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靶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5例Kümmell病患者,均采用靶点穿刺PKP术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注入骨水泥(4.34±0.54) m L,手术耗时(42.49±5.29) min,住院(5.05±0.55) d,透视次数(12.51±4.21)次;术后7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椎体高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bb角高于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低于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2例慢性腰背痛,无继发神经损伤、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靶点穿刺PKP术治疗Kümmell病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高度,精确的靶点穿刺有助于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传统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7例单节段行PK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PKP组(36例)和传统PKP组(21例)。改良PKP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3.9±9.4)岁;病程(2.2±1.5)个月;损伤部位:胸椎20例,腰椎16例。传统PKP组:男15例,女6例;年龄(72.6±11.9)岁;病程(1.8±1.1)个月;损伤部位:胸椎10例,腰椎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3%(9/27)]低于PKP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术前好转;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PKP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KP,改良PKP治疗Kümmell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2例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椎≥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对照组长(多)于观察组(P 0. 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效,但单侧椎弓根穿刺的手术时间短,医患X线接触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的25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手术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计算伤椎术前术后相对高度,并观察局部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7±1.5)个月,术中透视(14.7±4.3)次,骨水泥用量(6.2±1.0)mL。术后2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相对高度及局部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术中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未出现静脉渗漏、椎管内渗漏、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为20.0%。结论采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PVP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4—2017-08采用PKP手术治疗的15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1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出现腰背部疼痛,行PKP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2例下腰部疼痛,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24 h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1个月各指标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ümmell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确诊率尽早治疗;PKP手术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理功能,而且创伤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早期Kümmell病患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20例,对比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局部矢状位Cobb角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0例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时椎体高度由术前(16.74±4.52)mm恢复至(21.24±3.62)mm,Cobb角由术前的16°~25°(22.0±0.5)°改善至5°~15°(9.1±0.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5~8分,平均(7.0±0.5)分,术后VAS评分1~4分,平均(3.0±0.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从术前的平均(63.0±2.5)改善至末次随访的平均(30.0±1.5)。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者4例,1例术后出现骨水泥块松动移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恢复良好;随访中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者。[结论]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创伤小,是治疗Kümmell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但需注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Kümmell病又称"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椎体假关节"、"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迟发性塌陷"等,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不多[1~3]。由于对该病认识不够,易被漏诊或误诊,使其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慢性腰背痛和致残的原因。2005年6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7例Ⅰ、Ⅱ期Kümmell病,根据椎弓根穿刺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侧入路组(21例)和双侧入路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7个月。单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方面均优于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4例(19.04%)骨水泥侧方渗漏,双侧入路组3例(18.75%)骨水泥侧方渗漏,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组间骨水泥侧方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单侧入路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减少X线辐射损伤方面优于双侧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3例、双侧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Cobb角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单侧穿刺术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胸腰椎OVCF患者(190椎体)根据病情分为单、双侧两组,单侧组78例(104椎体)采用单侧穿刺PKP,双侧组78例(86椎体)采用双侧穿刺PK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单侧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均低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单侧穿刺PKP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24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根据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伤椎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患者在本院接受PKP治疗。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测量并记录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ODI、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后凸角分别为(8.9±0.4)分、(87.5±3.5)%、(41.3±5.2)%、22.1°±1.8°,术后2 d分别为(2.2±0.6)分、(31.8±4.1)%、(71.2±4.9)%、12.6°±1.4°,末次随访时为(2.0±0.3)分、(26.1±1.3)%、(70.7±4.8)%、13.2°±1.8°,术后2 d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用于治疗椎体裂隙周围硬化的Kümmell病安全、有效,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唐寅生  陈亮  贺良杰  杜宇 《骨科》2021,12(5):403-408
目的 探讨经双侧椎弓根锚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前瞻性地纳入15例Kümmell病病人,其中,女12例,男3例,年龄为(69.0±7.6)岁(55~82岁),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锚定PV...  相似文献   

15.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1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61~87岁,平均69.9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2年,平均2.7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1.4%恢复至术后68.7%,VAS及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9分、87.5%改善至术后平均2.4分、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为67.1%,VAS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7%,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s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Ⅰ期与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6例Ⅰ期与Ⅱ期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34例OVCF患者(34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与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 <0.01)。骨水泥渗漏:双侧组3例,单侧组1例。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骨水泥毒性反应。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6个月3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侧囊壁穿刺与囊内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行PVP治疗的56例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经囊壁穿刺治疗(囊壁组),26例采用囊内穿刺治疗(囊内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渗漏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组术中透视次数[(12.4±1.6)次vs (9.2±1.7)次, P<0.05]和骨水泥注入量[(4.7±0.2) ml vs (4.3±0.2)ml, P<0.05]均显著多于囊内组。随访时间平均(17.4±2.4)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  相似文献   

19.
陈国兆  王黎明  沙卫平 《骨科》2020,11(4):293-298
目的 探讨双侧穿刺序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双侧穿刺序贯PVP治疗的Kümmell病病人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71岁),病程为2~10个月,病椎:T11 3例,T12 6例,L1 13例,L2 5例,L3 3例。收集比较病人术前、术后2 d、1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基于病人X线片评估伤椎术后的椎体高度、矢状位Cobb角。结果 30例病人获得12~15个月的随访,平均13.3个月。未见穿刺部位感染、内植物感染、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椎前血管损伤、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生邻椎骨折或伤椎再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为(5.85±0.57) ml,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3例为椎体前方少量骨水泥渗漏,2例为上位椎间隙渗漏,病人术中术后未诉明显不适,未予处理。术后2 d、1个月、12个月的VAS、ODI、伤椎Cobb角均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ODI、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侧穿刺序贯PVP的操作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是Kümmell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患者40例(共40个椎体)。记录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容积、矢状面Cobb角、术中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容积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注射量5.5~7.5(6.5±0.8)mL,术后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27.5%,均为椎间隙内渗漏,椎弓根、椎管结构完整。结论对于Kümmell病患者,PKP结合体外复位器能有效止痛,并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复位性能,可有效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和力学强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克服了单纯球囊扩张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