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微侵袭治疗在妇科腹腔间室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64例,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剩下的给予微侵袭治疗的41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41例患者中有37例有效,有效率达到90.24%,而对照组的23例患者仅有15例有效,有效率仅为65.22%,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微侵袭治疗妇科腹腔间室综合征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6月以来收治的3例ASC病例的诊治体会。结果因延误手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开腹减压治愈2例。结论ASC一经确认应及时开腹减压,用3L静脉营养输入液袋暂时性关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腹内压升高对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肾功能等均有一定影响,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概念用以描述腹内高压后所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颅脑等器官的功能障碍。ACS患者死亡率高达29%~62%,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联合会(WSACS)分别于2006、2007年发布关于腹腔高压/ACS的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为ACS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本文通过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继发ACS患者的诊治经过、死亡原因讨论及文献复习回顾,以提高此类疾病在临床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张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传统方法的疗效,研究VSD在O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张切开术,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术后处理方式(传统组),36例患者采用VSD技术处理(VS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VSD组,VSD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感染,早期进行二期缝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侯俭  魏淑艳  郭素芝 《河北医药》2010,32(16):2282-2284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IAP)急剧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持续不缓解,而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MODS)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3]。危重症患者中发病较高[2],由于病情复杂、多变,护理棘手,若认识不足可延误治疗,后果严重,病死率60%以上[2]。回顾365例危重症中合并ACS21例,经采取积极相应有效的治疗、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牟莉  宁易平  王理富 《中国医药》2013,8(10):1433-1434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应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治疗的20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19例行确定性腹腔关闭,暂时性腹腔关闭时间为(16±7)d,确定性腹腔关闭后,切口愈合时间为(14±8)d。结论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是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1992年,德国乌尔姆大学Fleischman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最先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为处理骨科复杂创面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2].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VSD治疗6例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的新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ehmann博士首创,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的新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ehmann博士首创,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创伤后的各种问题创面[1].2008-2010年本院将该技术用于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后的开放创面,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短。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毅远  姚烈辉  潘张军 《中国医药》2012,7(9):1141-1142
目的 探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开后换药,Ⅱ期缝合创面或植皮)治疗,观察组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5例中,显效13例(86.6%),有效1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中,显效8例(53.3%),有效3例(20.0%),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勇  赵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31-1232
虽然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现象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直到最近,由IAH引起的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才逐渐受到重视。ACS是指由于急剧的腹腔内压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最易受累的系统是呼吸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引发ACS的最常见原因是腹部创伤(钝性或是开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12例早期采用切开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导致神经、肌肉和皮肤坏死,也未合并创面感染。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高效地对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灌洗与内给氧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2例患者,在各种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腹腔灌洗与内给氧联合治疗。结果顺利恢复42例(占80.8%),出现胰腺假性囊肿6例(占11.5%),腹腔感染后形成脓肿4例(占7.7%),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对SAP并发ACS患者,早期采取腹腔置管引流灌洗与内给氧联合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实用,有助于患者渡过高危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其中,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66例(A组),无腹腔间室综合征27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有40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60.61%(40/66),明显高于B组的23.02%(64/278)(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腹部手术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衰竭具正相关(r=0.322,P<0.01)。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6.
吴明兵  胡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97-1198
我科自2004年3月~2009年10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2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3~78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腹内压在10~25 cmH2O之间,其中10~20 cmH2O 18例,20~25 cmH2O 5例,均伴有呼吸费力或困难,不同程度的氧饱和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疗效进行分析,弄清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疗效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4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状况进行系统性地探究。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术运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不仅起到了显著了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2%以上,且降低了医生临床操作的难度。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恢复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与奉新县中医院于2005年1月一2011年11月诊治的14例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治愈8例,死亡6例,治愈率57.1%。其中6例3—5d后待水肿消退再行二期关腹切口延期缝合,患者经二期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室隔综合征病情变化快,进展凶险,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溉  杨盛泉 《北方药学》2012,9(4):48-4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腹腔筋膜室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2月~2011年12月腹部手术后出现的2例腹腔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例,最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ICU给予多器官功能维护的同时,在床旁行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治疗ACS的微侵袭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万江 《云南医药》2013,(2):116-117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压急剧升高,腹腔内压力大于等于20mmH2O,而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早期又称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是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呼吸窘迫、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颅内压增高、少尿甚至无尿等为特征。Mchelis等报道1190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