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6例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方法 ; 方法  3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 ,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 ,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经第七肋置入胸腔镜 ,另选第四肋打两个用作手术操作孔 ,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 ; 结果 第 1例因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氧饱和度在80 %~ 88% ,而延长第四肋间切口重新作心内探查 ,其他手术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 ; 结论 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追求创伤小、疼痛轻、美容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在心脏外科逐渐兴起[1]。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共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16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为16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全胸腔镜下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3例、女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5月至2018年12月44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我院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男149例、女293例,年龄3~74(29.1±14.3)岁。采用右侧胸壁3孔入路,在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本组44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中转正中开胸,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5~4.6(2.2±0.3)h,体外循环时间28~118(55.9±1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78(21.5±10.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5~122.0(8.1±7.4)h,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13~141(20.7±10.2)h,术后胸腔引流量70~1 280(251.8±131.5)mL,术后住院时间4~16(7.1±1.4)d。全组有15例(3.3%)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1~128(67.6±33.3)个月,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25例,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无再次手术及残余分流发生,心功能明显好转。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3年3月实施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6例,总结麻醉方法、手术及体外循环特点、术毕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的实施情况及术后转归情况,根据气管拔管时间分为手术室内拔管组(OR组)和重症监护室(ICU)拔管组(ICU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220例(76.9%)术毕即刻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其中有2例(0.9%)拔管后15 min内需要再插管.ICU组的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pressure,PASP)[(50± 10) mmHg(1 mmHg=0.133 kPa)]高于OR组[(45±8) mmHg] (P<0.05),且术前PASP>60 mmHg患者所占的比例也较高(14%与6%)(P<0.05).ICU组术中芬太尼的总用量[(10±4) μg/kg],高于OR组[(6±4)μg/kg](P<0.05),两组单位时间内芬太尼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CU组比较,OR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 结论 术毕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用于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芬太尼的用量、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是实施手术室内拔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因其痛苦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得到患者的认可,本院于2010年4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半月余"入院.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全胸片肺多血伴肺动脉段膨隆改变.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中度肺动脉高压伴轻中度三尖瓣返流.患者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插管全身麻醉,右胸背部稍垫高,常规消毒手术野,铺巾单,全身肝素化,右腹股沟下4 cm纵行切口分离右股动静脉,予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腋前线第6肋间(置胸腔镜)、右腋中线第4肋间各行一3cm切口,腔镜下切取4 cm×3 cm心包(避开膈神经),上下腔静脉套带,升主动脉荷包缝线置灌注管,阻断上下腔静脉及升主动脉,灌注4℃含血高钾停跳液,停跳良好.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3月~2003年9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我们采用微创房间隔缺损(A SD)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OA SD)1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6~59岁,平均年龄24.1岁;体重22~70kg。中央型A SD 5例、上腔型2例、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单中心的机器人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94例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按术式不同分成心脏停搏组(54例,Ⅰ组)和心脏搏动组(40例,Ⅱ组).记录每组手术、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术后呼吸机辅助、住ICU和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对数曲线回归分析建立学习曲线,并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及术后超声复查未见残余分流.Ⅰ组方法学习曲线为:y(min)=68.741 -8.283(n)(x) (r2 =0.489,P<0.01);Ⅱ组方法学习曲线为:y(min)=355.51 -56.29(n)(x)(r2 =0.581,P<0.01).手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呼吸机辅助、住ICU和住院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学习曲线显著,手术时间延长不影响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对9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其中男36例、女62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80岁。所有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23 mm。其中合并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0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8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封堵51例,经胸小切口封堵4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围术期无死亡,1例手术失败,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第3 d异常出血,再次开胸止血;其余患者恢复顺利。随访84例,随访时间1~64(26.56±21.35)个月。随访期间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无明显好转,转为开胸手术。73例(86.90%)三尖瓣反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10例三尖瓣重度反流改善为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1例,1例无改善;26例三尖瓣中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6例、轻度反流18例、2例无改善;48例三尖瓣轻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40例,8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对三尖瓣的处理可持保守治疗态度,单纯房间隔缺损封堵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心肌损伤、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3~4 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或食道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一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39例成功封堵,手术时间45~95min,平均60 min;术后住院3~6 d。术后2~24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封堵不成功术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方法43例手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长径9.8~36.3mm。右前胸2~3cm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4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2例术中出现一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中等量胸腔积液,均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压力(38±16)mmHg较术前(52±21)mmHg显著降低(t=2.917,P=0.005)。43例随访3~21个月,(13.6±8.3)月,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漏。结论微创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适合各年龄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2.
全胸腔镜与经胸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经胸封堵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70例,年龄5.7±2.5岁,均为不适合做介入封堵手术者。依据术中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全胸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1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经胸封堵组:经胸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8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优势。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经胸封堵组(180.5±17.8minvs.82.5±17.8min,5.2±0.6dvs.3.9±0.5d;P<0.01);而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16.67±3.45h和16.23±3.47h,机械通气时间为5.34±0.68h和5.42±0.81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对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均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全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适应证范围大于经胸封堵术,手术难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9月我院行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9(24.5~39.5)岁。研究其房间隔缺损病变特征、术中操作特点、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中有10例成功行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例中转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行经胸封堵的患者缺损大小17~40(27.22±8.97)mm,使用的封堵器大小36(30~42)m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无明显心率失常、出血、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3~1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Ⅲ度传导阻滞,无封堵器脱落、无残余分流、无心包积液。结论胸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缺损直径较大、缺损边缘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微创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性地应用全电视胸腔镜进行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及肺良性疾病38例.结果 中转开胸率为8.33%,术后恢复均较快,近期随访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电视胸腔镜是早期肺癌、肺良性疾病等完整切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但需严格的术前筛选及要求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开胸肺叶切除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经验.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们行TEE引导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治疗121例Ⅱ孔中央型ASD[大小(...  相似文献   

16.
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使用微创封堵术治疗42例房间隔缺损(ASD)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3岁.2006年4月于外院行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置入36 mm房缺封堵器,恢复顺利.术后半年,患者出现口唇发绀,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胸闷、气促,未能明确病因.2007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下腔静脉部分血流回流到左心房.查体:口唇、肢端轻度发绀.心界略增大,心率约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90×1012/L,血红蛋白196 g/L,红细胞压积0.532.X线胸片示两肺血稍多.右心导管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骑跨于下腔静脉上,大部分下腔静脉血回流至左心房(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11~2008-05,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86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86例,室间隔缺损60例,房间隔缺损40例,年龄3~32岁。封堵前常规做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主要用心脏彩超确定封堵病例,在封堵时再做主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确定动脉导管及室间隔缺损的形状及大小。动脉导管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3~6mm,室间隔缺损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1~2mm,房间隔缺损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4~6mm。术中在透视监测下建立股动脉及股静脉轨道,在左心室释放封堵器前伞,在右心室释放封堵器右伞封堵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不建立轨道,将长导丝从肺动脉放到胸降主动,在主动脉侧释放前伞,在肺动脉侧释放后伞,封堵动脉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时一般将导丝放在右上肺或者左上肺静脉再进入输送鞘管,在左房侧释放前伞,在右房侧释放后伞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mg/kg),疗程半年。术后3、6、12个月随诊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透。结果其中有2例室间隔缺损病例,因缺损较大封堵不成功改作手术治疗,其余全部封堵成功。术后6个月显示肺血明显减少,心胸比例由0.60±0.2减少至0.45±0.15(P0.05)。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由术前(56.4±6.5)mm缩小为术后(40.5±3.0)mm(P0.01),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由术前(90±23)mmHg降低至(20±15)mmHg(P0.01)。结论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证选择合适成功率高,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诊。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新 《腹部外科》2008,21(3):184-184
我科自2005年3月-2007年3月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儿童和偏瘦体型的病例采用常规医疗器械施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86例,切口长度≤2.5cm,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经皮心导管缺损封堵术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包括9例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取实时三维超声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三维超声剖视分析和定量测量,并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结果18例均获较满意的Live3D实时三维超声显示,能实时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缺损解剖部位、立体形态及与房室瓣、半月瓣和腔、肺静脉等相互空间关系,经导管缺损封堵术后的Amplatzer装置在房、室间隔空间位置、与间隔边缘吻合程度及随间隔活动状况等,而较显示缺损一个径线的二维超声提供更丰富直观的三维超声空间诊断信息。实时三维超声房、室间隔缺损测值(1.25±0.58cm)与所选Amplatzer装置型号(1.72±1.06cm)相关性(r=0.97,P<0.0001)高于经胸二维超声测值(1.28±0.71cm)(r=0.93,P<0.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简便安全、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在经心导管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封堵器安置及术后疗效判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