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才柱  张正太 《广东医学》1995,16(8):532-533
表面角膜镜片术与角膜散光解放军第458医院(510602)李才柱,张正太表面角膜镜片术(简称“表镜术”)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屈光角膜手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国内也已逐步开展,角膜散光是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视力的提高[1],为了探讨与...  相似文献   

2.
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和角膜病疗效观察高东鸣,刘成魁,杜敏(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关键词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外伤;角膜病;眼睛我院自1991年2月开始,采用“博士伦”隐形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软镜)治疗角膜穿通伤、热烧伤、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兔用膜上皮广泛丧失对角膜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作对照眼。将一组兔左眼角膜中央8mm上皮刮除,另一组兔左眼角膜上皮广泛刮除,仅保留角膜缘部0.2mm上皮。术后每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4周后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浓度深度、角膜中央曲率。结果:广泛刮除角膜上皮眼上皮使命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角膜厚度明显变薄,前房深度明显变深,角膜中央曲率明显变大。结论:兔用膜上皮广泛丧失可使角膜变薄,引起角膜曲率变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角膜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20例(40只眼)配戴角膜接触镜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前表面角膜屈率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地形图:20例(40只眼)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正常人和配戴角膜接触镜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角膜屈率.结果:带镜组病例其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平均时间为(9.25士3.62)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平均的全角膜厚度减少30~50μm(P<0.01),最大角膜屈率(maxk)及最小角膜屈率(mink)明显增加(P<0.01):两组间角膜散光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将导致全角膜厚度减小,角膜屈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角膜缘松弛切开术对角膜散光的矫治作用,试图从临床应用的角度为散光治疗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新方法.方法对12例(12眼)角膜散光≥2.50 D,其中手术源性散光5例,非手术源性散光7例,根据角膜最高屈折力径线位置,在角膜缘标记切口长度,用瑞士迈高金刚石刀以角膜陡峭径线为轴,在角膜缘Vogt栅栏区前沿标记做一对弧形切口,深度为600~650 μm,长度按每矫正1D需2 mm计算切开.结果12例术前裸眼平均视力0.25±0.09,术后视力提高至0.78±0.18;术前角膜散光为(3.44±0.57)D,术后散光度下降至(0.60±0.27)D,平均下降2.84 D.结论角膜缘松弛切开术是一种安全简捷、行之有效的角膜散光矫治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角膜光密度(corneal optical density,CD)、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CECC)在评估糖尿病角膜病变(diabetic keratopathy,DK)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180例180只眼,按病程分为<5年组、5~10组与>10年组,每组各60例60只眼,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60只眼作为健康对照组。用PTC(oculus pentacam,PTC)测量各组的CD、CCT。同时用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因素后,对DM组CD、ECD、CCT与病程长短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DM组角膜中层、内层CD与CCT做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CD比对照组增加;内层、中层CD、CCT与DM病程正相关;ECD与之无明显相关性;在DM患者中角膜中层、内层CD与CCT正相关。结论:中层、内层角膜光密度和CCT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角膜病变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吴珂  李志敏  谷浩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5):512-513,518
目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用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96例(192只眼)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分析这两种方法所得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结果为(501.15±32.22)μm,A超的测厚结果为(527.11±31.12)μm,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192只眼的角膜中央厚度,按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结果分为3组,各组间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分别为(27.99±11.18)μm,(24.38±9.43)μm和(18.40±8.11)μm,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角膜厚度的范围内的差值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同一眼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值小于超声测厚,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这两种方法测量值的差值减小;超声测厚作为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角膜厚度测量方法,仍不能被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量所代替。  相似文献   

8.
角膜接触镜引发角膜病变1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文爱  丁萍 《包头医学》2006,30(3):19-19
目的:分析由于配戴角膜接触镜引发角膜病的原因,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具体分析角膜接触镜的使用方法,时间及临床表现。结果:100例中,代谢障碍性角膜病变58例,微生物性角膜病变33例,无菌性角膜病变7例,角膜外伤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 331眼近视病人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病人的角膜屈光力 ,再用带曲率计的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屈光力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力平均为 4 4 .10± 1.5 7D ,使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平均为 4 3.2 5± 1.5 5D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9.98,p<0 .0 0 1) ,散光度及轴向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作LASIK等手术不宜将角膜曲率计作为检查角膜屈光力的主要手段和依据 ,应使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 ,以免影响手术的选择及精确手术结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角膜穿孔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常见的原因有眼外伤、角膜溃疡等。当角膜穿孔合并有局部角膜组织缺损时,通常需要急诊行角膜移植术治疗,其它保守治疗方式,如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结膜瓣覆盖和羊膜移植等均存在修补效果不佳、术后视力损伤、角膜结构破坏等诸多问题。传统使用新鲜供体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穿孔的最佳方式,但由于受新鲜角膜来源及保存时间的限制,无法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也不适合作为急诊手术时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1.
王亚斐  孙宝志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73-773
角膜接触镜现被越来越多人选用。现将我们所见到的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病变 3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 3 2例全部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度数 - 1 0 0- 6 0 0D ,平均度数为 - 4 5D。其中 ,男性 14例 ,占 4 3 7% ,女性 18例 ,占 5 6 3 %。年龄 14~ 16岁。发病时间连续戴镜 2d~ 6个月不等。1 2 检查方法详细询问患者自觉症状、配戴镜片方法及消毒情况 ,用裂隙灯详细检查镜片清洁情况。1 3 角膜病变情况3 2例角膜病变类型中 ,角膜表面点状混浊 18例( 5 6 2 % ) ,角膜基质层浸润 3例 ( 9 3 % ) ,角膜溃疡 2例( 6 5 % ) ,…  相似文献   

12.
<正> TerrieN角膜边缘变性,亦称角膜周边部沟状变性及扩张性角膜边缘营养不良,简称角膜边缘变性。病程缓慢,药物治疗无效;晚期可以致盲,我院对9例10眼患者施行角膜板层移植手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单眼4例,双眼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9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5月。  相似文献   

13.
应用角膜内皮显微及角膜厚度计对84例5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工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角膜中央与上部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5);随着的增长,内皮细胞面积与年龄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内皮细胞密度与年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中央角膜厚度与年龄及中央内皮细胞密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周志云  张瑛 《新疆医学》2007,37(4):197-197
角膜异物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眼外伤,因异物感染或存留时间长引起角膜感染时有发生。角膜异物合并感染治愈后遗留的角膜瘢痕对视力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将我院眼科2001年12月-2004年12月门诊就诊的468例患者,其中有302例合并角膜感染总结汇报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冷冻保存角膜和使用Optisol中期保存液的新鲜角膜应用于直径小于3mm角膜组织缺损的周边角膜穿孔伤病人,行急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效果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周边角膜穿孔,在本院急诊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10例(10眼),角膜穿孔范围均小于3mm,其中使用冷冻保存角膜6例(6眼),使用新鲜角膜4例(4眼)。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眼球完整性得以保持,术后前房形成良好,其中冷冻保存角膜组5眼及新鲜角膜组3眼术后随访6个月角膜保持透明,冷冻角膜及新鲜角膜组各有1眼发生术后混浊,新生血管长入。结论:无活性内皮细胞的冷冻保存角膜和新鲜角膜均可用于角膜穿孔伤患者的急诊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术后效果相近,可不行二次光学角膜移植手术,保持角膜的透明。冷冻保存角膜满足了急诊手术的需要,也缓解了新鲜角膜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的疗效。方法: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59例,63眼,包括角膜穿通伤未缝合9眼,缝合术后39眼,化学及热烫伤11例,15眼,伤后包扎2-3天,无菌条件下戴镜,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结果:戴镜后刺激症状消除,角膜上皮修复快,伤口愈合期缩短,无并发症发生,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角膜外伤治疗过程中,角膜接触镜与全身及局部合理用药,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经组织学检查1408只眼球中,发现3例5眼先天性角膜混浊,其病变特点是混浊区的角膜内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缺损或不完整,伴有虹膜前粘连或角膜晶体粘连。5眼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睫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发育不良。2眼无晶状体,1艰为小眼球。3眼有晶状体但皆已成障,1眼有原始玻璃体持续增生。结果表明,3例5眼先天性角膜混浊患儿中1例1眼是由炎症引起,另2例4眼尚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20.
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病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2年 12月~ 1999年 12月收治 30例 5 6眼屈光不正患者戴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病变 ,并对角膜接触镜片进行了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 30例 (5 6眼 ) ,年龄 19~36岁 ,平均 2 5 .4岁 ,OK镜 2例 (4眼 ) ,软镜 2 8例(5 2眼 )。1.2 调查、检查项目1.2 .1 屈光情况 :30例均为近视 ,且全部为中、高度近视。1.2 .2 戴镜时间 :最长 8年 ,最短 2天 ,平均 13.6月。1.2 .3 戴镜熟练程度 :熟练 2 8例 ,不熟练 2例。1.2 .4 连续戴镜时间 :每天 10小时左右约 6 8例次 ,连续 4 8小时左右 2例 ,连续 1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