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60例疑似AMI患者H-FABP、心肌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6h、6~12h两个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MI的灵敏度,同时测定15例非AMI疑似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H-FABP、cTnT、CK-MB水平,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结果 H-FABP在发病<6 h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4%,明显优于cTnT的50%、CK-MB的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6~12 h,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100%、cTnT为92%、CK-MB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项指标诊断AMI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AMI.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I(c 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应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AMI病人80例,有较为明确的发病时间;正常健康人(排除心脏病患者)70例,检查心肌酶学、c Tn I,并对上述指标加以分析、对比研究。结果:AMI患者发病后,4~6h c Tn I值比标准值0.16ug/L明显升高,16~24h后达到峰值,持续7~10d。而CK-MB在患者发病后,6~8h升高,16~24h达到峰值,48h后下降,逐渐恢复正常。c Tn I检测结果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7.1%,CK-MB检测结果敏感性为73.7%,特异性为95.7%。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c Tn I83.7,CK-MB为59.1,P<0.01。结论:在诊断AMI中,c Tn I比CK-MB敏感性更高,将二者检测手段联合,可以提高其诊断率,为梗死时间判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联合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47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UCG检查,于发病或入院0~3、4~6、7~24 h测定血清c Tn I、h-FABP水平。对比发病或入院不同时间段两组血清c Tn I、h-FABP水平及两组UCG检查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运动幅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异常节段收缩期增厚率,计算UCG联合血清h-FABP、c Tn 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发病或入院0~3、4~6、7~24 h,观察组血清c Tn I、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对照组长,室壁运动幅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异常节段收缩期增厚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清c Tn I诊断出AMI患者38例,诊断符合率为80.85%(38/47);血清h-FABP诊断出AMI患者39例,诊断符合率为82.98%(39/47); UCG诊断出AMI患者40例,诊断符合率为85.11%(40/47); UCG联合血清h-FABP、c Tn I诊断出AMI患者47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47/47)。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清h-FABP、c Tn I联合UCG诊断AMI的符合率明显较血清h-FABP、c Tn I及UCG单独诊断的符合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94、7.864、5.557,均P0.05)。结论采用UCG联合血清c Tn I、h-FABP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诊断符合率,可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法检测患者发病0~3h、3~6h和6h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h(66.7%)和3~6h(100%)时间段显著高于cTnI(33.3%、66.7%)和CK-MB(0%、61%);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TnI,比CK-MB低;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高达94.15%。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胸痛就诊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采用免疫胶体金渗透方法定性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发病3 h内和12 h后血浆的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AMI发病3 h内的诊断阳性率为90.2%,与其他两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发病12 h后阳性率为12.3%,明显低于另两项指标。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nI、CK-MB。  相似文献   

6.
梁明  陈星  苗文娟 《中国校医》2014,(4):260-262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磷酸肌酸激酶(MMB)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1例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对照组,观察AMI组发病后2h和4h的H-FAB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及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分析H-FABP及CK-MB在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各时间点血清心肌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FABP和CK-MB含量升高时间、峰值时间及恢复时间均短于cTnI和MYO,但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高于cTnI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中H-FABP含量高于35μg/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9%(7/27),低于35μg/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和CK-MB在心梗发作早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且血清H-FABP含量较高的患者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 Tn T)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本院循环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观察组),96例同期住院的患有心血管疾病,而非AMI患者(对照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 Tn T和NT-pro BNP水平。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再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清c Tn T[(0.15±0.01)、(0.02±0.21)、(0.01±0.01)μg/L]和NT-pro BNP水平[(3 427.3±210.8)、(145.6±37.4)、(139.7±40.2)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c Tn T及NT-pro 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 Tn T及NT-pro 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 Tn T与NT-pro BNP单独检测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2.76%和79.31%,特异度分别为88.89%和86.11%;而两项联合检测时,其灵敏度为94.83%,特异度为83.33%,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 Tn T和NT-pro BNP对AMI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检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诊心血管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本院急诊室接诊的522例疑似心血管病患者的血浆NT-pro BNP、c Tn I和hs-CRP水平,并跟踪观察心血管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其水平变化。结果 282例心血管病患者血浆NTpro BNP、c Tn I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NT-pro BNP、c Tn I和hs-CRP用于诊断心力衰竭(HF)患者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78%,优于单项检测。HF患者经治疗后血浆NTpro BNP和c Tn I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血管病患者治疗后随访发现,发生心血管事件组NT-pro BNP、c Tn I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诊室送诊的疑似心血管病患者,及时进行NT-pro BNP、c Tn I和hs-CRP水平的联合检测在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雷锐  李志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4):519-520+523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CTA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早期AMI患者8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K-MB、cTnI、Mb指标,试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A检查;比较两组CK-MB、cTnI、Mb水平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 试验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试验组中阳性70例,阴性10例。血清cTnI、CK-MB、Mb联合冠脉CTA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联合CK-MB、cTnI以Mb诊断早期AMI的价值较高,可显著减少漏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Tp P)、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 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组Tp P和c Tn I浓度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 Tp P浓度低于6 h内浓度,24 hc Tn I浓度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个时间段Tp 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 c Tn I浓度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24 h两项指标浓度均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Tp P阳性率(10.42%)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方便,周期短,前者对急性血栓形成特异性高,后者具有心肌特异性,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联合心肌肌钙蛋白1 (c Tn I)对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116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为合并症组,74例未发生心肌损伤患儿为非合并症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DF-15、c Tn I水平,比较3组GDF-15、c Tn I水平,二者表达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症组、非合并症组患儿血清GDF-15、c 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合并症组高于非合并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症组患儿T0~T2血清GDF-15、c Tn I水平均高于非合并症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症组患儿血清GDF-15与c Tn I表达呈正相关性(r=0. 790,P=0. 000)。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的AUC为0. 644,诊断灵敏度为69. 05%,特异性为82. 43%; c Tn I的AUC为0. 854,诊断灵敏度为78. 57%,特异性为85. 14%;两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 868,诊断敏感性为78. 59%,特异性为89. 19%。结论 GDF-15、c Tn I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血清中表达升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性,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高,可作为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早期诊断潜在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清D-D、hs-CRP和c Tn I变化,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科2011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和APE患者各30例为观察对象,同期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3组血清D-D、hs-CRP和c Tn I进行检测,并与APE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AMI组、APE组血清D-D、hs-CRP和c Tn I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11、44.43、106.01,P0.01)。血清D-D、hs-CRP水平随着APE患者分级的增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52、5.95,P0.01),但c Tn I水平在APE患者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5,P0.05),提示血清c Tn I水平不能反应APE严重程度。APE患者血清D-D浓度与hs-CRP、c Tn I、APE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0.86、0.59,P0.01)。结论血清D-D可能是APE早期识别和疗效最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40例(脓毒血症组),一般感染患者40例(一般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实验对象入院早期血清c Tn I、CK-M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舒张期末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同时记录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一般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c Tn I、CK-MB、APACHEⅡ评分、CRP、LAD、LVEDD均显著增高,LVEF、FS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感染组比较,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c Tn I、CK-MB、APACHEⅡ评分、CRP、LAD、LVEDD均亦显著增高,LVEF、FS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c Tn I、CK-MB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LAD、LVEDD、LVEF、FS有一定的联系,并值得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性。检测血清c Tn I、CK-MB水平有助于判断脓毒血症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6例AMI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h、2h、4h、6h及12 h血浆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的准确率。结果 AMI发病时间≤6 h,H-FABP诊断AMI的准确率[95.7% (44/46)]明显高于cTnⅠ[65.2%(30/46)]和CK-MB [41.3%(1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AMI发病后4h即显著升高,cTnⅠ在AMI发病后6h显著升高,CK-MB在AMI发病后12h显著升高。结论 H-FABP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兰惠琴 《医疗装备》2023,(23):65-67
目的 探讨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分级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65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的6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NT-proBNP及cTnI联合检测,比较两组NT-proBNP及c TnI水平、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cTnI水平、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结果 试验组NT-pro BNP及c Tn 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NT-pro BNP及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YHA分级为Ⅲ级患者的NT-pro BNP及c Tn I水平高于NYHA分级为Ⅱ级患者,NYHA分级为Ⅳ级患者的NT-pro BNP及c Tn I水平高于NYHA分级为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检测、cTnI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在本院拟诊急性心肌梗死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40例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0 h~2 h h-FABP明显升高,而c Tn I处于正常高值,2 h~12 h和12 h~24 h的c Tn I和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 Tn I、心脏彩超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85.0%、87.5%,联合诊断符合率为100.0%;以0 h~2 h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及心脏彩超结果为标准,对心肌梗死进行诊断h-FABP+c Tn I+心脏彩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6%、98.4%、87.5%和100.0%,高于单用h-FABP和c Tn I及心脏彩超进行诊断的患者。结论 h-FABP、c Tn I联合心脏彩超诊断心肌梗死,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Hcy、MPO对AMI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为AMI组,冠心病患者70例为CHD组,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Hcy、MPO、c Tn、CK-MB和MYO的水平,分析组间差异,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血清中Hcy和MPO在CHD组水平升高,AMI组发病3 h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Tn在发病3 h后开始升高,至发病24 h后升高至最高水平;CK-MB在发病3 h开始升高,至发病12 h升至最高水平;MYO发病3 h升高至最高水平,之后缓慢下降。ROC曲线结果显示Hcy、MPO、c Tn、CK-MB和MYO均能很好的区分CHD组和AMI组,AUC分别为0.920 4、0.884 5、0.928 1、0.921 9和0.936 7。结论 Hcy和MPO是非常灵敏的AMI早期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伴有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的无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30 min、1.0 h、4h、6h、12 h血浆中H-FABP水平,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水平,比较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多支血管病变例数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AMI发病6h内,H-FABP诊断率为93.33% (28/30)高于cTnI和CK-MB诊断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糖尿病AMI发病后4.0 h显著升高,改善预后和溶栓治疗成功率提高30%.结论 H-FABP对糖尿病AMI患者不仅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还可以作为判断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52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 h及2~4 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样,然后分别对H-FABP、心肌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检测。另外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例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同样的指标检测。结果研究组H-FABP、MYO及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可以发现,H-FABP的检测灵敏度高于MYO及cTnI,特异性以及准确度亦高于MYO及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H-FABP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AM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AMI组70例和非AMI组5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为诊断AMI的金标准,评估CK-MB质量检测、CK-MB活性检测及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以CAG确诊为AMI的患者为AMI组,确诊为非AMI的患者为非AMI组,对比两组CK-MB质量和活性差异,分析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CK-MB质量和活性单独检测,误诊率低于CK-MB质量和活性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MI的诊断中,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CK-MB质量和CK-MB活性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CK-MB质量和CK-MB活性水平均高于非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患者Gensini评分为5.19±0.86。经分析发现,CK-MB质量和CK-MB活性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向直线相关性(均P0.05)。结论 CK-MB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重要价值,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