1例脊膜瘤复发。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最大限度维持脊柱稳定性,适合于椎管内大部分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半侧椎板开窗从1个节段到9个节段不等。开窗大小约10~15cm:其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8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4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脊柱稳定性完好,脊膜瘤术后复发1例。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适合于椎管内大部分肿瘤的切除,术中辅以高速磨钻、神经电生理监护及超声技术,可提高对脊髓、神经功能的保护,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切除椎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69例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1例,脊膜瘤19例,上皮样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4例,海绵状瘤3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椎管转移2例。肿瘤位于颈段19例,胸段34例,腰段16例。结果除2例髓内星形细胞瘤外,其余肿瘤均获全切,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6—2011‐06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全切除率93.7%,次全切除率为6.3%,观察组分别为92.5%、7.5%,2组次全切除率和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脊柱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手术中采用椎板棘突复位和传统椎板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椎板棘突复位术;对照组行椎板棘突咬除术。比较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脊髓截面积、脊柱不稳和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脊髓损伤ASIA分级及脊髓横截面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3、6、12个月治疗组未发现明显脊柱成角畸形和脊柱不稳病例;而对照组脊柱成角畸形率分别为14.71%、29.42%、58.84%,脊柱不稳率分别为23.53%、52.94%、88.24%,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椎板棘突复位术恢复了椎管正常生理解剖和次序,保证了脊柱的稳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完全,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是采用经后正中入路咬除棘突、韧带以及全椎板后切除肿瘤,该方法破坏脊柱后柱结构,降低脊柱的抗压强度,远期可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导致脊柱后凸畸形[1].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髓外膜内肿瘤共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这些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8例,女24例,年龄16~65岁(平均45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5个月).肿瘤位于颈段12例,胸段7例,腰骶段23例;肿瘤累及1个节段25例,2个节段14例,3个节段3例;椎管内肿瘤36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6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其中四肢无力3例,双下肢无力24例,单侧肢体无力10例;肢体麻木35例,胸腰部束带感10例,有感觉障碍平面23例;根痛15例;括约肌功能障碍8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紧密)。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 29例、脊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2例、副神经节瘤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3个月;MRI复查显示复发1例,未见椎体滑脱及脊柱畸形发生;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改善34例,不变3例,恶化1例。结论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不但能够充分显露肿瘤,而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