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4,26(10):1490-149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以心脏内表面感染或炎症为特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Moreillon等[1] 将其分为四类 :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吸毒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医源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诊断一般按照Duke[2 ]标准。虽然随着抗生素治疗、临床微生物学、心脏影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累及室间隔缺损处、心内壁内膜或未闭动脉导管、动静脉瘘等处,按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包括:风湿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内膜炎、新生儿急性症状性心内膜炎等,本节主要阐述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12年间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其中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包括12例单纯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13例在心脏病基础上引发的感染心内膜炎;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英姿 《中原医刊》2005,32(3):28-2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易累及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原有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及正常心瓣膜。随着医疗条件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有很大变化。若诊治不当,特别是在不能开展心外科手术的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仍很高。我院自1994年7月-2004年2月,治疗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宇程  张高星 《广东医学》2000,21(4):324-325
目的 探讨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例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 静脉药瘾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右心,且绝大多数累及三尖瓣。肺部急性炎症浸润或多发性肺脓肿是其主要临床特征。预后多良好。结论 静脉药瘾者左、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有明显区别。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广西医学》2007,29(12):1955-1956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心血管手术和有创性诊断手段的广泛开展,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分析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同时间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值对早期诊断兔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心导管插入左心室加静脉注射细菌悬浮液法复制兔感染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PCT采用免疫发光分析法进行检测,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结果PCT、IL-6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兔血清中明显升高,与同一时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PCT、IL-6有可能作为对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张亚星,郭志刚,刘伊丽,谭积颜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关键词心脏;感染;心内膜炎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HeartInfectiveendocardi-tis,RHIE)发病率较低,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5-10%。我院近10年收治R...  相似文献   

10.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crcl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占95.2%、心脏杂音占90.5%;血培养阳性率为42.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0.5%,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1.6%、先天性心脏病占21.4%,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8.4%;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2.85%;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内、外科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预防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目的。方法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同时对患者行技术操作护理及临床对症护理。结果 12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随访半年,1例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预防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目的。方法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同时对患者行技术操作护理及临床对症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随访半年,1例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论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温剑虎,李朝先,李强综述李法荫审阅中图分类号R542.4感染性心内膜炎是难于处理的感染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各种细菌引起者为细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为常见,真菌引起者,为真菌性心内膜炎,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正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总结提高诊断治愈率.方法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中血培养细菌阳性45例(93.8%),其中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52.1%)占首位,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例14(29.2%)真菌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12.5%),人工瓣膜置换性心内膜炎患者3例.结论 血培养细菌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直接的证据,及时了解和掌握此病的诊断对治疗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发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及超声资料,认为该种无创性检查可作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方法。讨论了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词1931年由Thayez氏首先使用,后为Leznez及weinsfein广为运用。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除一般而外,也可由霉菌·立克次氏体等引起,故亦可称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本文拟就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临床特征、诊断技巧和治疗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早期外科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利大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医学综述》2013,19(7):1234-1237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在临床上其病死率却很高。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虽有了明显提高,但出现赘生物形成或瓣膜功能损害时,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单纯使用药物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自然转归、病理生理等认识的深入,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告,认为早期外科干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