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泉州市市售食品镉污染水平,为开展食品镉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购买)2013-2019年市售食品11类1 267份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食品中镉含量。结果 1 267份样品中镉的检出率为70.2%(890/1 267),超标率为6.5%(54/834);检测镉的中位数为0.015 mg/kg(ND~13.0 mg/kg);镉超标率最高的是水产品(12.8%),其次是茶叶(8.2%)和蔬菜及食用菌(2.9%);干/湿姬松茸及藻类检出率均达100.0%、大米制品检出率达93.9%。结论泉州市市售食品镉总检出率虽高(70.0%),但总超标率低(6.5%)。建议加强市场监管,以保障市售食品安全;此外,建议加快完善姬松茸、大米制品及藻类等食品镉限量指标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地自产稻米重金属污染情况,为探寻食品安全长效保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当地6个大米生产县区65个乡镇农户家自产稻米样品402份。按照GB 2762—2017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稻米铅、镉、无机砷、总汞检出率分别为56.22%、 96.26%、 37.56%、 83.96%、 100.00%。总体合格率为68.41%,超标率为31.59%, 6县区均有超标。镉超标率为29.60%,最高检出值为1.53 mg/kg, 2份大米镉检出值超过1.00 mg/kg。结论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镉污染较为严重,应协同多部门加强本地区大米重金属的监测分析工作,建立符合本地区的食品安全保护的长效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价南山区市售蔬菜铅、镉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南山区市售蔬菜中铅、镉含量,并进行污染状况评价,为减少中毒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检南山区市售蔬菜7类82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含量,依据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采用食品安全指数(IFS)对不同类别蔬菜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所抽取的蔬菜样品铅、镉检出率分别为54.88%和73.17%,铅、镉平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铅、镉超标率分别为0%和3.66%,其中铅含量较高的为叶菜类和鳞茎类,镉含量较高的为叶菜类和芸苔类。芸苔类蔬菜镉超标率为11.11%,叶菜类蔬菜镉超标率为4.55%。蔬菜铅、镉IFS均值均1,叶菜类和芸苔类蔬菜中有部分样品镉IFS值接近或1。结论南山区市售蔬菜存在铅、镉污染风险,但污染程度较低,总体安全状态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根据2013—2017年渭南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共采集8类539份市售食品,采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方法对铅、镉、总汞和总砷进行检测,按照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样品中重金属铅、镉、总汞和总砷的检出率分别为42.5%(229/539)、68.1%(367/539)、39.9%(215/539)和37.5%(202/539),其中铅和总汞有超标情况,超标率分别为1.3%(7/539)、1.7%(7/404),超标样品为蔬菜、水果、谷物制品。结论渭南市市售蔬菜、水果、谷物制品等食品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泉州市部分市售食品中铅含量监测结果,为开展铅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2015—2019年泉州市售水产动物及其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焙烤食品、藻类及其制品等9大类892份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结果按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结果 9大类892份样品中铅检出率为76.1%(679/892),铅中位数为0.042 mg/kg(P_(25)为0.0068 mg/kg、P_(75)为0.160 mg/kg,检出范围为未检出(ND)至12.40 mg/kg);铅超标率为5.2%(46/892);4类食品超标率:水产动物及其制品7.9%、豆类及其制品3.6%、谷物及其制品6.4%和蔬果及其制品3.4%。其中甲壳类超标率最高(10.6%),其次是食用菌制品(8.3%)、豆类(8.0%)和大米制品(6.4%)等。结论泉州市售食品中铅总体检出率较高,但超标率较低,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甲壳类水产动物等食品监管,保障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瓯海区市售大米中的重金属元素铅、镉、汞,评估其污染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和镉,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卫生学评价依据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大米中铅、镉、汞的限量(铅≤0.2 mg/kg、镉≤0.2 mg/kg、汞≤0.02 mg/kg)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78份大米样品,其中铅、镉、汞的检出率分别为64.1%(50/78)、98.7%(77/78)、10.3%(8/78),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1,P0.01)。4个不同产地的大米中,铅未出现超标情况,检测结果较为接近;镉的检测结果差别较大,本地大米中镉的检出率较高,并出现2份不合格。结论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瓯海区市售大米中的铅、镉、汞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较小,镉对人体健康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部分市售大米铅镉污染状况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广州市市售大米铅镉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价,为广州市食品质量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8个区的市场采集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袋装或散装样品200份,其中省内种植的大米及省外种植的大米样品各100份,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元素的含量,采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法对样品中大米重金属铅镉元素的含量进行评价。结果采集的200份市售大米样品中铅含量均值为0.071 6 mg/kg,超标率为7.5%(15/200);镉含量均值为0.120 3 mg/kg,超标率为2.5%(5/200)。大米中铅的健康危害个人终身风险指数为3.61×10-2,镉的健康危害个人终身风险指数为1.39×10-6。结论广州市部分市售大米中的铅和镉对人体健康威胁均属低于轻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福建省南平市市售姬松茸中铅、镉、总砷、总汞含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方法 采集南平市市售干姬松茸样品和生产环节的鲜姬松茸样品以及干制品共计55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铅、镉、总砷、总汞及二氧化硫残留量,根据相关限量标准对指标进行评价,同时通过目标危害系数法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 20份鲜样各项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35份干制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8份,超标率22.9%,其中铅和镉含量符合标准,总砷超标率20.0%,总汞超标率2.9%,未出现两种元素同时超标情况;16份干制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超标率45.7%。结论 闽北地区姬松茸存在总砷、总汞超标,总砷和镉具有一定的膳食摄入风险,干制品二氧化硫残留超标率较高。建议生产者在种植时改善生产技术降低姬松茸重金属含量,加工时规范使用添加剂,并建议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估荆州市莲藕铅、镉污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荆州市市售莲藕中铅、镉污染状况,利用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价其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风险,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7年湖北省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计划》要求,随机抽取荆州市城区及下辖6个县市区种植环节、流通环节的莲藕样品202份进行检测,依据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1]标准,采用食品安全指数(IFS)对监测结果进行安全评价。结果监测的202份莲藕样品中铅、镉的检出率分别为61. 9%、81. 7%,超标率分别为1. 5%、0. 0%。铅、镉IFS均值均1,个别地方出产的莲藕样品铅IFSC值 1。结论荆州市市售莲藕中铅、镉含量均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食品安全指数分析来看,铅污染的风险程度较低,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柳州市市售水产品中砷、铅、镉的含量进行检测及评价.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产品铅、镉的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法测定水产品砷的含量,根据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结果:砷的总体超标率为2.4%,铅总体超标率为19.5%,镉的总体超标率为17.1%,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当地市售部分食品中铅、镉、总砷及总汞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2014—2016年采集的6类755份食品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铅、镉、总砷及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45.3%、89.8%、40.13%及21.72%,铅、镉和总砷存在超标情况,铅、镉超标率分别为0.26%和2.91%。畜肉及其肝肾存在铅和总砷超标样品,海产品存在铅、镉超标样品,海产品中镉的超标率较高。结论食品中金属元素超标率较低,部分食品金属元素检出率较高,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吉林省食品中有害金属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吉林省食品中金属污染状况.方法 按照2010 年吉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采用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手册>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吉林省6 个市州的超市、农贸市场、商店、路边摊位等7 大类食品中的铝、镉、铅、汞四种金属检测分析.结果 本年度共监测7 大类2017 份食品,其中铝含量检测222 份:总体超标率31.1%,粮食及其制品类超标率44.7%,培烤食品及零食类16.7%;镉含量检测599 份:总体超标率1.0%,蔬菜及其制品类超标率3.4%,蛋及其制品类超标率1.11%;铅含量检测598份:总体超标率0.33%,粮食及其制品类超标率1.32%;汞含量检测598份:总超标率为0.17%,蔬菜及其制品类超标率0.68%.结论 吉林省食品中镉、铅、汞重金属含量合格率较高,铝在个别食品中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绵阳市售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对2010年市售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结果 2010年市售农产品监测重金属项目为铅、镉和总汞,对照相关标准,128份样品中有71份铅超标,55份镉超标,21份总汞超标,样品铅、镉和总汞含量合格率分别为44.53%、57.03%和83.59%。结论绵阳市市售农产品中铅、镉和总汞含量整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0种市售水果中6种重金属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大连市场主要市售水果中只有铅重金属超标(超标率23.30%),镉和总汞均未超标(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没有总铬、镍及总砷的限量标准)。其中镉重金属的检出率为83.33%,与其余重金属的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大连市市售水果中铅和镉重金属元素存在潜在的富集性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食品中铅、镉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粮食类、禽畜肉类、蔬菜类、水产品等食品,进行铅、镉的检测.结果 对161份样品进行铅和镉含量检测,铅含量范围为0.020~0.665 mg/kg,检出率为27.95%,其中3份样品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率为1.86%;镉含量范围为0.002~9.000mg/kg,检出率64.60%,有9份样品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率为5.59%.其中水产品镉检出率为63.64%,镉超标率为21.21%.结论 2011年福田区主要食品中少数存在铅、镉污染,部分样品特别是水产品镉污染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测,控制污染,保障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宁德市各类食品中重金属铅和镉污染水平和趋势,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各类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处采集10类155份样品开展重金属铅和镉的监测。结果 10类155份样品中,铅检出率87.1%,超标率12.3%,平均0.461mg/kg(0.005-5.66mg/kg),含量最高为茶叶类(5.66mg/kg),禽畜肝脏类超标100.0%;镉检出率47.7%,超标率6.5%,检出范围0.001-0.566mg/kg,平均0.055mg/kg,最高含量为紫菜(0.566mg/kg),仅粮食类镉超标12.5%。结论宁德市售食品存在铅、镉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长兴县自产大米中镉污染及分布情况,分析长期摄入自产大米对人群肾脏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长兴县各乡镇(街道)采集农户自种自食大米样品425份,检测大米样品的镉含量,对各乡镇大米镉超标率进行分析。从采样的农户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居民进行尿沉渣管型检测,按照大米中镉含量的标准限值,将居民分为食用镉超标大米组和食用镉未超标大米组,比较2组之间的尿沉渣管型阳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425份大米样品中镉超标率为6.82%(29/425),其中小浦镇、煤山镇自产大米镉超标率高于其他乡镇(街道),食用镉超标大米组居民的尿沉渣管型阳性率高于食用镉未超标大米组。结论 长兴县部分乡镇(街道)种植大米存在镉污染情况,且已对种植户居民肾脏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监测力度,查明镉污染来源,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售鱼类受铅、镉的污染情况,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对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部分市售鱼类进行检测。[结果]检测海水鱼4 种38 份,淡水鱼4 种36 份。74 份样品中,铅的检出率为25 7%,镉的检出率为21 6%,其中6份同时检出铅和镉;有3份海水鱼铅超标(超标率为4 1%),5份淡水鱼镉超标(超标率为6 8%)。[结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市售鱼类已受到铅和镉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镉污染状况,开展暴露风险初步评估。方法从绵阳市辖区不同地点购买大米、小米、新鲜蔬菜、鸡蛋、水果等市售食品,按照GB/T 5009.19-2003方法对其中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食品样品169份,检出率74.56%,合格率94.08%,不同产地食品中镉污染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14年绵阳市市售食品中镉污染状况不严重,食物中污染物镉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大米和蔬菜样品中存在一定镉超标,应加强监测,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金华市市售食品中铝含量,为金华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对市售8类食品531份样品的铝含量进行检测,评估各类食品中铝暴露情况。结果 531份样品中铝的检出范围为1.00~814.00 mg/kg,检出率为82.11%,超标率为12.62%。各类食品的平均铝含量以淀粉类制品最高(140.99 mg/kg),面粉最低(4.95 mg/kg)。铝检出率最高为油条(98.18%),最低为面粉(5.00%)。铝超标率最高为淀粉类食品(38.46%),其次为油条(25.45%)和油炸面制品(22.58%)。各类食品中,以面粉、面包和糕点的平均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成人均1 000 g(儿童500 g),淀粉类制品、油条的平均每日容许摄入量最低,均200 g。结论金华市市售油条、淀粉类制品铝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含铝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