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置入实验评价介孔硅酸钙改性硫酸钙骨水泥(m CSC)在体内的降解性和成骨性能。[方法]将m CSC和对照样硫酸钙(CSC)骨水泥置入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末端骨缺损,于术后4、8、12周取样,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骨水泥在体内的降解性和成骨性能。[结果]m CSC复合骨水泥置入兔股骨缺损部位12周后修复骨缺损,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伴随着m CSC材料的降解,大量新生骨组织生成,成骨量显著高于CSC;且VEGF和Ⅰ型胶原染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SC。[结论]m CSC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成骨性能,能促进新骨再生,是一种潜在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三种骨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硫酸钙(CSC)、磷酸钙(CPC)与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3种骨水泥用于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6具小牛胸腰段(T11~L1)标本分为4组,A、B、C组制成T12爆裂骨折模型,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和复位并分别注射CSC(A组)、CPC(B组)、PMMA(C组)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达到骨水泥完全填充时的骨水泥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4组标本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66.2J;CSC、CPC、PMMA注射量分别为4.35±0.80ml、3.72±0.73ml及3.95±0.63ml,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椎体复位后残留的骨缺损及恢复伤椎高度(P<0.01);A、B、C及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659±154N、1011±142N、2821±897N及2439±525N,C组能完全恢复椎体的抗压强度,A、B组可部分恢复,但A组优于B组(P<0.01);4组标本的刚度分别为140±40N/mm、148±33N/mm、236±97N/mm及224±38N/mm,A组刚度低于D组(68.0%,P<0.05),但与B、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成分骨水泥中,PMMA的强度最高,CSC次之,CPC的强度最差,刚度方面三者间无明显差别;CSC用于椎体成形术能满足对椎体填充材料的生物力学要求,可作为椎体成形术中填充材料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三氯生和硫酸庆大霉素两种抗菌活性骨水泥的进行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分析,比较两种抗菌活性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实验分为三氯生组、硫酸庆大霉素组及空白对照组,将三氯生和硫酸庆大霉素分别以0.5∶40、1.0∶40、1.5∶40、2.0∶40的剂量比例与骨水泥混合,制成符合实验标准的模件,每组6根,然后放在生物力学机上进行测试.结果 压缩强度检测表明,将2.0 g三氯生混入40 g骨水泥中,压缩强度为(72.4±4.14)Mpa,大于ISO 5833标准中规定的抗压强度70 Mpa,和对照组(无抗生素的骨水泥)相似.而根据ISO 5833对四点弯曲测试提出的标准,三氯生骨水泥产品弯曲模量为(1854±57) Mpa>1 800 Mpa,弯曲强度(为51.8±2.07)Mpa>50 Mpa.结论 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本实验剂量下的三氯生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效果优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与无抗生素的骨水泥相似且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SC)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分为4组,A、B、C 3组制成爆裂骨折模型后分别实施CSC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椎体成形术,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指标包括:爆裂骨折前、后与复位后及椎体成形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达到完全填充时的3种骨水泥的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4组标本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1)实验组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为66.2 J;(2)CSC、CPC、PMMA的注射量分别为:4.4 ml±0.8 ml、3.7 ml±0.7 ml、4.0 ml±0.6 ml,组间无差别(P>0.05);(3)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骨折椎体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显著恢复了伤椎高度(P<0.01);(4)A、B、C、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 659 N±154 N、1 011 N±142 N、2 821 N±897 N及2 439 N±525 N.PMMA能够完全恢复骨折椎的抗压强度,CSC、CPC均只能部分恢复骨折椎的强度,但CSC优于CPC(P<0.01);(5)4组椎体的刚度分别为:(140±40)N/mm、(148±33)N/mm、(236±97)N/mm、(224±38)N/mm.CSC的刚度低于完整椎体68.0%,(P<0.05),但与PMMA、CPC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CSC椎体成形术的骨折椎强度优于CPC,刚度与PM-MA、CPC相当.将CSC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满足力学要求,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和一定比例的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组成的复合骨水泥生物力学性能,筛选出理想的配比比例。方法将β-TCP粉末按15%、25%、35%的总质量比分别与对应的PMMA粉末混合,再将GM粉末按4%的总质量比分别加入到上述三组中制成复合骨水泥粉末,按厂家推荐的2︰1固液比混合后制成样本,测量各组的注射时间与干燥后的抗压强度,再将各组的样本按1︰5的比例浸泡于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中,分别于1d、3d、5d、1周、2周、3周、4周取出对应的各组样本,并测量各组浸泡液的pH值、GM释放量、样本干燥后的降解率和抗压强度。结果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浸泡后缓慢降低,复合骨水泥的体外降解率和GM释放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β-TC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骨水泥浸泡液的pH值,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β-TCP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结论复合骨水泥中β-TCP含量在35%时可最大程度将两组骨水泥的性能结合在一起,有较理想的抗压强度、降解率、GM释放量,是较理想的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分为4组,每组4具,A、B、C 3组(实验组)标本在制成爆裂骨折模型后分别实施3种骨水泥(CSC、CPC、PMMA)椎体成形术,D组为无骨折对照组.测量爆裂骨折前、后、复位后及椎体成形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测量达到完全填充时的3种骨水泥的注射量;生物力学检测比较4组标本间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差别. [结果](1)实验组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爆裂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为66.2 J;(2)CSC、CPC、PMMA的注射量分别为:4.4 ml±0.8 ml、3.7 ml±0.7 ml、4.0 ml±0.6 ml,组间无差别(P>0.05);(3)3种骨水泥均能有效充填爆裂骨折椎体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显著恢复伤椎高度(P<0.01);(4)A、B、C、D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 659 N±154 N、1 011 N±142 N、2 821 N±897 N及2 439 N±525 N.PMMA能够完全恢复骨折椎的抗压强度,CSC、CPC均只能部分恢复骨折椎的强度,但CSC优于CPC(P<0.01);(5)4组椎体的刚度分别为:140 N/mm±40 N/mm、148 N/mm±33 N/mm、236 N/mm±97 N/mm、224 N/mm±38 N/mm.CSC的刚度低于完整椎体(62.5%,P<0.05),但与PMMA、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CSC椎体成形术的骨折椎的强度优于CPC,刚度与PMMA、CPC相当.将CSC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满足力学要求、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三种抗生素骨水泥抗菌作用和机械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常用抗生素在国产骨水泥中的抗菌作用及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方法在不同细菌培养皿内放置含不同比例的硫酸妥布霉素粉剂、硫酸庆大霉素粉剂和西力欣三种抗生素的骨水泥,培养并观察抑菌环的大小和抑菌时间;同时测试含各种浓度抗生素骨水泥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结果 0.5~2.0 g抗生素(40 g骨水泥)对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0.5~1.5 g组骨水泥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空白对照略有增加,2.0 g组开始下降.加水剂抗生素抗拉强度较粉剂和空白对照明显降低. 结论加入适量和适当剂型抗生素既可以发挥抗菌作用,同时也不降低骨水泥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情况下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的固定强度。方法应用微量注射泵对30个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注射稀盐酸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60个椎弓根分为四组:geneX骨水泥组,硫酸钙骨水泥(CSC)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对照组。随机选择一侧注射2.5 ml骨水泥,然后置入螺钉;另一侧行正常螺钉固定对照,应用材料试验机进行轴向拔出力测试,记录各组的轴向最大拔出力和能量吸收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geneX组与CSC组两组拔出力及能量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显著低于PMMA组(P<0.05),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可显著提高椎弓根固定强度,geneX骨水泥可用作椎弓根强化螺钉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型抗结核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缓释载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抗结核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缓释载体,研究其体内外性能。[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利福平-PLGA微球),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并行体外缓释实验。将微球以10%、20%、30%(W/W)的比例分别与磷酸钙骨水泥(CPCs)复合,制备载有利福平-PLGA微球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筛选出合适比例。将材料的浸提液与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共培养,以MTT法测定增殖率,成骨能力以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将利福平-PLGA微球-CPCs(实验组)及利福平-CPCs(对照组)分别制成相同直径的圆柱状试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股骨髁中,于术后2、4、8、12周取植入区旁的髁旁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局部组织药物浓度。术后12周取各组骨标本行组织切片观察,评价材料降解情况及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10%、20%、30%利福平-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试件的总孔隙率,大孔率和抗压强度分别为(54.76±1.31)%、(13.67±1.62)%、(11.89±0.96)MPa;(63.76±1.35)%、(23.87±1.67)%、(4.8±0.68)MPa;(72.97±1.10)%、(37.87±2.08)%、(1.03±0.65)MPa。rBM-SCs在利福平/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上生长较好,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依据生物材料细胞毒性实验琼脂覆盖法测定材料细胞毒性为0-Ⅰ级。利福平缓释效果优于利福平-CPCs组(P0.05),且利福平-PLGA微球-CPCs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0倍以上。利福平-PLGA微球-CPCs试件植入体内12周时,材料降解明显快于利福平-CPCs试件组,实验组材料植入区的骨长入率为(84.56±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6±1.34)%(P0.05)。[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可显著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促进其降解,微球降解形成互相连通的大孔隙(50μm)显著提高了骨细胞的长入率,从而加速CPCs降解;同时利福平药物能较长时间缓释,在结核病灶局部能长时间维持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浓度,有望达到有效降低骨结核术后复发率的目的,可用于结核性骨缺损的修复与骨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称自固化磷酸钙,它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Brown等研制出的自固化型(self-setting)、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与羟基磷灰石陶瓷相比,它除具有引导成骨和骨性结合的特点外,更具有制备简便、塑型容易和缓慢降解的优点。 可注射CPC固化过程中产热极少,抗压强度高,可  相似文献   

12.
背景:壳聚糖水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生物相容性好,但目前尚不明确壳聚糖水凝胶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降解性能变化。目的:探讨壳聚糖水凝胶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降解性能变化。方法:采用羟乙基脱乙酰壳多糖(glycolchitosan,GC)与二醛基聚乙二醇(OHC-PEG-CHO)通过席夫碱反应交联,形成可注射水凝胶。考察不同浓度的水凝胶(GC/OHC-PEG-CHO:2 wt%/2 wt%和2 wt%/1 wt%)在体外降解中的pH值、质量和体积变化。结果:水凝胶在降解过程中,pH值基本维持在7左右;水凝胶(GC/OHC-PEG-CHO:2 wt%/1 wt%)在6周时全部降解,而水凝胶(GC/OHC-PEG-CHO:2 wt%/2 wt%)在8周时质量为初始质量的44.30%±5.51%,体积为初始体积的50.64%±9.81%,该降解速度与软骨修复速率一致。选取水凝胶(GC/OHC-PEG-CHO:2 wt%/2 wt%)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皮下,组织学切片分析结果表明,3周时水凝胶明显变小,但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初步降解实验表明GC/OHC-PEG-CHO水凝胶可用于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多孔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并于体内体外研究其各种性能.[方法]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以不同比例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0%,2.5%,5%),制备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测定材料孔径率及抗压强度,筛选出最佳比例.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常规及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不同材料浸提液(0%,2.5%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及聚苯乙烯)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培养,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水平.将磷酸钙骨水泥及2.5%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分别植入山羊椎体内,6个月后收集标本,分别进行X线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其降解情况.[结果]不同比例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总孔径率、大孔率及抗压强度分别为:38.7%、0%、12.1 MPa(0%);67.5%、40.6%、8.0 MPa(2.5%);72.2%、45.6%、5.0 MPa(5%).成骨细胞在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上生长良好,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与聚苯乙烯组未见明显差异.多孔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6个月后在体内大部分已降解,而磷酸钙骨水泥未见明显降解.[结论]复合明胶微球可显著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孔径率促进其降解,增加其生物活性,这种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可作为非负重部位的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聚磷酸钙纤维(CPPF)磷酸钙骨水泥(CPC)、微小颗粒骨复合物体外降解特性及体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将CPPF、CPC、微小颗粒骨按质量比1∶4∶4制成复合人工骨,通过PH值、重量、抗压强度的变化,观察人工骨在pH7.4的37℃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降解性能.通过大体、X光片、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测试来检测复合人工骨的体内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孔隙率为72.1%,CPC/颗粒骨孔隙率为58.2%;扫描电镜显示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 μm,CPC/颗粒骨为50~300 μm;两组样品溶液pH值在12周内基本维持恒定;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0~4周重量变化较小,4~8周下降较快,12周为初始重量50%,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在0~6周变化较小,6周后重量下降较快,12周时为初始重量70%;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9.28 MPa,CPC/颗粒骨复合材料初始抗压强度6.21 Mpa,两者有统计学意义.CPPF/CPC/颗粒骨强度在0~4周下降较慢,4周后下降较快,12周时为0.1,8 MPa,CPC/颗粒骨强度均匀下降,12周时为0.24 MPa.体内实验:CPPF/CPC/颗粒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生物学性能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和硫酸钙骨水泥(CSC)在椎体内的演变过程,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中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24只成年雌性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PC、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中剩余的椎体作为空白对照,并以L6椎体作正常对照.术后2周、12周和24周分别随机处死其中8只绵羊,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不脱钙组织学分析.结果 CSC组和CPC组椎体被填充材料明显增强,但CSC组椎体力学性能自2~12周呈现下降趋势,而到24周时又出现回升.CPC组椎体力学性能自2~24周呈上升趋势.12周时3组新骨形成量差异不明显,CSC已被大部分吸收;植入24周时新骨形成量CSC组>空白组>CPC组,CPC出现了明显的吸收,而CSC仅有少量残留.结论 CSC与CPC初期均能明显增强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降解迅速,而CPC在体内降解缓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A/R)损伤的内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及钙网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分为三组:A/R组(Ⅰ组)、地氟醚1.0 MAC预处理+A/R组(Ⅱ组)和空白对照组(Ⅲ组).应用Fluo-3/AM荧光探针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游离Ca~(2+)浓度和钙网蛋白水平.结果 与Ⅲ组比较,Ⅰ和Ⅱ组细胞中游离Ca~(2+)浓度显著增高(P<0.01),但Ⅱ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细胞中游离Ca~(2+)负载有所增高,但钙网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可通过降低细胞内的钙超载来减轻A/R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价可注射型磷酸镁骨水泥(MPC)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强化体外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模型的能力,探讨MPC作为PKP骨替代物的潜能。方法采用酸碱反应原理合成MPC。分别在M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材料表面接种SD大鼠成骨细胞,经电镜扫描了解不同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使用万能试验机测定MPC固化试样的抗压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MPC膏体的可注射性。将36个羊L4~6椎骨均分为3组:A组椎骨不予处理(阳性对照组),B组和C组椎体行PKP造模,C组椎骨注入MPC填充缺损,B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于MPC注入后2、24、48、72h测定3组椎体的轴向最大载荷。使用新西兰兔行双侧股骨髁缺损造模,分别以PMMA骨水泥和MPC填充双侧缺损,术后1、3、6、12周取材,经微CT扫描观察2种材料的生物体内相容性。结果 MPC在细胞接种后4、24h时表面均有细胞黏附,24h时表面黏附细胞伸展,形态学良好;PMMA材料表面黏附细胞数目少,黏附细胞的形态学较差。MPC抗压强度为(30.16±1.22)MPa,可注射性为99.69%±0.32%。体外PKP模型实验结果显示,MPC注入2、24、48、72h时C组椎体轴向最大载荷均显著高于B组椎体[分别为(4.360±0.036)kN对(3.480±0.085)kN、(4.640±0.106)kN对(3.480±0.040)kN、(4.740±0.026)kN对(3.477±0.093)kN、(4.740±0.040)kN对(3.480±0.026)kN,P均0.05]。新西兰兔体内试验微CT扫描结果显示,MPC与PMMA未引发明显的排异反应、炎症和感染征象,在第12周MPC出现一定程度降解,而PMMA无降解征象。结论 MPC表现出良好的力学强度和可注射性,细胞相容性和动物体内相容性良好,体外PKP模型中MPC的机械性能表现良好,具有成为PKP骨替代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导致骨科术后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取20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感染者429例,计算机随机系统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5例行万古霉素复合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患者)和对照组(214例行CEMEX GEN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患者),依据随访观察指标与治愈标准汇总试验结果,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传统的彻底清创外加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治疗骨科感染较单一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含庆大霉素的抗菌药物)疗效更好,治愈率高达89.77%,而单一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含庆大霉素)的治愈率仅为37.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363、P = 0.024),两种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5.710、P = 0.074)。 结论万古霉素复合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对治疗骨科感染疗效远优于单一型抗菌药物骨水泥植入术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RGD/纳米壳聚糖强化型磷酸钙骨水泥(CPC)与硫酸钙骨水泥(CSC)对体外间充质干细胞(MSC)粘附、增殖能力及促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MSC,分别与CPC(CPC组)、壳聚糖强化型CPC(CPC-CH组)、RGD基团修饰的壳聚糖强化型CPC(CPC-CH-RGD组)、CSC(CSC组)、壳聚糖强化型CSC(CSC-CH组)以及RGD基团修饰的壳聚糖强化型CPC(CSC-CH-RGD组)体外接触式共培养4周。取培养液检测粘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E-selaction)含量、MSC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并观察成骨细胞分化情况和矿化钙结节,测定成骨分化标记物OC、BMP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使用CPC还是CSC作为基质骨水泥对MSC黏附、增殖、凋亡及促成骨分化功能无影响(P>0.05),与强化剂的配伍对MSC黏附、增殖、凋亡及促成骨分化功能有影响(P<0.05)。其中CPC-CH-RGD组和CSC-CH-RGD组ICAM-1水平、E-selaction、MSC增殖率、成骨分化阳性率、钙结节数、OC m RNA表达量,BMP m RNA表达量均偏高,MSC凋亡率偏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GD/纳米壳聚糖强化型骨水泥能够促进体外MSC黏附、增殖及促成骨分化功能,可能为其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预后的重要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前指导骨水泥注入量的临床应用,以期获得最优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效果。方法纳入经X线片、CT、MRI检查确诊的60例(79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分别计算压缩椎体的体积,然后根据椎体体积计算术中应该注入的骨水泥的量,A组骨水泥注入量为椎体体积的10%,B组骨水泥注入量为椎体体积的20%。结果 A组骨水泥注入量为1.0~3.5(2.5±0.5)ml,B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5~8.0(4.5±0.5)ml。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数字技术精确测量椎体体积可对骨水泥注入量进行PVP术前个性化设计,10%椎体体积的骨水泥注入量即可有效解除腰痛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