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锡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5份食品样品、8份环境涂抹样品、7份患者肛拭子、1份厨师肛拭子分别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分析。结果分离自患者肛拭子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3∶K6型,毒力基因检测跨膜转录激活蛋白基因(tox R)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阳性,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阴性,PFGE分型图谱一致;分离自食品和环境的2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42型,毒力基因检测tox R阳性,tdh阴性,trh阴性,PFGE分型图谱一致;两者之间的同源性50%。8株副溶血性弧菌对临床常用的8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排除了所采集食品和环境样品被污染作为传染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明确传染源。方法参照WS 271—2007等标准,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和剩余食物进行致病菌分离,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敏试验。结果 16份来自患者的样本,1份来自食品龙虾的样本和1份盛装龙虾的容器涂抹物样本均检出O_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所有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为100%。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O_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染污的龙虾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的特征。方法采集患者肛拭子、剩余食物和水样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从27份样本中分离出1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8个血清型;经PFGE分型,16株菌共产生11种带型,相似度为51.45%;12株菌携带tdh基因,所有菌株均不带有trh基因。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多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建议在处理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过程中,每一个样本均需挑取多个可疑菌落,留待后续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分析,为避免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该食物中毒事件现场的接触者肛拭子、食物样本、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采集的38份样本中,有21份(19份肛拭子、2份环境涂抹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3%。分离出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其tlh/tdh毒力基因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显示高度同源(同源性在98.7%~100.0%之间)。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引起该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携带tlh/tdh基因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卫生监管力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对15份剩余食品,10份公用具涂抹样品,2份从业人员手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PFGE图谱分析。结果 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份,血清型均为03:K6型,PFGE分型图谱完全相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同源的0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WS271-2007等标准对10名病人的肛拭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份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份样本同时检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在92.9%~100%之间,同一样本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K8和O3:K6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VP)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VP的分离与鉴定;对分离出的VP做血清分型及tdh、trh毒力基因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从10例患者肛拭子和1份砧板涂抹物中分离到的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PFGE分型图谱也完全相同。结论:这是一起因VP污染了食品加工环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溯源研究。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对事件中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可疑食物等10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荧光PCR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进行检测,并采用多重荧光PCR对其进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电泳获得指纹图谱,并经Bio Numeric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和2份可疑食物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含5种血清型,分别为O1:KUT、O1:KUT、O3:K6、O4:KUT、OUT:KIII、O3:KUT。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所有菌株tlh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病例的粪便/肛拭子的4株菌株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可疑食物的2株菌株中有1株为tdh毒力基因阳性,另1株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间相似系数为62.3%~100.0%。分离自可疑食物的菌株与病例的菌株带型不一致,为不同菌株,分离自病例的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同源,不同血清型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1起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1、O3、O4等多种血清型的不同克隆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对此次事件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耐药分析、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三餐次腹泻患者总共分离出18株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对头孢唑啉耐药,其中1株为O2抗原群、携带trh毒力基因,其余全为O4抗原群、携带tdh毒力基因,部分分离株PFGE相似度高达100%。结论三餐次同时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餐次内和餐次间分离株通过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食物中毒溯源和科学防控食物中毒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荆门市某单位食堂因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为内陆地区有效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事件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对24份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试验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在咸鸭蛋、患者肛拭子、呕吐物、凉菜砧板等标本中检出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的7株菌血清型均为O3∶K6,tlh、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长沙地区8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O3∶K6血清型;tdh携带率为100%,未检测到trh阳性菌株;分离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氯霉素等其他7种抗生素均敏感;分离株PFGE带型相似度高(85%)。结论长沙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血清型,菌株都携带tdh毒力基因且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结合病原学的结果,确定病原体。方法2015年5月广西东兰县发生了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留存食品和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5份食品样本和12份肛拭子标本,除了从1份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培养出O3∶K6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余标本均未分离出食源性致病菌。从8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其中所有菌株均携带tdh、tlh和orf8基因,3株携带trh基因。结论这是广西首次利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确诊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优点,可为食源性暴发事件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与可疑食物中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 细菌分离改用L棒推涂其余参照GB/T4789.7-2003方法,对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做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结果 从4份粪便样品和2份从可疑食品中共检出副溶血弧菌28株可分15个血清型,来源于粪便样本的17株副溶血弧菌tdh阳性、trh阴性,来源于可疑食品中的11株副溶血弧菌tdh与trh均阴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一组携带tdh毒力基因多种血清型混合的副溶血弧菌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T7489、WS/T.9-1996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药敏试验。结果:1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8份(占72.7%)分离出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均为03:K6;毒力基因检测为tdh阳性,trh阴性;RAPD结果显示,8株副溶血弧菌具有相似的RAPD图谱。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疑致病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致病毒素主要为tdh编码的TDH。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患者和剩余食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及这些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将食物中毒分离到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用诊断血清进行分型,并应用PCR 方法检测其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结果该起食物中毒分离株存在两种血清型O3:K29,O10:KUT,来自患者和剩余食品的所有分离株tdh和trh两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同一起食物中毒可分离到多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因素,查找来源,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积累应急处置经验。方法采用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方法,对食物中毒的样本(患者大便/肛拭29份,厨师肛拭5份,食品及环境样本23份)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运用荧光定量PCR进行tdh、trh毒力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57份标本中分离到29株副溶血性弧菌,27株血清型为O4:KUT型,2株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为O1:KUT。PFGE聚类分析显示,指纹图谱按100%相似度,可分为3种PFGE带型(P1、P2、P3),P1和P2带型之间相似性较强,为94%~96%,P3与P1和P2带型之间的相似性都较差,70%。毒力基因检测,P1和P2型(27株)tdh+/trh-,P3型tdh-/trh-,tdh携带率为93.10%。结论此起食物中毒主要为O4群携带有tdh毒力基因的多种不同型别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污染源主要来自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对一起广州市某餐厅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中30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的30株副溶血弧菌特异性toxR基因均为阳性,毒力基因tdh阳性,而trh阴性。30株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相同。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食品和公用具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和上海两地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以及菌株的流行优势型和毒力等.方法:用PCR快速筛检与GB法相结合方法分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用血清学和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群和基因分型;用PCR方法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结果:从3 740份海产品中分离出1 50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0.29%,其中宁波地区检出率为41.42%,上海地区检出率为21.86%;菌株的生化反应典型,5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0个血清群,有30株VP未被分型,分型率为95.06%,37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29个PFGE型;497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7株带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tr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41%.结论:宁波、上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率较高,是诱发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原因食品.菌株的血清型和PFGE型较分散,其流行优势群与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相关性不明显;菌株带tdh和trh毒力基因较低,与病人分离株有明显差别,根据该特征,可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便于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金华市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方法 采集金华市具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出售的淡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并进行PFGE聚类分析。结果 150份淡水产品中共检出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样品64份,阳性率为42.7%;64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9个血清群,流行优势血清群为O1、O11;分离到的菌株均没有检测到毒力基因tdh和trh;PFGE共分为54个带型,呈多态性,菌株相似度在52.3%~100%。结论 金华市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淡水产品的监测;PFGE分子分型结果表明,不存在当地淡水产品溶血性弧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